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感知课文结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没有文字之前人类交流的方式,从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及重要性,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二、学情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写的一篇说明文。它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这篇课文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因为课文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它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读来非常有趣味。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
在结构上:学生初读课文会觉得层次不清,线索不明,鉴于年龄特点,他只能关注到部分段落,整篇课文看似零碎,但实际上从题目就能看出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书,一部分是信。
在内容上:了解古代人类记事、通信方式是比较容易的,但感受那时书和信的奇妙之处,进而对比感受今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是比较困难的。
在写法上: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遇到正式的说明文,在学生在读通、读正确课文的基础上,不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耗去太多的时间,这样会使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变得枯燥无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没有文字之前人类交流的方式,从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及重要性,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视频地址:https://e067fae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9/i6490335283148489230/?utm_so urce=toutiao&utm_medium=feed_stream#mid=7167536 9193
更多教学视频请进https://e067fae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9/c/user/71675369193/#mid=158 1028146418702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巩固,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齐读课题。上节课后,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课文,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清楚,明白,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干。2.读完课文之后,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谁来读一读?你能把他不会写的字填上吗?
学习单:
zhuàng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有的书是通过绳结和贝壳的大小、形状、
lì
颜色等来记录人们的经历。不但如此,还能借助,许多事物来宣告战斗的
lì
开始,使它成为一封严厉的信。
学生自由说“历”“厉”的不同。师利用字源指导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区别。
设计意图:利用字源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让学生更形象地分辨两个字的不同,解决第一课时遇到的困难。
3.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字是从画画开始的,那之前呢?我们的书是这样的?我们的信竟然是这个样子的?书上称这是一些奇妙的记忆方法,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利用我校校本教研的优势,引导学生利用丰富多样的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清晰明了地掌握了课文脉络。
活动2【活动】二.层层深入,精读课文
书——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那么,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古人是怎样用绳结来记事的?
2.抓住一个重点词与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绳结怎么来记事呢?指名说.
帮助学生建立联想
a.大小不同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资料讲解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