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2、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1、制作本节课的课件。
2、准备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3、准备乙型肝炎、淋病、禽流感、蛔虫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
导入本节新课。 传染病及其预防。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讨论: 1、每年,特别是春秋季节,人们都会警惕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最近几年,你知道哪些传染病对人类影响较大吗? 2、你的调查表中有哪些是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3、这些传染病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传染病呢? 引导:提问:分析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传染性,是什么在人和人或动物和人之间传
播呢?
归纳:病原体的概念。
学生回答:非典、禽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等。 (学生回答不一定很完整)有传染性,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的疾病。 学生填表,表达交流。 并提出各种关于传染病的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可能是病
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设疑:传染病为什么能流行?它有哪些基本环节呢? 展示:课本69页资料1。 提出问题: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 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提出: 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实质呢? 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几个环节呢? 分析: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
康人所巾帼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提问:
1、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
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
流行性感冒病毒。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身上。 飞沫。
4、老人和小孩。身体抵抗力弱
的人。
流感病毒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身上通过飞沫传播到健康人身
上。
学生回答: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
健康人。
学生阅读69页资料2,进一步
理解三个环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讨论: 传染病流传的三个环节可以缺少吗? 在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预防“非典”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上各种方法,各从传染病的哪个环节上考虑的? 归纳传染病的预防的方法。 讲: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请同学们分析这几种病的特点,谈谈怎样预防? 肺结核(展示肺结核的有关课件。) 学生回答:
不能缺少。
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如:戴
口罩、打扫卫生、隔离病人、
喝增强免疫的中药……
学生讨论以上的措施分别属于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
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回答:
1、主要通过给易感人群预防接
种卡介苗。保护易感人群。其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健康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有源之水。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导入: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很多病原体的环境里,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时刻患病呢?
学生:我们人类有抵抗力。
教师:人类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人体免疫的一个部分,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发现免疫不仅包括人体对疾病产生的抵抗力,还包括其他的内容。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的哪些现象与免疫有关?
展示: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学生:(能判断部分内容,但教师不给评价,等到学完本内容后,再讨论,进行评价。)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师:我们先来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抵抗力,为什么我们有抵抗力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念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个小时候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念球菌都被消灭了。
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
皮肤是不是能所有的细菌都杀死呢?
学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学生: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教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会过皮肤破坏后,人身体的反应。
学生:有一年夏天,我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当时我没在意,也没有到医院,结果后来发炎了,还化了脓,后来我妈妈带我到医院,包扎了以后,过了好几天,才好。
教师:(展示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为什么烧伤病人需要无菌的环境?
学生:因为皮肤具有防御功能,如果有细菌,会使病人感染。
教师:(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动画)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防线,皮肤和黏膜就是第一道防线。
他有三方面的作用:1、阻挡病原体的入侵。2、分泌物可以杀菌。3、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教师:通过资料一,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
下面我们展示一个动画,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
(展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的动画。)
学生:(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
教师:吞噬细胞分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学生:吞噬细胞在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里,所以分布在人体的全身。
教师:除了吞噬细胞以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有杀菌作用呢?
(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教师: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教师:假如溶菌酶也不能消灭病原体,还有其他的物质能杀灭病菌吗?请学生阅读资料3,并讨论: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
教师:(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动画。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呢?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这就好比是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
以上的过程中,何者相当于抗原?何者相当于抗体呢?
学生:侵略者相当于抗原,我国的战士相当于抗原。
教师: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提问1、我们从小到大接种过很多的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2、疫苗的成分是什么?
3、什么是计划免疫呢?
学生:展示展示他们的预防接种证和免疫接种卡。
阅读课本并回答。
教师: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
教师: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比较俩者的产生和功能。并填写表格。
教师:设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民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展示他们收集的免疫资料。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
教师:以下的各种现象哪些与人体免疫有关?(课前的判断内容)
教学点评:
本节的内容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丰富的动画、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让学生感知了免疫的有关知识。这个内容不是教师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部分也充分地运用了教材的资源,形式多样,学生爱学、乐学。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