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语法简介(超实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15:16 本文由闁解偓鐏炵晫姣堥柤鐚存嫹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例: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张中丞傅后叙》 .

楚国若有大事,子自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 .

②反问句,一般需要疑问代词或“岂”字与之呼应。 例: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逍遥游》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表感叹语气的还有“夫”。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 .(5)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①最常见的是“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面。 例:位其不可不慎也乎!《左传·成公二年》 ..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 ..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战国策·齐策六》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 ..

△连用的语气词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后一个语气词上。 ②“矣、已、与、邪、夫”等也可以放在其他语气词的后面。 例: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何愚也耶!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此是命矣夫!赵壹《刺世疾邪赋》 ..

③三个语气词也可连用,最常见的是“哉”放在另外两个语气词之后。 例: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 ...2、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1)夫:作为句首语气词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叫句首发语词或提顿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

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例: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 .

29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晁错《论贵粟疏》 .

△“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译为“且、故、像、至于说到”。 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政。《韩非子·问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范仲淹《岳阳楼记》 ..今夫螟滕蚼蠾,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商君书·农战》 ..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柳宗元《封建论》 ..

(2)惟(维、唯) ①句首

A一种作用是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 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书经·红范》 ..

唯赤则非邦也与?《论语·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书经·泰誓上》 .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书经·红范》 .维禹浚州,九州攸宁。《史记·太史公自序》 .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

B另一种作用是表示期望的语气。

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

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杨恽《报孙会宗书》 .②句中:主要起引出谓语的作用。 例:蚩尤惟始作乱。《书经·吕刑》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 .厥土惟白壤。《书经·禹贡》 .(3)其

①用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推测、拟议,译为“大概、恐怕”。 例: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世》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 .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韩愈《祭十二郎文》 ...②

A祈使句中,加强祈使语气,有劝勉、期望、命令等意思。 例: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齐桓公伐楚》 .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B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30

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书经·盘庚上》 .

若阙地及泉,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韩愈《答李翊书》 .(4)也

①用在句尾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②用在句中或复句的前一分句之后,表示停顿。

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③在主谓之间加上“之”字,变为偏正结构。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公而告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④位于主语之后,与“者”字相结合,起提示谓语的作用。 例: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荀子·致士》 ..

竽也者,无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隨。《韩非子·解老》 ..

(5)系、伊、思

(二)词头(发语词、语首助词)、词尾(发声词、语中助词) 1、词头 (1)有

①常用在名词前。

例: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书经·召诰》 ..

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

子欲左右有民。《书经·皋陶谟》 .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诗经·小雅·巷伯》 ...②用在形容词前。

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 .(2)其: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面。

例: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唐风·扬之水》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

(3)言、于、薄:放在动词前。

31

例: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虫》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2、词尾

(1)然、如、尔、若:放在形容词后作状语或谓语,译为“??的样子”、“??的貌”。 例: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晏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2)与、乎:作用同上。

例:潸焉出涕。《诗经·小雅·大东》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

七、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含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乾·文言》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系辞》

(二)分类:

1、消极修辞:指遣词造句用语,使文字通顺流畅的方法,如增字,删字,颠倒,炼字等。 2、积极修辞:指广泛使用的各种修辞方式。 (1)引用

①目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 ②分类:

A引言: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列传》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巫山·巫峡》 B引事:引用历史故事。

例: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报任安书》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李白《与韩荆州书》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取于管库。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2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语法简介(超实用) 的文档
古代汉语语法简介(超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9wg6jjox4zk8m0i2bs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