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特质分析及设计对策——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
作者:刘 强 孟庆凯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艺术创意设计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展现了城市特色文化。王鹤编著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从探究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对城市形象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建设等方面入手,论述其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该书从文字的使用与表达上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从内容的阐述中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是一本值得研究与鉴赏的好书。
一、素材丰富,主题明确
该书在素材运用方面不仅丰富,而且多彩,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对作者的观点巧妙地辅助说明。在主题设置上,主要就公共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方面展开分析,入手角度新颖明确,不拐弯抹角,直接切入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全书按公共艺术的类型分八个部分,分别是现成品、二维、构成型、能动型、景观型、实用型、幽默型、主题型。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来说,公共艺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获得长久生存力的关键。比如,书中提到现成品公共艺术是基于发现与复制的设计,可看作单打型选手,也可看作组团参赛型选手,在信手拈来之时,也不忘触类旁通,单纯复制不可能获得新
的生存优势,注入新观念才能使其拥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文化气质而存在于城市构建与规划当中。
二、层次清晰,内容分明
书中八个部分各自对应一个公共艺术设计类型,分别对应的内容是发现与复制、图像表达、美感、运动、环境、人体工学、情感表达、人文思考等方面的设计基础。分节而叙,分点而论,层次清晰分明,以其严密的逻辑性为读者构建了公共艺术有关创意设计的宏图。
该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书中提及能动型与幽默型公共艺术设计, “塑、趣、电、光”是能动型设计的基本概念,所谓的能动性是让设计与自然动力结合,使设计本身达到能被利用的目的;幽默型设计从设计者与观赏者的角度出发,于设计者而言,出其不意、童心未泯、似是而非等都是赋予设计有趣灵魂的方法,而对观赏者而言,赋予趣味的设计才是能吸引自己的设计。该书的指导性不仅体现在设计上给出专业的建议,还体现在从思想上回答设计中的哲学疑问。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面对高速信息化的冲击与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设计进入艰难发展阶段。该书从创意的角度重新对设计进行定义与阐述,符合时代节奏与社会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