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一、疾病概述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二、药物治疗原则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一)若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
(二)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应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
(三)三联治疗,上述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可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
(四)如三联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采用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五)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
(六)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合并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 GLP-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
(一)二甲双胍 双胍类。
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
糖控制,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禁忌证: 禁用于10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任何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前期、急性酒精中毒、酗酒、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未纠正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eGFR)<45ml·min-1·(1.73m2)-1],如eGFR≥60ml·min-1·(1.73m2)-1,无需调整剂量,45~59ml·min-1·(1.73 m2)-1,可减量使用;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应暂停用本品,检查完成至少48h后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使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剂型和规格: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及16岁以上的青少年:口服,从小剂量开始渐增剂量。通常起始剂量为0.50g/次、2次/d,或0.85g、1次/d,随餐服用;可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