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过程】解:原式====
=1.
÷×
÷
当a=2时,原式=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进行分式的化简.
19.(7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促进了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业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某大型科技公司上半年新招聘软件、硬件、总线、测试四类专业的毕业生,现随机调查了m名新聘毕业生的专业情况,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m= ,n= .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软件”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4)若该公司新招聘600名毕业生,请你估计“总线”专业的毕业生有 名. 【知识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思路分析】(1)根据总线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m的值,然后即可计算出n的值; (2)根据(1)中的结果和硬件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硬件专业的毕业生,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扇形统计图中,“软件”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总线”专业的毕业生的人数. 【解答过程】解:(1)m=15÷30%=50, n%=5÷50×100%=10%, 故答案为:50,10;
(2)硬件专业的毕业生有:50×40%=20(人), 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
16
(3)在扇形统计图中,“软件”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60°×故答案为:72;
(4)600×30%=180(名), 即“总线”专业的毕业生有180名, 故答案为:180.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0.(8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AD与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连接BC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AE=AB;
(2)若AB=10,BC=6,求CD的长.
=72°,
【知识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切线的性质.
【思路分析】(1)证明:连接AC、OC,如图,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CD,则可判断OC∥AD,所以∠OCB=∠E,然后证明∠B=∠E,从而得到结论;
(2)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则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C=8,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BC=6,然后利用面积法求出CD的长. 【解答过程】(1)证明:连接AC、OC,如图, ∵CD为切线, ∴OC⊥CD, ∴CD⊥AD, ∴OC∥AD,
17
∴∠OCB=∠E, ∵OB=OC, ∴∠OCB=∠B, ∴∠B=∠E, ∴AE=AB;
(2)解:∵AB为直径, ∴∠ACB=90°, ∴AC=
=8,
∵AB=AE=10,AC⊥BE, ∴CE=BC=6, ∵
CD?AE=
=
AC?CE, .
∴C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
21.(8分)端午节前夕,某商铺用620元购进50个肉粽和30个蜜枣粽,肉粽的进货单价比蜜枣粽的进货单价多6元.
(1)肉粽和蜜枣粽的进货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由于粽子畅销,商铺决定再购进这两种粽子共300个,其中肉粽数量不多于蜜枣粽数量的2倍,且每种粽子的进货单价保持不变,若肉粽的销售单价为14元,蜜枣粽的销售单价为6元,试问第二批购进肉粽多少个时,全部售完后,第二批粽子获得利润最大?第二批粽子的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知识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
【思路分析】(1)设蜜枣粽的进货单价是x元,则肉粽的进货单价是(x+6)元,根据用620元购进50个肉粽和30个蜜枣粽,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
(2)设第二批购进肉粽y个,则蜜枣粽购进(300﹣y)个,获得利润为w元,根据w=蜜枣粽的利润+肉粽的利润,得一次函数,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可解答.
【解答过程】解:(1)设蜜枣粽的进货单价是x元,则肉粽的进货单价是(x+6)元,
18
由题意得:50(x+6)+30x=620, 解得:x=4, ∴6+4=10,
答:蜜枣粽的进货单价是4元,则肉粽的进货单价是10元;
(2)设第二批购进肉粽y个,则蜜枣粽购进(300﹣y)个,获得利润为w元, 由题意得:w=(14﹣10)y+(6﹣4)(300﹣y)=2y+600, ∵2>0,
∴w随y的增大而增大, ∵y≤2(300﹣y), ∴0<y≤200,
∴当y=200时,w有最大值,w最大值=400+600=1000,
答:第二批购进肉粽200个时,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000元.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到不等关系及等量关系,难度一般.
22.(9分)背景:一次小组合作探究课上,小明将两个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点E、A、D在同一条直线上),发现BE=DG且BE⊥DG.
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下列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1)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还能得到BE=DG吗?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把背景中的正方形分别改成菱形AEFG和菱形ABCD,将菱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试问当∠EAG与∠BAD的大小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背景中的结论BE=DG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把背景中的正方形分别改写成矩形AEFG和矩形ABCD,且
,AE=4,AB=8,
将矩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3),连接DE,BG.小组发现:在旋转过程中,DE2+BG2的值是定值,请求出这个定值.
19
【知识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思路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E=AF,∠EAG=90°,AB=AD,∠BAD=90°,得出∠EAB=∠GAD,证明△AEB≌△AGD(SAS),则可得出结论;
(2)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E=AG,AB=AD,证明△AEB≌△AGD(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3)方法一:过点E作EM⊥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G作GN⊥AB交AB于点N,求出AG=6,AD=12,证明△AME∽△ANG,设EM=2a,AM=2b,则GN=3a,AN=3b,则BN=8﹣3b,可得出答案;
方法二:证明△EAB∽△GAD,得出∠BEA=∠AGD,则A,E,G,Q四点共圆,得出∠GQP=∠PAE=90°,连接EG,BD,由勾股定理可求出答案. 【解答过程】(1)证明:∵四边形AEFG为正方形, ∴AE=AF,∠EAG=90°, 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BAD=90°, ∴∠EAB=∠GAD, ∴△AEB≌△AGD(SAS), ∴BE=DG;
(2)当∠EAG=∠BAD时,BE=DG, 理由如下:
∵∠EAG=∠BAD, ∴∠EAB=∠GAD,
又∵四边形AEFG和四边形ABCD为菱形, ∴AE=AG,AB=AD, ∴△AEB≌△AGD(SAS), ∴BE=DG;
(3)解:方法一:过点E作EM⊥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M,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