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设计,尽量减少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并作到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维护简单。 5. 发展性
系统应在初步设计时,就考虑未来良好的发展性,以降低未来发展的成本,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6. 经济性
在满足安全防范级别的要求前提下,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性能良好的基础上,在考虑系统的先进性的同时,按需选择系统和设备,做到合理、实用,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极高的性能价格比,降低智能工厂安全管理的运营成本。 7. 外观效果美观
前端装置安装均考虑安全性、隐蔽性及美观性,根据实用和美观的原则,我们都选用了外观工艺和性能稳定都比较好的安防产品。
5.3 系统功能
· 减少人员现场巡视工作量,减轻劳动强度; · 全面提高火电厂生产自动化程度,实现减员增效; · 实时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实现安全生产;
· 实时监视恶劣、危险的场所,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 记录生产过程实时图像,为查找事故原因提供依据; · 健全、完善火电厂保卫措施,保护设备及人员安全。
电厂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是通过控制室监视器上的视频,对预将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便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故。长期以来,电厂各部分生产区域主要以人力巡视为主,对各生产部位设备的运行情况安排大量的人员进行巡视,特别是火力发电厂输煤部分,每一条皮带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回巡视,由于区域性大,输煤过程中的工作故障还是不断发生,采用电视监控对每条皮带的关键部位进行监视,后来在新建和扩建的电厂项目中,工业电视监控系统逐步应用到全厂每一个角落。
25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本课题的目的主要是对PLC的结构、特点、性能以及与现场控制对象的连线进行具体的研究,并通过PLC实现低煤位配煤控制。PLC在配煤系统中的应用及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实施。
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1. 利用现代成熟的PLC和现代总线网络通讯实现其控制,用上位机软件来实现现场监控与操作,以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大大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发电机组源源不断提供燃料,保证机组正常运行。配煤控制系统就是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最大的辅控系统之一,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厂的安全运行。
2. 详细介绍了输煤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设备。同时通过上位机的监控进行输煤、配煤等主要操作,尤其在配煤程控系统的控制中,通过上位机监控画面进行操作。
3. 在配煤操作中,通过紫金桥软件控制犁煤器的手动和自动操作,把分散和环境污染大的工作在操作室进行,这样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展示这种监控软件的作用和功能。
26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转瞬间,毕业设计已经结束了,回头想想这短短的十几周设计时间,实在让人感触颇深。因为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获得了许多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让我终身受益。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我也要非常感谢***老师。由于我所设计的课题中的紫金桥软件,以前从未听过,且比较难以理解、接受,但是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我不但彻底明白了软件的使用和监视过程,还能运用其进行一些简单工程的监视程序,并最终在设计的相关内容中很好的去利用。及**老师在程序的编制上给予了帮助,还有同组的同学在收集材料上给予了帮助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带我们四年的辅导员老师**,您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您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姐妹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同时还要感谢教育中心给予提供电脑,让我进行了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论文的输入,让论文得以圆满完成。也要感谢母校给予了我这次设计的机会!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27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凤祥.中国电力工业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1993, 1 [2] 于庆广,丁仁杰,闭勇等.元宝山发电厂输煤程序控制和监测保护系统研究.电
力系统自动化.1998, 22(4): 40-46
[3] 朱庆明.火电厂计算机监视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1991, 2 [4] 李志刚,刘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研究与改进.现代电力.2002.12 [5] 高亮,张兰绪,高瑜.火电厂输煤程序控制和监测保护系统设计.电站系统工
程,1998.3
[6] 滕福生.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和能量管理系统.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
社,1993
[7] 郭妙娜.输煤控制系统的微机控制简介.广东电力.1995.4 [8] 王锦标方崇智篇著:过程控制计算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9] 金以慧主编:过程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0] 涂植英,朱麟章主编.过程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1] 桥保国.上安电厂输煤控制系统设计思想浅析.河北电力技术,1996.3 [12] 邵裕森.过程控制及仪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3] 应力,张琳.输煤控制系统硬件结构与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上海海运学院学
报
[14] 李士勇等编著:模糊控制与智能理论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15] 席裕庚,许晓鸣,张钟俊.预测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多层智能预测控制.控制理论
与应用,1989,6(2)
[16] 周正一.输煤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广西电力工程.1997.1
[17] Astr-om K J, Witten mark B. Adaptive control,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18] Landau I D. Adaptive control. The model reference approach, MARCEL.
DEKKER. Inc.1979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