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4:52:48 本文由杳然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2015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8分)

初冬道中 [宋]曾巩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感时一抚青萍

[注]

叹,马踏西风气自豪。[注] 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简要赏析颔联“射”“腾”二字的妙处。(4分) 答:

10.(2015吉林长春一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1分)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自 遣

罗 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答:

(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叠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

11.(2015浙江台州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塞路初晴

雍 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

[注] 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2.(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分)

瘦马图

[注]

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龚 开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 ①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②闲,马厩。《周礼·夏官·校礼》曰:“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1)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2)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的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南征》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登高》则是诗人晚年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这些情感着重体现在诗歌的后三联。“偷生”两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

2.答案 (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解析 (1)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的常见的角度如下:①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如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觉器官角度等。②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③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④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⑤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2)《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酒楼秋望》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则运用了反语的手法。

3.答案 (1)全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3分)营造了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意象答对两个得1分,总共3分;意境2分)

(2)①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②因秋景冷清油然而生的内心的孤独;③年华老去,无知己相伴的愁苦。(6分,每点2分)

解析 (1)诗歌重在写景抒情,分析意境(景物形象),就要抓住诗歌中的具有重九(秋天)特征的意象。再根据“红叶”“黄花”“长天”“雁影”“衰柳”“寒蝉”等具有凄寒、衰败特征的意象概括出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

(2)第一句写作者闲适地在红叶上题诗让流水带走作者的情义,观赏菊花后醉卧歌楼,表达了作者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看到万里长空的雁影稀疏,远山狭长清瘦,暮秋时节到处冷冷清清,作者内心的孤独冷清之情油然而生;这时节,无人送酒,一起解忧,年华老去,表达了作者无知己相伴的愁苦。

4.答案 (1)对比手法。(1分)一、二句将鹤在九天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无拘无束尽情鸣叫的自由豪迈,(2分)与三、四句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进行对比。(2分)

(2)托物言志或借鹤自喻。(2分)表达自己被召回之后志向受损,处处受束缚的苦闷不平之情,(2分)以及对往日那种无拘无束、胸存壮志的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着眼于全诗内容,通过对全诗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由“儛”“弄”可知,前两句描写的是鹤翱翔天空的自由豪迈,而诗歌后两句却一反前两句,表现出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的遭遇,因此前后形成了对比。

(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mbo00ev4u6j6mw9sjhs44p5c1cp9m00dx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