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茎(jīnɡ) 侪辈(chái) ..B.绯闻(fēi) 删削(xiāo) ..
C.下载(zǎi) .D.恪守(kè) .答案A 喟然(kuì) .
慰藉(jiè) .
折价(zhé) .
祛斑(qū) .
创口(chuānɡ) .潦倒(liáo) .
悄然无声(qiǎo) .
好高骛远(wù) .敷衍塞责(sè) .扛鼎之作(kánɡ) .
解析B项,“削”应读“xuē”;C项,“载”应读“zài”;D项,“扛”应读“ɡānɡ”。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清兵卫与葫芦》中,前面的情节颇为 ,精彩却在最后 水面。清兵卫的葫芦,古董店 开价五块,校役却卖了五十块的好价钱,而古董店卖给当地的富翁价钱是六百块。 我们明白了先前清兵卫不被人理解的那份执着。
A.平淡 浮出 居然 于是
B.平凡 浮出 竟然 于是 C.平淡 露出 竟然 从而 D.平凡 露出 居然 从而
解析“平淡”指(事物、文章)平常,没有曲折,符合句意。而“平凡”是与“伟大”相对的概念,一般指平常,不稀奇。“浮出”与“露出”都有“出现”的意思,但前者更显出循序渐进的过程。“居然”和“竟然”都有表示“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的意思,“居然”可用于主语前面,“竟然”语气稍轻,用于主语后面,谓语前面。“从而”用于有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于是”一般表承接关系。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
路。
B.汉学家认为中国文学锦衣夜行,有客观因素,比如语言障碍;也有主观原因,比如说一些先入为主的阅读成见阻碍了对中国文学的接受。
C.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群体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原则所致。
D.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1
解析B项,“对中国文学的接受”缺少主语,应加上“外国人”。C项,“根本原因是……所致”句式杂糅。D项,“提高……意识”搭配不当,应为“增强……意识”。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
同。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④③②
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对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句,②句是对③句的解说。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在想着葫芦,忽然眼前看见一件东西,使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子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5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记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到了痴迷的程度。 6第1段为什么详细地描写清兵卫加工葫芦的经过?
2
解析本题应该从对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详细地描写清兵卫加工葫芦的经过,是为了表现清兵卫高超的技艺,联系下文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更增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7用横线画出第4段中具体描写清兵卫对葫芦“永远不倦”的句子。
参考答案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
8你认为清兵卫错把老头子的秃头当作葫芦的细节可信吗?为什么? 解析可以从清兵卫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也可以从作家创作的虚构来鉴赏。
参考答案可信。突出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报 复 [法国]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拨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辞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名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3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
“可你不能杀我……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扣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9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解析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考虑情节的作用。①与题目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题目。②与人物的关系:借写什么来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③与环境的关系:渲染气氛,确定文章抒情基调。④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如背景、缘由、悬念、伏笔、首尾呼应等。
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做铺垫。 10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解析小说结尾的作用一般有情节逆转、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揭示主旨、深化主题等。本文结尾文亚明打开纸条看时,所写内容给读者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极具喜剧色彩,收到了回味无穷、发人深省的效果。
参考答案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 11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