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2期
摘要:学生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内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学生工作开始面临更多新的难题和挑战。调整思想、转变观念,及时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是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难题、应对各种挑战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 关键词:学生管理 新情况 新问题 新思路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一代新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系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他们除自身特有的优势外,也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缺乏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学生缺乏爱心,互帮互助的意识较差。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就要求高等教育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注重培养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不仅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奠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响应时代的呼唤和培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化人才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当前大学生管理的模式
当前,大学生管理大多仍采取传统的外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组群的作用,它将个体完全处于外控水平,以此达到对学生的有序管理。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以人为本和相当的弹性,大多依靠僵硬的行政指令来完成控制与被控制的管理目的,因此极易导致对学生的个性压制和创造压抑,不能充分发掘和激发大学生作为成人所应具有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笔者也曾走访过省内外一些高校并与大学生们座谈,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料,加上笔者的亲身观察所见,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大学生时常埋怨在学校之中没有自由,即使是非常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外在的压力和束缚,大学生在一些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中往往缺乏突破的勇气,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导致独立性意识差,内在的创造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激活。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多为制度管理。从入学到毕业,学校都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约束。这些规章制度或许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形成有纪律的人格特征,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但管理效果其实不尽如意。由于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答卷上,并未真正化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
推动学生学习的是各种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如为获得老师、父母、亲友、同学的赞扬或物质奖励而学;因害怕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奚落而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动机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考上大学。随着年级的上升和高考的临近,考大学几乎成为努力学习的唯一和最大动力。而目标一旦实现,动力立即消失。最初进入大学校园的那点新鲜感消失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对大学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容易出现学习无动力、生活无情趣、精神无寄托、苦闷迷惘、郁郁寡欢的“大一综合症”。大二、大三(专科大二)时尽管对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但不少人的学习目标、远景性动机问题仍没有解决,随波逐流成为常态。到了大四(专科大三)最现实的问题是谋求一个好职业,行动动力不是落在如何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需要上,而是落在求职这单一活动上。就这样,从入学到毕业,教育者从外部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内部目标、动机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管理效果只是一时之效而难以持久就不足为怪了。
二、大学生管理的对策
要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作用。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们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为他们的愿望和动力,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提倡大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我们要管理好学生,就首先要使之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因此,调动起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
(1)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鉴于目前大学生管理窘境,改革大学生传统管理方式已迫在眉睫。由于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过于死板,而且一味地将大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忽视大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极易导致大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缺乏动手能力与主动性,极易造成所培养的人的素质与时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格格不入。即我们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利于学生作用的发挥,管理效率也较低,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只有积极地改革学生的管理模式,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开拓、富有群体意识,并能合理进行自我规划的新世纪人才。 (2)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大学生自我教育能避免把大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将学生个体推向前沿,实现学生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自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