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20分,卷面分0--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16分,每题2分)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思潮起伏 恍然大悟 狂风怒吼 司空见惯 B、濒来如梦 百折不回 寝不安席 可见一斑 C、牙牙学语 滔滔不绝 悬崖峤壁 波涛起伏 D、惹人叽笑 水落石出 碧空如洗 顶天立地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反复地朗读作品,阅读者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而不会人云亦云,生吞活剥....地参考资料。
B、温哥华冬奥会产生的86枚金牌中有73枚归入欧美国家的名下,欧美国家对冰雪运动的统治力之强可见一斑。 .....
C、刘谦的那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提起它大家依然津津有味。 ....
D、虽然你表面上反对,但我知道,我俩的想法是大相径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提高写作水平。 B、我一定要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C、在这次单元测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D、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端起碗来,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③这里的岭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④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A、①夸张 ②设问 ③排比 ④比喻 B、①比喻 ②反问 ③引用 ④拟人
C、①夸张 ②反问 ③排比 ④拟人 D、①比喻 ②设问 ③引用 ④拟人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元稹)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我与云俱东。(陈与义)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山中访友》的“友”概括地讲是指“山林中的一切”,全文充满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草虫的部落》中作者把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比做音乐演奏者,觉得他们演奏出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小精灵的喜爱。
C、《索溪峪的“野”》最后一句“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在全文起了点明中心的作用。全文结构是总分总。
D、“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它们”指落花、落叶,“仪式”指它们从枝上落下来的过程。 二、(10分,每题2分)
阅读《山中访友》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3题。
①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
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③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9、对③段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了拟人手法。
B、这组句子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把“我们”之间的那种深情厚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