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作为产业政策的一部分的价格管理;四是稳定经济为目的的价格控制,特别是为稳定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价格而进行的控制,而对公共产品的价格管理是政府调控价格的基本内容。
2、什么是边际成本定价原则?
答:用边际成本来定价,有经典文献对此说明如下:
一般福利的最适度相应于所有东西都在边际成本上出售。这意味着桥梁收费??是无效率的回收;所得税、遗产税和地产税非常适用于补偿发电厂、水力工程、铁路以及其他固定成本很大的产业中的固定成本,从而可以把这些产业的劳务和产品价格降低到边际成本的水平。因此通常的假定??即“各自人自扫门前雪”是与社会效率最优化不一致的。
按照这种观点:价格应当建立在边际成本上,在成本递减产业中产生的任何赤字应当由税收加以资助。因此必须把这样一种边际成本定价的理由看作是一种最优的论点。有许多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对于使用一次总付税存在着许多限制,以及为什么政府可能不得不依靠扭曲性税收的理由。无法征收完全可变的一次总付税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对边际成本定价的偏离。如果为了弥补赤字而必须以一种扭曲的方式筹集收入——因而对这些经济活动来说价格并不等于边际成本——则国有企业内的最优定价将满足边际成本定价这种推论就不能成立。如果一次总付税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再分配,则公共部门的价格不得不用作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工具。
在次优领域中对边际成本定价的偏离已成为许多文献的主题。有学者研究了公共企业在收入约束下的行为(例如,他们应当收支相抵)。推导出一个最优定价n?q?x?F(x)其必要条件为qi?Fi,Fi在此表示F对于xi的导数。假定在这个阶段上,私有部门存在着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因此n?0。若价格已等于边际成本,则消费应当沿着补偿性需求曲线,从原来可能的水平上作等比例的减少。每个国有企业可能面临着一种独立于其他企业的预算约束。严格说来的税收问题是更一般问题的特例:当整个公共部门只存在唯一的预算约束时,为公共部门筹集的收入水平是最优确定的而不是任意确定的。因此,当我们运用前面的结果时,必须牢记国有企业地位的特征,以及它与政府的关系。
边际定价原则是公共产品生产体现效率的表现,它隐含的前提是公共产品也要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无非这种成本的回收并不一定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直接实现的,它可以在消费者享受公共产品时收费,也可以根据边际成本支出预期,及实际发生的边际成本状况收费,不管消费者是否消费了该商品。
3、政府对“国有企业” 管理的三种类型?
答:第一种,可以像管理一个政府部门那样管理企业(如有些情况下的邮局)。 第二种,企业可以是像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那样的自主公司,国家像其他股东那样取得利润(这正是某些合资企业的情况)。
第三种,即公共企业具有独立的管理权,而由国家确定一些目标,并且受到某些规定的约束条件的限制。
二、论述题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这种供给局面是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及制度背景的。
首先,源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不合理。长期以来实行我国奉行的“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城市的市民通过缴纳税收,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品,其供给进入公共财政体制。而农民除了缴纳农业税及附加,还得为其享受的各种公共品支付各种费用,如“三提五统”等,其供给进入制度外财政,即农民享受的各种公共品是由农民自己进行成本分摊,而不是由政府统一从强制性税收中进行安排。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方面,导致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保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农村地区,向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平也缺少严肃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即使具有提供公共品的愿望,但体制分配造成的财力缺乏也成为最大的资金约束。
其次,源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对于纯公共产品而言,由于存在着搭便车,使消费者隐瞒自己的偏好以逃避税负的可能性,因此,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期望借助于公民投票选举的政治过程来建立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是不可能的。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则偏离了农民的偏好,产生了无效率的结果。
第三、源于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实行分税制后,财权逐渐向中央及省政府集中,而事权却逐级下放,一些本应由中央及省政府供给的纯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等,却下放到乡镇一级,加重了乡镇的负担。而乡政府由于乡镇本身财源有限,主要依靠农业税收及中央转移支付,但负担的事务(财政支出)却远远超过收入。乡政府财力有限,只好把费用转嫁到了农民头上,财权向中央省政府逐渐集中而政府机构改革未能同步跟进。 第四,源于公共产品不合理的筹资机制。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后,我国对农民实行的是既收税又收费的制度和政策。税费并存的状况,除造成了农民负担重以外,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所在。
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提出的几点意见:要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供给机制,城乡不同的税费机制,要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 探索基层政权改革,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组织保障 ,在法律方面加强立法,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保障,具体如下:
(1)理顺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做到财权与事权的对等。 (2)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理顺公共分配关系。 (3)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4)划清责任、精简机构。
(5)抓紧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和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相关法规。
三、案例分析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公共物品匮乏
[案例A]政府加强措施,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2005年初,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开表示,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于2003年6月30日以前在街道、职业介绍机构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以下简称社会退休人员)和在2003年6月30日以前裁定破产,破产时未按规定为其预留社会保险费的退休人员(以下简称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具体规定如下:
1、社会退休人员和政策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发生属于《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住院、特殊病等情形,按照《天津市镇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2、社会退休人员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按照统筹基金上年度实际支付全市参保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帮助解决。财政帮助解决资金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筹集的资金并入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和使用;政策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所需资金,按照统筹基金上年度实际支付全市参保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标准筹集,其中企业主管部门筹建10%,市财政帮助90%。
3、统筹基金上年度实际支付全市参保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标准指《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津政发[2001]80号)第十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范围所发生的费用。标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保险运行的实际情况逐年公布。
4、社会退休人员由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认,并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政策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由市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协调小组认定。
5、经认定的社会退休人员和政策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加视同
缴费年限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由个人按照2004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3%一次性补足。
6、政策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转外地住院就医、门诊特殊病等费用报销手续,由破产企业原主管部门到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办理。社会退休人员的参保、转外地住院就医、门诊特殊等费用报销手续由原办理退休手续部门到所在(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办理。
7、社会退休人员和政策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同时,按照《天津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救助办法》缴纳大额医疗救助资金,享受大额医疗费救助待遇。
8、2003年6月30日以后破产(包括计划内和计划外破产)的企业,应从资产清算中提留退休人员人均医疗保险费[提留资金额=统筹基金上年度实际支付全市参保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平均余命-退休人员平均年龄)×企业退休人员人数],退休人员享受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待遇。未按规定提留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或提留不足的,其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由破产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解决。
(案例来源:李茜,《天津市社会退休人员和政策性破产企业退休人员落实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每日新报》,2005年3月1日)
[案例B]市场失灵:政府投资建设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
城市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城市交通建设耗资巨大,个人和企业难以承担,因此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一般都由政府投资来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沈阳市政府计划兴建沈阳地铁一号线,并将在2003年9月动工,总投资94.8亿人民币。一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2.05公里,设车站18座,运营控制中心1座,车辆段和综合维修基地1座。计划建设总工期54个月。工程计划总投资94.8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3亿元。
上海市政府兴建上海地铁一号线时,在当时的上海市外经贸委的组织和主持下,充分利用德国、美车、法国的贷款,于1995年正式开通运行。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每公里造价为3.07亿元,加之每年1亿元的线路维护费用,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为例,据投资专家估算,每张票价就会高达50元,这显然会把大部分乘客吓跑。为了发挥地铁应有的作用,只好将票价降低到城市居民可以承受的3~5元的范围内。
北京六环路工程是由北京市政府计划兴建的途径昌平区沙河镇、马池口镇、阳坊镇,通往海淀区苏家坨镇、温泉镇,路线全长19.6公里。建设标准为高速公路,计算行车时速100公里。道路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加连续停车带形式,路基宽度26米,两侧各200米的绿化带上,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六环路将成为一条绿色生态走廊。工程批复预算16.7亿元。整个工程于2004年4月开工建设,工程施工已完成50%。
(案例来源:(1)陈志俊、柯荣住、丁利,《中国地铁体制的失误及其改革》,《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8月6日;(2)《北六环和京承二期年内建成,京城将新通高速66公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