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介质是:
A.血管紧张素、组胺、磷酸二酯酶 B.白细胞三烯、组胺、缓激肽 C.胆碱酯酶、IgE、缓激肽 D.腺苷酸环化酶、IgG、α-抗胰蛋白酶 E.以上均不是
6.下列生物活性介质中哪一种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关系不大? A.组胺 B.白三烯 C.前列腺素 D.备解素 E.激肽 7.I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激活因子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都不是 8.以下何种药物常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A.葡萄糖酸钙 B.色甘酸二钠 C.维生素C D.肾上腺素
E.苯海拉明
9.下列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哪一种属II型变态反应? A.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B.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C.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D.血清病 E.接触性皮炎 10.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抗甲状腺胶质抗原的抗体 B.抗甲状腺细胞微粒体的抗体 C.抗甲状腺球蛋白的抗体 D.抗甲状腺细胞表面受体的抗体 E.以上均不是
11.新生儿溶血症常见于母子间哪种血型不符: A.ABO血型 B.Rh血型 C.IgG D.IgM
E.以上均不是
12.II型超敏反应引起靶细胞损伤的机制不包括: A.活化补体溶解靶细胞
B.通过调理作用吞噬靶细胞 D.由组胺作用引起
C.通过免疫黏附作用吞噬靶细胞 E.经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 13.I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为: A.输血反应
B.新生儿溶血 C.肺-肾综合征
D.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E.以上均是 14.能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成分是: A.自身IgG分子
B.自身IgM分子
C.自身变性的IgM分子 E.自身变性的IgE分子
D.自身变性的IgG分子
26
15.III型超敏反应是以哪种类型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壁炎症反应 A.T细胞 D.肥大细胞
B.B细胞
C.中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6.哪类免疫复合物分子易引起III型超敏反应:
A.大分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B.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C.中等大小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D.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E.小分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17.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的致病作用不包括: A.招引中性粒细胞局部浸润,释放溶酶体酶损伤组织
B.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ADCC作用
D.活化凝血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
E.促进血小板局部聚集活化造成炎症性反应 18.I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全身免疫复合物病不包括: A.血清病
B.血清过敏性休克
C.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系统红斑狼疮 E.类风湿性关节炎
19.初次注入大量青霉素或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生机理属于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V型超敏反应
20.IV 型超敏反应是由哪种效应细胞与抗原作用后发生: A.B细胞
B.T细胞 E.NK细胞
C.肥大细胞
D.中性粒细胞
21.淋巴因子在下列哪一病理过程或疾病中起作用?
A.过敏性休克 B.结核菌素皮肤反应 C.血清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自身免疫性溶血 22.IV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是:
A.反应局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B.反应高峰在抗原注入后4h发生 C.能通过抗体被动转移给正常人 D.补体的激活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E.以上均不是 三、填空题
1.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①)型,Ⅰ型因发生快称之(②);Ⅱ型有细胞的溶解称为(③);Ⅲ型又称(④);Ⅳ型称为(⑤)。
27
2.为预防由Rh抗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通常可于产后(①)小时内给Rh-母体注射(②)。
3.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①);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②);在减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是(③)。
4.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主要有(①)(②)(③)(④)(⑤)(⑥),其中(⑦)(⑧)(⑨)为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
5.无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为(①)(②),由细胞免疫引起的超敏反应是(③)。
6.类风湿因子是针对自身(①)而产生的一类以(②)为主的(③)。 7.青霉素变应原进入机体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有(①)(②)(③)(④)。
8.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有(①)超敏反应的机制,也有(②)超敏反应的机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剌激所产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俗称变态反应。
2.是IgEFc受体,可分为FcεRⅠ与FcεRⅡ两 类,FcεRⅠ为高亲的力受体,主要分布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FcεRⅡ为IgE低亲和力受体。
3.当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未能被及时清除出体外,沉积于组织,造成组织损伤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复合物病。
4.是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过程中由细胞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形成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形成的生物活性介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5.对已查明但又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植物花粉、尘螨),采用人工方法(改变抗原进入途径,少量,较长间隔,反复多次让患者接触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阻断变应原与致敏细胞表面IgE的结合,从而减少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称为减敏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3C 4B 5B 6D 7B 8D 9A 10D 11B 12D 13E
28
14D 15C 三、填空题
16B 17C 18B 19C 20B 21B 22E
1.①四;②速发型超敏反应;③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④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⑤迟发型超敏反应
2.①72;②抗Rh+抗体 3.①IgE;②IgG、IgM;③IgG
4.①组胺;②激肽原酶;③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④白三烯;⑤前列腺素;⑥血小板活化因子;⑦白三烯;⑧前列腺素;⑨血小板活化因子;
5.①Ⅰ型、Ⅳ型超敏反应;②Ⅳ型超敏反应 6.①变性的IgG;②IgM;③抗体
7.①过敏性休克;②溶血性贫血;③药物热;④接触性皮炎 8.①Ⅱ型;②Ⅲ型
第九章 免疫学防治
一、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 2.类毒素 3.计划免疫 4.DNA疫苗 5.CIK
6.生物制品 7.过继免疫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给机体注射类毒素 B.给机体注射抗毒素 C.给机体注射IL-2 D.给机体注射TIL细胞 E.给机体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2.计划免疫的首要工作是:
A.确定免疫剂量 B.制定免疫内容 C.制定免疫时间 D.确定免疫人群 E.制定免疫程序 3.下列哪项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A.注射人丙种球蛋白 B.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C.接种肿瘤疫苗 D.给机体注射LAK细胞 E.接种乙肝疫苗 4.使用马血清抗毒素时容易出现:
A.中毒反应 B.过敏反应 C.血管渗漏综合征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免疫缺陷 5.抗毒素通常用于治疗:
A.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性疾病 C.能分泌相应外毒素的细菌感染
29
D.移植排斥反应 E.免疫缺陷 6.给机体使用抗毒素前应进行: A.过敏试验
B.动物试验
C.检查机体内有无外毒素
D.用0.4%的甲醛处理 E.减敏注射
7.下列不是免疫抑制剂的为:
A.环胞素A B.左旋咪唑 C.FK-605 D.地塞米松 E.环磷酰胺 8.机体免疫功能亢进时易患: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肿瘤 D.病毒感染
E.消化不良
C.先天性心脏病
9.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患: A.肿瘤
B.微生物感染 C .寄生虫感染
D.免疫缺陷 E.以上均可 10.有关活疫苗不正确的是:
A.用活的弱毒株或无毒株病原体制成 B.接种剂量小,免疫效果好 C.接种次数少 D.易保存,免疫效果好
E.接种后副反应少
11.目前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 A.卡介苗、麻疹疫苗 B.百白破三联疫苗 C.乙型肝炎疫苗 D.三价脊灰疫苗
E.以上均是
12.下列哪种不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A.卡介苗 B.胸腺素 C.左旋咪唑 D.灵芝多糖 E.环磷酰胺 13.下列生物制品中哪种为活疫苗:
A.乙脑疫苗 B.百日咳疫苗 C.麻疹疫苗 D.伤寒疫苗 E.流脑疫苗 14.有关生物应答调节剂不正确的是: A.可促进免疫功能
B.能调节免疫功能
C.明显抑制免疫功能
D.通常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无影响 E.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促进或调节作用。 15.对肿瘤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LAK
三、填空题
1.人工主动免疫是向机体输入(①),免疫力出现(②),维持时间(③),主要用于(④)。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⑤),免疫力出现(⑥),维持时间(⑦),主要用于(⑧)。
30
B.TIL C.CIK D.NK E.Tc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指导题库 (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