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难读音,难写字。 5、读书纠音。
6、再读,质疑解疑,并回答开头的质疑。 7、默读课文,分段。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在报纸上收集一些献身岗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人的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柏耀平成长为\海天骄子\的历程,学习他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海天骄子\指的就是柏耀平,那柏耀平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请你边读第一段边看图,说说柏耀平在你心中的形象。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结合看图,把你感受到的、了解到的、相象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柏耀平为什么能成为这么出色的军人呢? 三:学习二、三重点段。
1、读二、三段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自己划的语句。
3、小组合作学习,从这些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汇报,师相机点拨。 (1)\他决心征服这座浮动的'海上科技城'。\海上科技城\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柏耀平怎样的决心? (2)他是怎样征服它的? (3)他为什么要帮助小洪?
(4)为什么称柏耀平为\海天骄子\?\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采\应当是怎样的? 5、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指导朗读。 四:总结。
1、像柏耀平这样的新一代中国军人你觉得我国需要吗?
2、你想说什么呢? 五:作业。
1、读下面的词语,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起,给剩下的词语找一个近义词。 化为乌有 心潮起伏 灰飞烟灭 翱翔 驰骋 眼花缭乱 波涛汹涌 眺望 精密 闲暇
2、 在\翱翔\、\驰骋\、\跨越\、\征服\、\钻研\、\风采\中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介绍柏耀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仿照课文表现柏耀平的方法,有条理地介绍年最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海天骄子》介绍了柏耀平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成长为既能架机搏击云天,又能指挥现代化战舰劈波斩浪的新一代中国军人。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的呢?
二:学习课文的写法。
1、首先课文通过两个不同的场景的描写让我们感受柏耀平鲜货的人物形象。 2、其次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柏耀平是怎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 3、三是他是怎样帮助战友共同进步的。 三:练习。
1、确定要写的人。 2、选用哪两个事例。 3、列好提纲,动笔写。' 四:习作修改。
1、同位修改,评选好的稿子。 3、 习作欣赏。
教后手记:
16 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 16 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 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是一位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团聚会上发表的感谢小学班主任沈老师的讲话,整篇致辞激情洋溢,叙议结合。应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尊师感情、学习语言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勤学好问”这一观点,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悲壮的一幕》生动地记述了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两个小时,面对荧屏中的亲人,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从容不迫地向指挥中心的首长汇报这次飞行探险工作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甘洒热血的献身精神。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介绍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要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弄清征文要求、范围,征文的具体要求,参加对象、截稿时间等要点;引导学生选择好最熟悉的对象的最有代表性的事例两三个,并列好提纲,把事情发展过程写具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17、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人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㈡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出示:沈老师 昔日 芝加哥 徒伤悲 厨师 歉意 原谅 簇拥 谆谆教导 幼稚 ⑵开火车读,注意:沈为前鼻音;簇为平舌音;厨为卷舌音; ⑶理解词语的意思:敬仰 昔日 爱戴 惟一 留恋 倾注 栋梁 谆谆教导 抱歉 坦诚 羞愧 歉意 意气风发 ⑷再读词语。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哪些部分是主要部分?哪几小节写了我们回忆小学生活?文章如何分段? ⒉学生讨论交流:
第一段(1、2)讲\我们\这些当年的\小调皮鬼\自发地来看望沈老师。
第二段(3--5)讲\我们\回忆起难忘的小学学习生活,回想老师的谆谆教导,内心充满了感激。
第三段(6)\我们\真诚地祝愿沈老师永远年轻、美丽、永远意气风发。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第一段。
1、 生自由读第一段,准备用书是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分小组用第一节中的语句回答齐答老师的问题: 3、 师:师生团聚会的时间是------?
生:在结束小学生活,彼此分别28年的今天。 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怎么样----? 生:又自发地团聚在您的身边。 师:此时此刻心情又怎样呢?----
生:再美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我们的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怎么样----?
生:让我向您深深鞠一躬,并且献上一束鲜花。 师:我们又想告诉沈老师什么呢?----
生:沈老师,您知道吗?昔日的\小调皮鬼们\,是那么爱戴您! 师:我出国学习好几年了?这次回国探亲,朋友问我旅行的安排,我说什么?---- 生:惟一不可变动的计划就是看望小学班主任沈老师。 师:是啊,他们不知道什么?----
生:沈老师对于我这个已经做了研究生导师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4、 你从中体会到学生对沈老师什么样的感情?
5、 同桌练习像老师一样一问一答,要求读出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6、 指名一组同学练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 师设问:\我们\为什么如此爱戴沈老师?是因为沈老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教育了\我们\。
2、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做一些读书记号,看哪些地方体现了沈老师对我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3、 讨论交流:(1)您在我们这些贪玩、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啊! (2)在那个年代里,您说出这样的话,作出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3)师补充介绍文革年代的教育状况。 4、 练习朗读上面两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 老师的谆谆教导一直激励我们成长。老师教导我们的情景更令人难忘,谁能复述这个难忘的情景?
2、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有一次放学时的情景。
3、 这个事例体现了沈老师什么样的人品?有书中的一个词来归纳。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动呢?
4、 我为什么要代表大家向沈老师道歉? (四)学习第三段。
1、 师:沈老师我们敬仰您,沈老师我们爱戴您,沈老师我们感激您,沈老师我们留恋您,沈老师我们衷心地祝愿您,比一比,看谁的朗读最能表达出对老师无限敬意,及为有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老师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2、 学生赛读。 (四)课堂总结。 教后记:
18、学与问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