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7 本文由没有寻求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全册教材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

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材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

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本册课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 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50%左右的篇目背诵全文或片断,安排“读读背背”、“成语积累”) 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作文、写字“三合一”)

【教材的安排】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8篇。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教学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可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

阅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每课1课时;精读课文短篇的可安排2课时,稍长的可安排3课时。

习作课文,每篇可安排2课时。 综合练习,每个可安排3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第1页的插图。

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页下面的四幅。 三、工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一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于什么;(椭圆形的图中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正在主持少儿节目。长方形的图中是一位小学生,左手拿着无绳电话,右手翻开语文课本,正在一边收听节目,一边向电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厂·播节日、利用电脑、收看电视)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

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课外延伸

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还可以在家庭中学,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中学。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你想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在课后好好地开动脑筋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 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 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 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 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下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 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①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读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同学们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 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 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 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 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 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 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 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 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第三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 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 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 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 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贝下面的图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14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