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它有其局限性。
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时期的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它是封建制庄园经济和封建等级政治的产物。它的形式是家庭教育,主要学习上流社会待人处世的各种礼仪和“骑士七技”。年满21岁,举行授予骑士的隆重仪式,仪式完毕即成为正式骑士。其目的就是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建主,懂得宫廷礼节,善于讨好女主人的职业军人。
教学环:清真寺内的一种讲授的主要形式,学生们环绕主讲者而坐,学习高深知识,其优点主要是大家都可以与主讲者相互沟通。
快乐之家: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主办的一所宫廷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几乎全是王公贵族及巨商子弟,只有少数平民天才儿童。他们6.7岁入学,20岁毕业,修业15年左右,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学习期间都在校住宿,学生实行自治。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消极教育:由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他的“消极教育”实质也就是要求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但消极教育并非是无所作为的,还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二是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它带来了儿童观和教育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后世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教仆:古希腊雅典侍侯和陪伴奴隶主儿童学习的奴隶。希腊文原意为“儿童的指导者”。大多为仪态端庄、有文化的年老奴隶。其职责为:儿童上学往返途中为其拿写字板、七弦琴、竖琴等学习用品,并监督儿童的行为,儿童在校学习时,守候在身旁伴读;儿童回家后,帮助复习功课,指导言语举止,应对礼仪。伴随儿童从7岁人雅典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直至16岁人国立体育馆为止。
堂区学校: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机构,出现较晚,设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者牧师]的家中。设备简陋,以一般居民的子弟为对象,收取一定的学费。用拉丁语教授读书、识字和初步宗教知识,以及唱赞美诗等,不重视算术,只有少数教区学校才教计算。
自然后果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少年儿童的理智尚处于所谓“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这样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是由其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反封建专制教育的意义,但易引发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后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进一步发展。 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
比丘:即僧人,古印度佛教寺院里的僧徒学习12年后经考验合格者,叫做“比丘”。他们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再修习10年后,担任寺中的僧侣职
务。
比丘尼:古印度的女僧在尼庵学习完毕后成为“比丘尼”
泥板书舍: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办的一种教育机构,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故将学校称为泥板书舍。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昆它布:起初为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举办的一种学校,后为古代阿拉伯教育的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的学生,教简单的读写。伊斯兰政权建立后,随着清真寺的发展,昆它布多设在清真寺内外,成为普遍的教育场所。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先知的故事、语法、书法、诗歌、算术等,也有骑马、游泳等,教学重背诵,学费由教师定。 苏格拉底法的知识助产术: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苏格拉底法的其中一个步骤,它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母育学校》:是夸美纽斯编著的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
自然教育:是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一种自然教育思想,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的发展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卢梭指出要保证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和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这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残害人性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自然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人是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一种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自然人是对法国专制制度的挑战。
福禄培尔恩物(Froebel’s Gifts)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自然界的万物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五项竞技:是古代斯巴达人军事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