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4个植被层的森林。 复杂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它1-2个植被层的森林。 简单结构:只有乔木一个植被层的森林。 十三、自然度
天然林按照植被状况与原始顶极群落的差异,或次生群落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为3级:
Ⅰ:原始或受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的植被;
Ⅱ:有明显人为干扰的天然植被或处于演替中期或后期的次生群落; Ⅲ:人为干扰很大,演替逆行处于极为残次的次生植被阶段或天然植被几乎破坏殆尽,难以恢复的逆行演替后期。 十四、散生木和四旁树 (一)散生木
生长在竹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上达到检尺径的林木,以及散生在幼林中的高大林木。
(二)四旁树
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面积不到0.067hm的各种竹丛、林木。 十四、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一)森林覆盖率
有林地面积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 = ×100%+ ×100%
土地总面积 土地总面积
(二)林木绿化率
有林地面积 灌木林面积
林木绿化率% = ×100% + 土地总面积 土地总面积
四旁树占地面积(1) + ×100%
土地总面积
注:(1)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hm2 (每亩111株)计。
2
×100%
17
第三章 森林经营区划
第十六条 经营区划系统 一、经营单位区划系统
(一)林业局(场)
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林班;
或 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营林区(作业区、工区、功能区)→林班。 (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区)→林班。 二、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 县→乡→村; 或 县→乡→村→林班。
经营区划应同行政界线保持一致。对过去已区划的界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第十七条 林班区划
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地形平坦等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林班面积一般为100-500hm。自然保护区、东北与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第十八条 小班划分
一、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 1.权属不同;
2.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
3.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
18
2
4.林业工程类别不同。 5.地类不同; 6.起源不同;
7.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
8.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
9.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
10.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二、森林资源复查时,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小班界线。但对上期划分不合理、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发生变化的小班,应根据小班划分条件重新区划。
三、小班最小面积和最大面积依据林种、绘制基本图所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和经营集约度而定。最小小班面积在地形图上不小于4mm2,对于面积在0.067hm2以上而不满足最小小班面积要求的,仍应按小班调查要求调查、记载,在图上并入相邻小班。南方集体林区商品林最大小班面积一般不超过15hm2,其它地区一般不超过25hm2。
四、国家生态公益林小班,应尽量利用明显的地形、地物等自然界线作为小班界线或在小班线上设立明显标志,使小班位臵固定下来,作为地藉小班统一编码管理。
五、无林地小班、非林地小班面积不限。 第十九条 森林分类区划
森林分类区划是在综合考虑国家和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后,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区划等宏观规划成果进行的区划。森林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位,原则上与已有森林分类区划成果保持一致。国家公益林界线不得擅自变动;其它类别如以往划分不合理、区划条件发生变化,或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变更时,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划分的有关规定重新划分和审批。
19
第四章 调查方法
第二十条 调查数表准备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提前准备和检验当地适用的立木材积表、形高表(或树高-断面积-蓄积量表)、立地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表、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表等林业数表。为了提高调查质量和成果水平,可根据条件编制、收集或补充修订立木生物量表、地位指数表(或地位级表)、林木生长率表、材种出材率表、收获表(生长过程表)等。 第二十一条 小班调绘
一、根据实际情况,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小班调绘:
(一)采用由测绘部门绘制的当地最新的比例尺为1:10000-1:25000的地形图到现地进行勾绘。对于没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区可采用由1:50000放大到1:25000的地形图。
(二)使用近期拍摄的(以不超过两年为宜)、比例尺不小于1:25000或由1:50000放大到1:25000的航片、1:100000放大到1:25000的侧视雷达图片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地核对,或直接到现地调绘。
(三)使用近期(以不超过一年为宜)经计算机几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比例尺1:25000的卫片(空间分辨率10米以内)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地核对。 二、空间分辨率10米以上的卫片只能作为调绘辅助用图,不能直接用于小班勾绘。
三、现地小班调绘、小班核对以及为林分因子调查或总体蓄积量精度控制调查而布设样地时,可用GPS确定小班界线和样地位臵。 第二十二条 小班调查
一、根据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调查。
二、小班调查应充分利用上期调查成果和小班经营档案,以提高小班调查精度和效率,保持调查的连续性。 三、小班测树因子调查方法
20
(一)样地实测法
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的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带状样地应与等高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样地数量应满足第六章的精度要求。 (二)目测法
当林况比较简单时采用此法。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30块以上的标准地目测练习和一个林班的小班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的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的精度要求时,才可以进行目测调查。
小班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或固定面积样地以及其他辅助方法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目测调查点数视小班面积不同而定: 3hm2以下 1-2个 4-7hm2 2-3个 8-12hm2 3-4个 13hm以上 5-6个 (三) 航片估测法
航片比例尺大于1:10000时可采用此法。调查前,分别林分类型或树种(组)抽取若干个有蓄积量的小班(数量不低于50),判读各小班的平均树冠直径、平均树高、株数、郁闭度等级、坡位等,然后到实地调查各小班的相应因子,编制航空象片树高表、胸径表、立木材积表或航空象片数量化蓄积量表。为保证估测精度,必须选设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数表(模型)进行实测检验,达到90%以上精度时方可使用。
航片估测时,先在室内对各个小班进行判读(可结合小班室内调绘工作),利用判读结果和所编制的航空象片测树因子表估计小班各项测树因子。然后,抽取5-10%的判读小班到现地核对,各项测树因子判读精度达到第六章精度要求的小班超过90%时可以通过。 (四)卫片估测法
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采用此法。其技术要点为: 1.建立判读标志
21
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二类调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 (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