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寻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8 本文由那片星空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寻租理论的综述

摘要:寻租是指那种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寻租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就寻租理论而言,西方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早得多,而且西方的研究已经根据学派分门别类初具规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中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寻租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而近年来国内也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寻租这一词首先来自西方的经济学领域,后从最初的经济学含义扩展到政治领域,与政治权力结合的“权力寻租”成为腐败的代名词。权力寻租在现实社会中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推进政治发展、加强制度创新、打造有限政府、扩大公众参与,是根治权力寻租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了对寻租的以及其防治的研究热潮,而对众多学者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对于往后寻租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升级也有较好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寻租理论 发展 权力寻租 防治 一、 寻租理论的产生

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塔洛克的一篇论文。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到1974年才由克鲁格在她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一项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在这以后的十多年中,寻租理论长足发展,其理论影响力已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乃至为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自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非生产性、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并在不同的领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他们把那些设法取得并维持垄断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称之为寻租行为,并由此发展出一门研究这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寻租理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国家干预不能解决经济停滞、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问题,导致了当时凯恩斯式的国家干预主义地位动摇。以此为契机,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潮乘机复兴,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和拥护者的“寻租理论”正迎合了这一经济思潮应运而生。 二、 寻租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寻租活动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寻租活动的研究可以减少非法的行贿、受贿、索贿,以取得政府无意创租和主动创租等行为造成的对于公共资源造成浪费和不公平。而对于寻租的研究西方国家要早于我国,所以研究领域及研究的系统性都要优于我国。 西方国家寻租理论从研究的学派来分可以分为:公共选

择学派、国际贸易学派、芝加哥学派。 三、 国内学者对寻租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

针对寻租本身的研究:此后学者们借鉴西方寻租理论分析中国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现象。当时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是:

(1)寻租活动的根源在于政府的行政干预。

(2)寻租活动的危害不仅在于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腐败盛行,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寻租产生既得利益阶层,阻碍改革的进程。

(3)消除寻租的根本方法就是解除对微观经济活动、包括厂商价格行为的行政管制,放开价格,健全市场,开展平等竞争。 三、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

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笔者认为,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或污染源。

权力寻租有两种形式,地下的和公开的,别称为“地下寻租”和“公然创租”。 虽然都意味着权力的严重失控,但就对公众的心理冲击来说,笔者认为,“公然创租”比“地下寻租”更可怕。因为,在公众的惯性认识中,罪恶是见不得阳光的。“地下寻租”虽然隐秘,为日后查处带来难处,但它毕竟表明,我们的各项制度是存在约束性的,权力拥有者对监督还有所忌惮。但“公然创租”则不同,这种光天化日下的赤裸裸交易,并非当事人“无知者无畏”,而是“无惧者无畏”。为何无惧?因为有人视制度、监督为摆设;或有前例,使监督部门到了“法不责众”的境地。 四、权力寻租的根源

学者们用寻租理论来解释腐败现象泛滥的原因。经济学者把政府创租活动分为三类:一是政府无意创租,二是政府被动创租,三是政府主动创租。他们认为寻租理论为我国理论界分析转轨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视点,也为我国政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职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吴敬琏认为:中国腐败蔓延的主要体制基础,是行政权力对于微观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会造成凭借权力取得“租金”的众多机会。从而他推断: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这些消极现象,是由于“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导致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巨额租金的形成和上上下下各色人等对租金的角逐。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情面子下的权力寻租 首先,在社会学中人情面子往往都

会被用来解脱罪责,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就会产生寻租利益,导致权力腐败。 其次,人情面子用以跑官要官,也是社会学中权力寻租的主要原因。掌握权力就掌握了“关系”的联结点,权力主体作为“关系”的支撑点,就成为了人情面子的追逐点。在生意场上有家族企业,在政府里,有裙带关系,在中国社会中,通过亲戚、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托“关系”办事,成为公共权力主体攫取私人利益实现权力寻租的桥梁。 (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以及经济人的角度来看权力寻租现象的根源

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探讨, 认为权力拥有者是一个理性人, 必将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个人通过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理性选择, 达到自己最大的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权具有经济实体性、产权具有可分离性、产权流动具有独立性。产权的功能包括: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功能。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在政治活动中,如果政治当事人受政治规则的明确规制,政治交易具有较低的成本时就会导致有效产权出现,否则就会形成无效产权。如在政治交易中追逐政治权力的过程一旦超过追逐产权过程获取的利益,将会导致人们将更多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到政治权力的追逐与争取中,实现自身在财富再分配过程中最大利益的获取目的,这样将会导致各种腐败问题发生。 五、权力寻组的防治

1、走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治国法制化的道路。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的寻租及腐败,其产生的背景、性质、范围、作用与影响又有其自己的特点。为最大程度地限制寻租,消除腐败,中国应该走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治国法制化的道路。

2、培植公民文化,增强公民权利意识。这对制止寻租及腐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制度创新

要治理寻租需要发展有限政府,并提倡廉政理念与时代精神要从根本上治理寻租性腐败,应从制度创新方面进行努力。治理寻租需要优化权力结构、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惩治权力寻租行为、充分发挥道德的制约作用,构筑权力者抵御寻租欲望的心理防线。 四、 寻租理论发展现状的简要评价

寻租理论在西方国家发展已久,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领域寻租理论在中国发展至今,虽成果不像西方那样丰硕,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寻租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高潮,它正是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客观反映,而非偶然的巧合。从寻租与政府腐败治理的方面来说, 政治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权力寻租

的制度温床逐步铲除以至消失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构建政府腐败的预防机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推进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寻租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寻租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46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