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后作文教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8 本文由末鹿安然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后作文教学”时代

主持人语

以“作前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由来已久,姑且称之为“前作文教学”时代。 以“作后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刚刚起步,姑且称之为“后作文教学”时代。

这一转变,不是哗众取宠的空穴来风,而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从而孕育出了“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作文教学理论。

不能否认,“前作文教学”有着它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清晰地认识到,“前作文教学”存在着它似乎与生俱来的局限和弊端:它更着重老师的教学预设;它有一个重要的、也是错误的假设:不“指导”,学生是不会作文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呈现的,是药物治疗后的化验结果,而非本来的、自然的健康测评。

“后作文教学”可以有效规避“前作文教学”的问题:它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承认每一个儿童都能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它让学生呈现出自己的最真实的作文水平、作文状态,哪怕“前言不搭后语”;它从学生作文的原点出发,找到了“基于学生”的准确“基点”;它的作后“指导”、作后训练,不是“马后炮”,而是为着能“切中”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

作为刚刚起步的“后作文教学”,它的前景是如此的开阔,它的脚下又不可避免地泥泞,“困惑”从来就是“开拓”的伴随者。本期专题,推出我以及我的团队在“后作文教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作文教学的“泥泞”转身

作者:管建刚 来源:江苏教育 2012年17期

多年来,作文教学的工夫,主要花在学生写出作文之前,严重忽视乃至无视了学生写出作文之后,要做的大量的有效、有价值的事。“后作文教学”认为,应简化学生写出作文之前的活,多干学生写出作文之后的事。

“前作文教学”有一个很悲观的假设:学生作文是没作文情绪、作文动机的。事实上,人学会了某个技能,大都有使用的欲望。学生认了字、识了文,都有“使用的欲望”,你看学生发起短信、邮件,多带劲;上网聊QQ,就怕他不肯下线!这是个“写”时代。这一代学生在“写”里成长。学生对“写”的认识、对“写”的欲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出生就被包裹、渗透和滋养。教师在教学意识上对学生写作冲动的否定,很大程度上,把作文教学推向了学生的对立面。再看统一的“作前指导”下,学生千人一面的作文,你不难发现“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至今没有用自身改良来克服的重大问题。“后作文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作文的空间,展现学生自己的作文个性和作文缺陷,在这一基础上,扬学生该扬的长,补学生该补的短。教学本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学生遇到坑坑洼洼、跌倒摔跤,老师上前去扶一把,告知注意事项。“前作文教学”,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跟啊跟地教学。“后作文教学”呢,学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出了点问题,摔了个跟头,老师在后面喊,停一停,有人受伤了,休息一下,包扎一下,调整一下。“前作文教学”跟“后作文教学”,孰优孰劣,本专题中李莹老师的《作后讲评VS作前指导》,新鲜活泼,值得你读。

“后作文教学”有两条腿,它的左腿叫“讲评与修改”。作文是写出来的,作文能力却是修改出来的。一个月写好一篇文章,比一个月粗制滥造、胡乱应付写4篇,成效要好得多。要让每一次的作文进入学生的潜能发展区域,“改”,几乎是唯一途径。要让学生“改”,“改”到再也“改”不出来为止。“后作文教学”的“左腿”,一要保护学生的作文热望(这一点,专题中倪建斌老师的《学生习作的保护者与发现者》,作了很好的阐述),二要激发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热情,三要让学生具备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哪里来?讲评中来。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坏的语言,什么是语言的压缩与调整,什么是语言的节奏和音韵,什么是语言的铺张与浪费,什么是语言精致与细腻,你要有语言欣赏的策略,你要没有,不妨看看专题中樊小园老师的《“习作欣赏”策略谈》。什么是有构思的作文,什么是写到哪里算哪里的作文,什么是有用的细节,什么是无用的啰唆,什么是好的选材,什么是孬的选材,学生写出了作文,讲评能把这些事儿干好。怎么干、怎么练?专题中叶惠琴老师的《作后训练的“三字经”》,介绍了她的经验。

有人说,教作文的最好方式是“一对一”的面批面评。班级授课制当然做不到。然而,整班的讲评也有整班讲评的优势,比如从同伴那里获得写作的经验与教训,这种获得,自自然然,一点学习的障碍也没有。讲评课的最佳效果,可以直追“一对一”的面批面评。当然,要做“好的讲评”,就应该把“讲评”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方面,专题中张浩老师的《“作后讲评”的12件事》,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后作文教学”的右腿,叫“发表与交流”。语文课标中高年段的作文要求的“第一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放第一点,非常对。这是基础,这是方向。基础没打好,方向错了,问题就大了。也有点“不妥”。我们以为,作文的本质是“自我表达”后的“与人交流”。换句话说,写好了就藏起来,只作为“自我表达”,而不想“与人交流”的写作,不是真正的写作,也不是作文的本质所在。一个人写好作文,放起来,只为“自我娱乐”,好比一个人开口说话,有时只是“自言自语”,并不跟别人交流、对话,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当然有。然而,一个人要是经常“自言自语”,除了“自言自语”还是“自言自语”,那这个人恐怕只能去精神病医院。人说话的本质,是跟人交流。写作,亦然。

怎样让学生懂得,作文的本质是“自我表达”后“与人交流”?不难——学生写出了作文,老师做好“发表与交流”的活儿。这个活儿怎么干?作文墙、作文报、班级网页、个人博客,都行。我最看好《班级作文周报》,它能模仿真实的“发表”环境,学生能随时随地地阅读,从而随时随地获得“交流”的感觉和状态。拙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讲述的就是有了《班级作文周报》这个“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所开展的一系列的作文活动。

很多时候,我们急急忙忙地往前走,时常忘了回首看一眼身后的风景。“后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的一次转身。这个转身并不“华丽”,而是充满“泥泞”:无数的语文教师把批改学生的作文,看作是语文教学生涯中最痛苦、最痛恨的事,而你,管建刚,居然在这里说,不仅要好好批学生的作文,还要“像研读课文一样研读学生的作文”,谁肯这么傻?信你的话,咱也不跟你走!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

作后讲评VS作前指导

作者:李莹 来源:江苏教育 2012年17期

一、指向的文本不同

“作前指导”指向的文本是习作教材。认真钻研习作教材,正确领会编写意图,打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成了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使作文教学有的放矢,老师们要弄懂每册习作的目标要求,弄清它在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中所处的位置。而后,从审题、选材、构思到如何写,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哪个环节要重点讲解,一步步预设好,唯恐学生在习作时遇到困难、写不精彩。在老师精心的“作前指导”下,很多同学的作文严重雷同,缺乏灵气与个性,批阅作文如看“阅兵式”,学生的作文,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写得得心应手。

“作后讲评”指向的文本是学生作文。它是一部动态变化的活教材。老师的备课、预设来自于学生的作文,“钻研教材”真正成了一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过程。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研读,既能发现学生作文中闪光的个性亮点,大到篇章、段落,小至词语、标点;又能找出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同年段、不同基础乃至不同班级文化下的学生作文的问题,都不一样。讲评课,学生的作文就是老师进行作文教学的“班本化”的作文教材,通过它,能使老师真正找到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训练。寻得一个有共性的病例的寻得,能起到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这样的训练点的获得,没有破坏学生作文的原生态,也没失去儿童作文的本真。 二、指向的精彩不同

“作前指导”指向的精彩是教师和优秀的“他人”。作前指导课,很多老师会选用范文给学生引路。选择范文,大致有三:一是选相仿的名家名文;二是选报刊或网络上学生的优秀作品;三是用教师自己写的“下水文”。用教师的“下水文”,是在与学生分享写作实践的经验,很具指导性,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内容的指导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然而,无论是教师的“下水文”,还是名家作品或其他学生的佳作,都和学生有不小的时空上的距离,学生很容易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消极心理。“作前指导”的精彩指向“教师”还体现在,不断呈现教师的精彩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语言、精彩的活动设计和情景再现等。

“作后讲评”的精彩更多地是指向学生。“作后讲评”,学生已经写出了作文。一个班级好几十个学生,总有几个学生的作文写得不错,有闪光点。当然,这个“范文”可整可散,并非一定要全篇,可以是一个成功的片段,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句子,人人都可以成为范文的作者。通过这种激励,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写得这么好。每一次的作文讲评,都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作文成为他们展现自己精彩生命的一种需要。学生作文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讲评时,学生接触的内容全部来自同学的文章,是儿童的、原生态的语言。正如管建刚老师说的,伙伴间的言语学习是无障碍的,似乎很随意地听了,却很不随意地往心里钻了。来自伙伴的语言,学生觉得亲切、易学,自然而然产生了“他行我也行”的积极心理。 三、指向的主体不同

“作前指导”的主体是教师。面对不同形式的文题,教师会作不同的指导。全命题作文,教师指导学生抓文题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选取素材,展开讲述。半命题作文,教师要求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告诉学生可以补什么,彼此一一列举。话题作文,教师会为学生分析话题中的重要的信息点,帮助学生拟定合适的题目。这类指导,看似全面到位,实则教师自始至终都唱着主角,以个人的解读代替了学生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以自己的规范框架去指导学生作文,学生作文束缚太多,容易机械、呆板,缺少自己的真性情。“作前指导”,教师喜欢叫学生列提纲,以自己固化的指导内容“帮助”学生通盘构思好作文的开头、中间、结尾;通盘安排好作文的材料,包括详略分配;通盘考虑好作文的表达方式,将“个”的问题全部归结到“类”上,扼杀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选材能力的形成,是典型的“以教定写”。 “作后讲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讲评根植于学生的作文,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班学生一起欣赏班级同学的佳句,朗读、赞美,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句美妙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喊出佳句的作者的名字,小作者的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其他同学共同体味、揣摩学习,既鼓励了写得好的学生,又起到示范指导作用,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听、看、读、想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行修改。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自我修改或给他人修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仔细推敲,改作文的能力大大提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讲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能不进步吗?针对班级学生作文的弱点或亮点,教师找出一个训练点加以指导。如学生作文中普遍不会场面描写,课上创设一个场面,让学生写;有的同学的动作描写特别好,欣赏后,马上创设一个分解动作的情景,让学生写。这样的训练是真正的“以写定教”。

综上所述,作前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但它“前指导”的局限性,也生长了很多的弊端,学生作文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与之相对的“后指导”——作后讲评,它以学生作文为文本,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多年来,“作前指导”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作后讲评”打破了这一僵局,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后作文教学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后作文教学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48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