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歌曲发声与京剧发声初探
作者:黄蓓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6期
就声乐来说,它只是音乐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包含着几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唱”是声乐艺术外部活动的表现,它的内在因素及活动规律是非常复杂的,内部活动是看不见的,要通过外在的表现反映出来。而古典京剧声乐的“唱”、“念”即道白则是其外部的表现。古代的唱腔中,有“词情”和“声情”的原则,“词情”是文学内容所给予的感情,而“声情”则是语言声韵所给人的音乐的感情,这一点在京剧声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京剧发声与歌唱发声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京剧注重清晰的咬字,其美学观念是“字正腔圆”,运用了一种方法叫做 “切音”,即把字的声、韵母相对来说分开来发音,但整体听上去还是一个字,这种唱法是把字头、字腹、字尾、分开来完成一个字,而且特别夸大,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是很有感染力的。同样,这是也是所有歌唱声乐所需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歌唱声乐的咬字和声音是形之于外的,而呼吸则是内在的,气息运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听起来比较“浅”些,轻巧些。京剧声乐与歌唱声乐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联系是声乐艺术的共性,而区别则是二者的个性。 京剧的流派很多,任何流派的传承都与京剧的发展、创新息息相关,其不仅融合全国各地优秀的地方戏曲,而且流派是海纳百川,流派的出现则是京剧形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京剧的发声方法,我国一直缺少系统的理论阐述。而西方对于歌唱方法、发声方法的研究,早在谭鑫培时代(清末民初)就已产生了各种学派,开始了理论进入实践的阶段,二十世纪30年代,西方发声方法开始传入中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种被推崇为古典发声方法之一的咽音发声法,我认为它与京剧传统练嗓方法、在某种原理上是一致的,它蕴涵着京剧声腔清刚挺拔、纯正苍劲的艺术特色,代表了古典的京剧精神,其表现出的艺术效果是多侧面、多重性的。我国老一辈声乐理论家王宝璋在其专著中写道:“凡是好的发声都应有咽音的成分,正是基于这一点,刘曾复曾敏锐地指出帕瓦罗蒂和余叔岩的发声方法是一致的。”① 关于京剧古典唱法与现代唱法的比较,试以余叔岩与李少春为例:虽然李少春是余叔岩的学生,但他们的发声方法却有质的不同。余叔岩是传统提嗓唱法,声音靠后,特别是余叔岩在嗓音失润后,经过不懈努力练就了一副功夫嗓,不论是运字行腔还是气息吞吐,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发出的声音清刚、坚实、苍劲。李少春在唱腔、咬字、韵味方面模仿余叔岩,但其发声是在鼻咽部位,是靠前的。李少春之所以没有运用传统提嗓唱法,其原因可能是他的神经性咽炎使他有意避开了提嗓唱法所带来的气流对喉肌群的发声器官的损耗。为了与时代的审美要求相适应,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有京剧独特创新风格的发音训练体系,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何谓\科学\的发声方法呢?从宏观来说,就是人体内部与歌唱发声有关的各个器官,按照生理机能运动的自然规律,合乎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发声体系。就京剧的发声技术与世界公认的意大利“美声唱法”为对照,应当给京剧发声的技术层次有一个世界水准的定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歌曲发声与京剧发声初探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