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苍南县宜山镇城镇总体规划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0 本文由浮生若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苍南县宜山镇城镇总体规划(2008~2025年)

目 录 一、总 则 1 二、发展目标 2 三、城镇性质与规模 4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 五、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8 六、综合交通规划 11 七、城镇空间景观规划 13 八、工程设施规划 14 九、环保与环卫规划 18 十、综合防灾规划 19

十一、实施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 20 十二、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22 十四、附则 23

一、总 则

第一条 规划依据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等统导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目标,衔接苍南县域发展格局,适应新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和宜山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宜山镇各项建设事业,科学、合理地指导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等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宜山镇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文件,凡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土地及空间利用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条 规划原则

1.区域统筹原则。在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合理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注重与灵溪、龙港两大中心城镇的功能和空间衔接,并充分协调周边钱库、金乡等中心镇之间的关系,在县域范围角度协调镇域空间要素与周边区域关系基础上,合理安排镇域内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2.城乡一体原则。统筹考虑镇域内部城镇与农村、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整体、协调、有序发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实现镇域协调发展。

3.节约集约原则。规划必须基于各项资源的集约利用与空间整合,尤其是土地的节约与集约使用及耕地的有效保护,以此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和谐发展原则。规划应突出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在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充分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改造,从而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的和谐发展。

5.特色塑造原则。规划体现差异化理念,从宜山固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特征中,寻求符合发展规律的个性要素,以此提升城镇的发展竞争力,形成具有平原水网特色的城镇形象。

第四条 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8-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1

远期:2021-2025年。 第五条 规划范围

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宜山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27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所辖范围,面积12.9平方千米。

2.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建设用地布局以及城镇人口统计和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也包括与之密切联系的河流以及发展备用地,总体规划范围约5.75平方千米。在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着重对各项建设用地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组织,选定合适的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同时配套各专项工程规划。

二、发展目标 第六条 总体目标

融入苍南县域范畴,协调周边城镇关系,依托自身产业集聚优势,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培育地区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城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七条 经济发展目标

2008-2010年: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20%左右,为43.7亿元;

近期(2011-2015年): 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5%左右,为87.9亿元;

中期(2016-2020年): 社会总产值增速有所减缓,年均递增10%左右,为141.6亿元; 远期(2021-2025年): 社会总产值增速趋于平稳,年均递增保持在8%左右,达到208.1亿元。 第八条 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要与城镇性质和区域背景相适应,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机制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文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

社会发展部分目标

指标名称 恩格尔系数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 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占城镇职工总数的比重 义务教育普及率 高中段教育普及率 城镇千人拥有医生数 城镇千人医院床位数 科技进步贡献率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居委会(行政村)依法自治达标率 单位 % % % % % 名 张 % % % 2025年目标 <30 <3 >80 100 98 ≥3.4 >3 >50 >98 ≥95 第九条 城乡建设目标

建立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城乡总体布局结构;建立逐渐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农村居民点;住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城镇道路系统逐步完善;建立完善的城镇绿地体系,创造展现水网平原特色和现代化小城镇风貌的城镇景观;建立较先进和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城乡建设目标部分指标

指标名称 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 城镇绿化覆盖率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 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 城镇人均生活用电量 城镇燃气普及率 城镇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 单位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 % 升/日 千瓦时/年 % % 2025年目标 35 10-12 9 >35 100 300 500 >95 45

2

第十条 生态环境目标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珍惜和保护宜山镇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打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宗旨,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景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环境部分目标

指标名称 环境空气质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工业区/居住区) 土壤环境质量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乡镇工业集中率 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 城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农药使用强度 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 青山白化治理率 单位 - - - - % % % % % % 公斤/万平方米 % % % 2025年目标 二级 Ⅳ或更优 2 II类 ≥45 >90 100 95 100 >55 <2.2 >98 100 75

三、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十一条 城镇性质

宜山镇的城镇性质表述为:“温州市域纺织产业基地之一,苍南北部城镇群重要的工贸型城镇,富有水网平原特色的宜居城镇。” 第十二条 城镇人口规模

1.镇域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4.9万人,远期(2020年)为5.3万人。 2.镇区城镇人口:近期(2010年)为3.1万人,远期(2020年)为4.0万人。 第十三条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主要根据人均用地标准,并充分考虑现状用地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拓展需求,综合确定宜山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为:近期(2015年)为3.0平方千米,人均用地96平方米左右;远期(2025年)为4.0平方千米,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十四条 镇域总体发展战略

1.整体效益。规划从地域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镇村发展的相关问题。通过地域镇村体系规划,合理组合镇村之间的空间结构,改变无序的发展状态。

2.优势互补。在保持继承各村镇自身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通过村镇之间的资金、土地等的协调,共同建设与享用区域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效益,减少重复投资。

3.可持续发展。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冲突,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关心后代生存的潜在需求,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4.以人为本。城镇的规模与集聚程度以适宜人的生存质量为前提;村镇职能空间的组织应体现交通的易达性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并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健康的社区环境。

5.村庄重组。村庄建设以有利于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原则,进行适度重组,考虑到宜山镇域腹地小以及镇区中心辐射能力强、村庄发展较为均衡等因素,镇区外围村庄在加强与镇区之间联系同时,基本保持原有空间架构,有利于基础设施向村庄延伸。对若干自身联系紧密的村庄进行重组,扩大村庄规模,集约集中发展。

第十五条 镇村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镇村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即中心镇(镇区)——基层村两级,基层村内配套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其它公共设施依托镇区。

3

1.中心镇(镇区)

即宜山镇区,规划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控制在3.1万人左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6平方米以内;中期(2020年)城镇人口控制在3.5万人左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远期(2025年)城镇人口控制在4.0万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2.基层村

宜山镇域内规划共6个基层村,即镇域东北部的后垟增—梁宅村、严处村、林梁—朱处—下黄村,镇域西南的水门—水亭村、陈家寺村、珠东—珠西—珠后村。6个基层村远期(2025年)共容纳人口1.3万人左右。其中:镇域东北部3个基层村的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之间,共5600人;镇域南部的3个基层村的人口规模为1500-3500人之间,共7400人。基层村的人均建设用地远期控制在85平方米/人以内。

第十六条 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1.中心镇(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布置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

2.基层村:为农村居民点,配置幼儿园、卫生室、村民管理机构、日常商业服务设施等基层公共设施。 第十七条 镇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

以宜山镇镇区为中心,基层村东北、西南两片相对均衡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

镇域镇村体系结构规划一览表(2025年)

等级 数 个规划人口 名称 (人) 规划建设用地 模 (万平方米) 400 本级人口规占镇域总 备注 人口比例(%) 包括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所涉及的村庄,以及远期迁入镇区的东跳村、浃中堡村 (万人) 4.0 镇区 1 宜山镇区 后垟增 40000 75 2600 —梁宅村 严处村 林梁—朱基层村 处—下黄村 6 水门— 水亭村 陈家寺村 珠东—珠西—珠后村 合计 2500 53000 1800 1300 1700 22 包括现状后垟增村、梁宅村 11 15 1.3 25 现状严处村 包括现状林梁村、朱处村、下黄村 3100 26 15 21 510 5.3 100% 包括现状水门村、水亭村 现状陈家寺村 包括现状珠东村、珠西村、珠后村

第十八条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镇域产业发展以工业发展为主,加快工业内部产业升级与转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等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产业的生态化和高效化。并对各项产业进行必要的空间布局和调整,整合镇域空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

1.第一产业

围绕产业化经营农业,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品牌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第一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为:加大水稻、蔬菜园区、特色果园的培育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镇域第一产业主要分布于外围农用地。

2.第二产业

依托现有纺织、成衣、搪瓷等优势产业,培育上下游产业,延伸相关产业链并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大第二产业的高新技术运用和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益。

镇域第二产业的空间布局重点是加快宜山工业区建设,对镇域内分散布局的工业企业进行空间整合,并最大程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在规划期内,对现有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布局调整。镇域内工业企业基本集中于工业区内。

3.第三产业

进一步明确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切实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构建服务业大镇的步伐,规划期内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

4

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集中于镇区内,其中:商贸、金融、餐饮等服务业主要位于城镇中心区一带;物流业则分布于龙金大道一带。此外,在加强镇区第三产业辐射力和扩大区域影响范围的同时,注重镇村服务设施的完备,协调新农村建设。

第十九条 镇域社会设施规划

1.镇区。集中布置镇级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设施,其中:共设置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4所;镇级文化中心一处;保留现状宜山医院。结合居住小区中心布置菜市场和商贸设施,结合龙金大道和物流中心布置纺织品交易中心。

2.基层村。布置基本的幼儿园、卫生室、小型菜场、便民超市、村民管理机构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基层村不单独配置小学;结合文化室建设配套体育活动设施,方便村民参与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各村分别设置1处卫生室。

第二十条 镇域交通设施规划

新建宜山大道,拓宽灵宜公路、环城南路,加强东西向对外交通联系;新建龙宜大道,与龙金大道一起成为南北向对外交通干道;此外,提升通村公路等级,保证镇域内各村庄的对外联系畅通,并促进镇域农村居民点改造。规划外迁现状长途客运站,在宜山大道与龙金大道交叉口处新建一处客货运中心。。

第二十一条 镇域基础设施旅游规划

1.给水工程。镇域农村也将全部供给自来水,整个镇域实行供水一体化。镇域各村近期0.42万吨/日,远期0.45万吨/日的用水量,由宜山自来水厂统一解决。 2.镇域排水规划。离镇区较近的村庄污水可排入镇区的污水收集系统,较远的村庄由于污水量不大,所以规划自行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达标后排放。 3.供电工程。镇域主供电源为220kV珠山变电所;建110kV八岱变电所(暂名)和110kV平桥变电所(暂名),终期规划均不少于3×50MVA;域内220kV、110kV架空线控制走廊宽度按GB50293-1999标准执行。

4.通信工程。以宜山镇电信支局交换设施组织镇域电话交换网络;以光纤接入网建设改造镇域固定电话用户网,按光纤到村和到楼以及Cat5类绞线到户方式,实施现代化宽带通信网络。

第二十二条 镇域生态建设规划 1.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规划镇区外围农用地,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强保护耕地资源和水体资源。

■城镇生态人居环境与现代商贸发展区。即规划宜山镇镇区的中心区周边生活区,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宜山新镇区。

■生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区。指规划宜山工业区范围,积极建设生态型工业功能区,发展生态工业,依托工业,延长相关产业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工业区和物流中心。

2.主要任务

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全面发展宜山镇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重点是:

建设生态人居。加大生态环境特别是河道水系整治力度,以还原与塑造水网平原特色城镇为目标,提高居住环境品味,形成和谐融恰的人、水、城关系。加强居住区内部生态建设,完善镇村基础设施配套,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生态家园,营造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深化污染防治工作,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调整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着重对纺织印染等污染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进行监控,切实做到污染预防与整治两手抓。

第二十三条 镇域空间管制分区

在镇域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及景观生态结构评价,对镇域内的用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对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等进行空间划分,并对相应分区提出不同的建设管制对策,从而为进一步的城乡空间布局方案提供必要的框架。

镇域空间管制分区

空间管制分区 禁建区 其中 水域 山体 规划农用地 限建区 其中 城镇发展备用地 高压走廊控制区 绿色廊道 划分标准与主要控制范围、要求 包括规划河流、山体、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它农用地保护区等。 规划河道水面。 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山体 规划耕地、园地及其他农用地。 城镇发展备用地、城镇绿线控制范围、高压走廊控制带 城镇发展备用地 高压线两侧缓冲范围。 交通干道两侧绿化带,城镇绿线控制范围。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苍南县宜山镇城镇总体规划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苍南县宜山镇城镇总体规划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87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