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趣味性。
非事件性新闻因具有特殊的传播价值,在当代的报道日渐增多。 ①它拓宽了新闻报道面
②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即要求记者不但要对时间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主动寻找报道题材,自己决定“以什么为新闻”,这样,记者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③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能满足人们的信息欲,给读者带来阅读愉悦④也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2.预测性消息的地位如何?采写预测性消息对记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预测性消息的地位
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是对读者所关心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变动趋势、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的一种的报道。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预测性消息引导着人们行为的指向,是媒体干预社会生活、影响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
预测性消息有助于科学决策,也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避免人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2)采写预测性消息对记者提出的要求
预测性消息的写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托展开深度预测,避免简单化,即不仅报道预测性结论,也反映预测者对问题的分析、做出这一预测的结果;同时要预测到位,使预测性意见直接同社会生活、同普遍大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且应注意是专家学者等“他人”进行的预测,以增强预测说服力,保证预测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记者也应及早预测,及早采写预测性新闻,以使这种新闻更好的发挥决策参谋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同时记者必须审慎发稿。
3.写好服务性消息的关键何在?
(1)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这种消息的内容不应重复常识性东西,应当为读者报告新的、又尚不知晓的且切实可用的信息。
(2)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方法要具体;对所提出的忠告建议要加以说明,以便读者接受。
(3)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4)亲切、自然。服务性消息也有欣赏价值,可欣赏的是记者的服务热情,多半体现在导语上。服务性消息的导语适合采用“直呼式”“谈话体”,宜用第二人称,以你或您开篇,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1.如何认识“再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描写性消息的特点就是“再现”。 (1)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2)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描写性消息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消息中的画面,对读者造成是觉得、感情的冲击,从而以活的事实,去感染、打动、说服读者。
(3)满足读者的视觉需要。“再现”是当代读者的一种心理需求,文字记者可以用笔将细节再现出来。
2.新闻素描与花絮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区别?
(1)花絮与新闻素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题材上。新闻素描是正面下笔,它所描述的多是新闻事件比较典型、比较完整的场面,再现的是带有画面的某一过程,其题材分量较重,描写的场面较大,形象再现的内容也更丰富多彩。花絮则不然,它是侧面入手,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的一些小场景、小情节、小趣闻轶事进行描述,篇幅比新闻素描更短小,写作更具个人特色。
(2)两者的区别也表现在写作方法上。新闻素描可灵活安排文章结构,不受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可基本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记者的描写大多依事件进展,现场变化的先后顺序向前推移;新闻素描注重描写好典型细节,即通过最具代表性的细节,传达现场特有的气氛、传达新闻事实中只可意会的内涵,这是新闻素描写作的最高境界;新闻素描写作以简笔勾描为基本手法,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即采用白描手法,不用色彩过重的形容词进行夸张、渲染,用朴实逼真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花絮着眼于大事件中的小事,用小事折射大事件的内涵,反映大事的特点及其多姿多彩的状貌;花絮虽小,仍以小见大,有思想性,即小角度,大视野;同时文字轻松幽默、亦庄亦谐,使文章简洁短小而又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3.以“再现”方式进行报道对记者有哪些要求?
(1)简笔描写。作为消息的一种,消息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洁,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的描写细部。 (2)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在有限的篇幅内,记者描述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有丰富的内涵,即能形象地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使描写性消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3)描中有叙,叙描结合。描写性消息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联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1.信息时代分析性新闻有何重要意义?写好分析性新闻对记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分析性消息有何重要意义?
①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②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新闻的言论功能。分析性消息发挥言论功能有其独特优势—因其在原因与后果上落墨较多,视野广,开拓深,且具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所以更容易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方向。
③分析性消息可以让读者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记者置身现场、直接发言的分析性消息,在于读者沟通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2)写好分析性消息的要求
①观点、见解是分析性消息的灵魂。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地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能够透过事物表象,洞察其底流,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读后让人大受启发。 ②使消息更带新闻性和客观性。新闻性含义有三:
1°它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2°讲究实效;
3°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的信息。客观性则要求提供分析的依据。
2.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评述有何不同?写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1)解释性消息也称背景新闻,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解释新闻事件或问题产生的必然性,重点回答“为何”。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可以使新闻更容易理解,从而更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有评,评述相间的报道样式。首先,评述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述是研究分析的结果,新闻述评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新闻述评有两种类型,一种属事件性述评,一种是非事件性述评。新闻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述评也可以为评论插上翅膀,使其成为评论展现的轻骑兵。
(2)解释性消息的写作①要有大背景意识,即全局性背景,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这就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②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解释性新闻中的背景材料不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是在于揭示和解惑。选择典型的背景材料、依时间轴为主线安排材料,在事实的叙述中反映矛盾的演变的过程,客观地推衍出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解释性消息写作的常用方法。③巧妙开篇,引人入胜。解释性消息的特点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因此要重视开篇的写作,或单刀直入,或设置悬念,或以吸引读者深入阅读。
新闻述评的写作①典型题材,全局观念。新闻述评中的评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全局性的论点;新闻述评所报道的事实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实。②因事论理,理由事出,这是新闻述评的最佳写法。让事实的叙述为论的出现铺平道路,使之水到渠成,论得自然,这样使述评中的观点言之有理,为读者喜闻乐见。③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引用有关权威人士的话进行评论,可使言论更具权威性,更易于引起读者的重视,使评论更具客观色彩。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1.通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通讯的魅力何在?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通讯占有怎样的地位?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
1.主体对通讯写作有何重要意义?
鲜明的目的性是通讯写作的主要特征,它是通过确定主题和表现主题来实现的。通讯对世界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直观反映,是新闻工作者在一种思想观念统辖下“组织起来”的新闻报道题材。通讯素材包含广泛,既有事实又有大量相关背景材料,如果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就会变成一堆凌乱无序、毫无用处的东西。只有选定了主题,选对了主题,才能围绕主题选择新闻事实,选择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结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通讯的主题是人们评价一篇通讯时首选地评价标准,通讯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大不大。
2.通讯写作对主题有哪些要求?
1)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主题往往是作者对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认识。要确定正确主题,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其次记者提炼主题,第一个要把关的就是主题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的问题,即主题的真实性问题。
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表现在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深化主题的三条经验:全局意识、历史感和关注人的心灵。
3)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即新鲜和时代色彩。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
1.通讯选材需注意什么问题?
通讯要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所用的材料必须充实丰满
(1)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是普遍存在,即所选事实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即普遍存在而富有个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2)要围绕主题,表现主题
(3)选材忌重复。事例最好大小相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
2.通讯需要哪些类型的材料?细节在通讯中的作用如何?
1)骨干事例,即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
2)一般叙述性材料
3)细节材料,是再现型材料,是指骨干事例中细致和情节、细致的现场画面或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在通讯中起到感染作用的材料是细节材料,分为两种:一、详细的情节事实,比较
完整地再现了某一事态前因后果之间的行为形态演变环节,就像一个个小故事,可分为完整情节事实、片段情节事实、言论性情节。二、特写镜头,可以使人产生特别的关注并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力体味其中的意义,包括场景画面特写—如临其境,人物特写—如见其人(人物形象特写、人物动作特写),人物语言特写—如闻其声,可信、生动。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
1.通讯与消息在结构方式上有何区别?
1)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没有固定模式。
2)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2.通讯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是指通讯这种文体的基本框架和段落格式。 (1)纵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①按照一个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②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③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结构
(2)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同时异空,多侧面拼接
(3)递进式结构,又称层层剥笋式结构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1.如何认识人物通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2.采写人物通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采写特点:①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②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思想发展过程 ③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个性 ④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1.怎样认识事件通讯的价值?
2.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哪些问题? ①现场意识—迅速赶赴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②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③从事件中提炼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④展现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⑤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⑥写好事件中的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新闻写作教程课后习题 - 湖北大学专升本新闻学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