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
一、填空题
1、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是 。 法学
2、法是人类社会进入到 的产物。 阶级社会
3、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是 。 法理学
4、我国古代 中记载“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说文解字
5、人权救济表现在对侵权者实行应有的 ,对受害者的损害给予 。 制裁,补偿
6、立法是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_____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
7、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 的出现而出现。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8、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 的总称。 同类法律规范
9、年龄和智力是确定 是否具有 的标准。 公民;行为能力
10、法学是研究法、 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法律现象
11、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一门主要的_____,是法律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1
理论法学
12、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的认同、借鉴、吸收是_____现象。 法律移植
13、社会主义法律重大的特点在于_____和_____的统一。 阶级性,人民性
14、在立法程序中最能体现民主的程序是_____,_____表明立法程序告以完成。 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生效
15、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特定社会的_____决定的。 物质生活条件或生产方式
16、赵某与王某签订货物买卖协议的行为,法律理论上称之为_____。 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
17、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______,再到_____的发展过程。 习惯法、成文法
18、对一切社会的法都共同适用的基本理论是 。 法理学
19、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在法理学上称之为 。 法学体系
20、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除了中央一级解释外,还包括 的解释。 地方政权机关
2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
基础或前提,确认和保障
22、法律告诉人们在某一条件存在时,某种行为就 作出、 作出或 作出。 可以,应该,不得
23、法律应当以 为主体,而不应当停留在一般原则或概念上。
2
法律规范
24、法的作用是法对 和 发生影响。 人的行为,社会生活
25、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 》对民法法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法国民法典或拿破仑民法典
26、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27、我国古代《说文解字》中记载“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
28、我国先秦时期将法学称之为“ ”,自汉代开始又有“ ”的名称。
刑名之学或刑名法术之学,法学
29、法律是通过 或 两种途径创制的。 制定,认可
30、 能把国家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在法定的、合理的范围内。 法律原则
31、法律适用于 范围内所有的居民,它以 为标准。 国家权力管辖,地域
32、在一国范围内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之间的延续与发展是 现象。 法的继承
33、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以 或 为构成要件。 故意,过错
34、立法是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各种具有 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
不同法律效力
35、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统称为 。 法理学
36、19世纪法学作为独立学科是由于 法学派的出现。 分析
37、法学研究的总的方法论是 。 唯物辩证法
38、确定公民是否具有行为能力以 和 为标志。 年龄,智力或精神状况
39、 和 作为人权是发展中国家的创举。 和平,安全
40、在中国古代,法和 通用,在法中具有神明裁判的意思的字用 ____表示。 刑、灋
41、法律规范由 和 两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42、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判断、衡量他人的行为是法律 作用的表现。 评价
4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 部门法或法律部门
二、判断题
44、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错 )
45、习惯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由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即存的某些习惯、教义、礼仪等以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规,亦称为不成文法。(错 ) 46、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就是法的质变。(对)
4
47、习惯法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由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即存的某些习惯、教义、礼仪等以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亦称为不成文法。(对 ) 48、法制的核心问题是依法办事。(对 )
49、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对)
50、法着重要求人们行为的合法性,而不过问动机,单纯的思想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对)
51、我国承认和加入的国际惯例和条约是我国法的渊源。(对)
52、中国公民不论在中国领域,还是在外国领域,一律适用中国的法律。(错 ) 53、准确、合法和及时是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对 )
54、当代中国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的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错)
5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 对) 56、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错 )
57、在我国第一个把“民主”、“开国会、立宪法”联系起来的人物就是康有为。( 对 )
58、对法治的含义可以从静态意义和动态运行上理解。(错) 59、人权是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的结合体。(对 )
60、在法的制定中,立法民主化集中体现在法律草案的通过程序中。(对) 61、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 对)
62、在法律意识中、法律思想体系占据着主导地位。(对 ) 63、中央军委可以提出和它的职权范围有关的法律案。(对 ) 64、习惯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错 )
65、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现形式不同,将法律分类为实体法和程序法。(错 ) 66、行政机关的执行法律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67、法的质变就是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 对) 68、柏拉图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错)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法理学试题库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