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基础知识
有朋友
1.语素
语素是语音语义的最小结合体,例如:人、吃、大、十等。语素构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吃”;“吃亏”。 2.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学生,友谊,早晨,前面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爱,使,能够,起来,是等。 (3)形容词 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等。 (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百,一些,第一等。
(5)量词 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尺,趟等。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我,什么,这等。
(7)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例如:很,立刻,都,时常,忽然,不,竟等。
(8)介词 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等。 (9)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如果等。 (10)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的,地,得,着,了,过,吗,啊等。 (11)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 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3.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
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雄伟壮丽 唱歌又跳舞 调查研究 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句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定语用“()”表示,状语用“[]”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例如: (汉语)语法 (祖国)大地 [完全]相信 [小心]翻阅 [更加]坚强 [多么]伟大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用“ ”表示,例如: 吃晚饭 盖房子 住石洞
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例如: 给我笔 教你一首歌
(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建议将动词 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补语用“〈 〉”表示。例如: 洗得〈干净〉 翻了〈一阵〉 抱〈起来〉 活跃〈在基层〉 热得〈出汗〉 大得〈多〉
(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
谓语之间用“‖”标示,“‖”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例如: 红旗‖ 飘扬 天气‖ 好
一个短语一个成分或每一个成分,还可以扩展成短语。这样短语中包含短语,成为复杂的短语。扩展后的短语,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例如: 迷人的秋色——一派迷人的秋色——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走进来——急急忙忙走进来——神色慌张、急急忙忙走进来
另外,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讲解。介宾短语如: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等。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 4.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1)单句
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①单句的成分和主干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谓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宾语:我们热爱祖国。/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定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状语:他[勇敢]地站出来。 补语:他急得哭起来。
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②用符号法分析主谓句。
第一步,用“‖”界分出主语和谓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二步,用“( )”标出充当主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有“ ”标出充当谓语的短语中的宾语:
(伟大)的人民 ‖ 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三步,用“〔 〕”标出状语;用“( )”标出充当宾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四步,用“〈 〉”标出补语,剩下的是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这样,除去定语、状语、补语,句子主干就显示出来了:……人民……创造……时代。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的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还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单句若是由复杂的短语构成时,单句也就成了复杂的单句。 (2)复句
①复句的构成和分析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方式是借助虚词构成。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大都是连词和副词,统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组成复句的单句结构叫分句。
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复句中前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二、前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三、复句中的每个分句都扩展成复句结构。用符号法分析二重复句,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因果 假设 ②复句的主要类型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加点的是关联词语):
并列复句 云薄了,雾又上来了。
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递进复句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选择复句 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转折复句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可不小。 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因果复句 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 他们既然深入调查,就有发言权。 假设复句 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即使不相信我,也得说实话。
条件复句 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只要有肥料,一年就可能稻麦两熟。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③常用的关联词 例如:
单用:也,又,还,而且,并且,况且,何况,或者,还是,宁可,要么,但,而,却,然而,不过,
其实,可是,只是,因此,既然,以致,否则,不然,便,只要,就,才。合用(有的不一定必须配对):既,也;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决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由于,就;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如果,那么;要是,就;即使,也;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除非,才。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他们去中山公园。 他们去中山公园吗? 请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多么热爱伟大的祖国啊! 5.句群*〔注文〕
句群是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例如:
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②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③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竺可桢《向沙漠进军》的第一段)
(二)语法知识应用 1理解和使用实词、虚词
教学词类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类词的特点,以便准确使用。 (1)正确组合、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
在汉语中,只要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极大多数名词、动词、形容词都能够自由地组合。对一小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要防止词性误用。
不要把一些抽象名词误用作动词,例如:
①教师们愿望同学们考出好成绩。(“愿望”是名词,误用作动词。可改“愿望”为“盼望”或“要求”。)
不要把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硬带上宾语,例如:
②今天出发了一排三班的战士。(“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把“出发了”挪至“战士”的后面。)
不要把一些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误用作动词或名词,例如:
③老师批评她迟交作业,她一听,眼睛里就饱满了眼泪。(“饱满”是形容词,误用作动词。可改“饱满”为“饱含”。)
④他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误用作名词。可改“沉重”为“沉重感”。)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中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