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注意事项:1.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做答; 2.认弄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146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4分)
1.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但棍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厚度,这是因为()
A.分生区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B.根冠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D.根冠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2.以下有关凯氏带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凯氏带是仅在根的内皮层细胞中存在的结构。 B.凯氏带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
C.凯氏带是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具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的结构。
D.如果将内皮层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凯氏带处的质膜不会与细胞壁分离。w.w.w.k.s.5.u.c.o.m 3.水稻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
A.气孔数目 B.表皮细胞形状 C.泡状细胞的有无 D.角质层的厚度 4.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大孢子发育为胚囊需要经过()
A.1次减数分裂和2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B.减数分裂形成4核。
C .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D.2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 5.有一个充分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其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则细胞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6.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B.蒸腾拉力 C.根压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7.洪涝灾害发生时,农作物根系往往因下列哪种原因而受损、发黑甚至坏死,进而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 )
A.病原菌感染 B.饥饿 C.过度吸水 D.无氧呼吸及发酵 8.光合产物蔗糖形成的部位是在()
A.叶绿体基粒 B.叶绿体间质 C.细胞质 D.类囊体 9.植物呼吸速率最高的器官是()
A.叶片 B.根 C.茎 D.花
10.除了光周期、温度和营养3个因素外,控制植物开花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光合磷酸化的反应速率 B.有机物在体内的运输速率 C.植物的年龄 D.土壤溶液的酸碱度 11.对于植物间断暗期最有效的光是( )
A.红光 B.远红光 C.蓝紫光 D.绿光
12.用环割处理证明,光周期诱导产生的开花刺激物质向茎生长点运输的主要途径是( ) A.木质部 B.细胞间隙 C.韧皮部 D.薄壁细胞 13.与植物器官脱落关系最为密切的酶是()
A.蛋白酶和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淀粉酶和转化酶 D.IAA氧化酶和ATP酶 14.低温来临时,越冬作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
A.增加 B.减少 C.保持不变 D.随条件变化
15.蔷薇科里有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李亚科,梨亚科。其共同的特征是( )
A.心皮合生、杯状花托 B.雄蕊多个、心皮多个 C.杯状花托、雄蕊多个 D.心皮多个、心皮离生
16.一般侧根的发生的部位有一定规律,下列哪种类型的根在侧根发生时对着初生木质部
A.二原型、三原型 B..三原型、四原型 C.二原型、四原型 D.四原型、多原型 17.豆目(豆科)分为含羞草科(亚科),苏木科(亚科),蝶形花科(亚科),其花瓣排列方式为()
A.镊合状,下降式复瓦状,上升式复瓦状 B.镊合状,上升式复瓦状,下降式复瓦状
C.上升式复瓦状,镊合状,下降式复瓦状 D.辐射对称,假蝶形花冠,蝶形花冠 18.下列蕨类植物中,植物体的地上茎具明显的节与节间之分的是:()
A.石松 B.水韭 C.芒其 D.问荆 19.对于脊椎动物形态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侧线器官是水生鱼类所特有的 B.内鼻孔出现于鱼类
C.跗间关节始见于爬行动物 D.槽生齿是哺乳类特有的 20.通过消化道小肠吸收的营养,输送到肝脏的血管是:()
A.肝静脉 B.肝动脉 C.肝门静脉 D.肾门静脉 21.哪组动物不可以都在淡水湖泊中生存 ( )
A.水螅纲动物、鞭毛纲动物、头索动物、双壳纲动物 B.甲壳动物、纤毛纲动物、蛭纲动物、两栖动物 C.腹足纲动物、寡毛纲动物、蛛形纲动物、海绵动物 D.线虫动物、轮虫动物、肉足虫纲动物、涡虫纲动物 22.羊膜动物的脑神经有( )
A.10对 B.11对 C.12对 D.13对 23.高等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
A.脊髓、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C.脑、脊神经、交感神经 D.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4.鸟类的特化特征为( )
A.多具有龙骨突、具气囊与肺相通 B.体温高而恒定、无皮肤腺
C.具气囊与肺相通、无皮肤腺 D.多具有龙骨突、体温高而恒定 25.哺乳动物中肠的基本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 )
A.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B.浆膜、粘膜下层、肌肉层、粘膜层 C.肌肉层、粘膜层、粘膜下层、浆膜 D.浆膜、肌肉层、粘膜下层、粘膜层 26.昆虫纲与其它节肢动物类群共同的特征是( )
A.发育过程有变态 B.气管呼吸 C.有三对步足 D.适宜陆生 27.鸟类呼吸时新鲜空气通过肺部的方向是( )
A.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B.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 C.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D.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不通过肺 28.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的什么变化?( )
A.肌小节的长度不变 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不变 C.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D.明带和暗带缩短 29.排卵后,卵泡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下面哪一项?()
A.血体→黄体→白体 B.黄体→血体→白体
C.黄体→白体→血体 D.血体→白体→黄体
30.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一类婴儿?( )
A.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B.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C.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D.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31.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增加机体抗伤害刺激的能力 B.可引起体内脂肪的重新分布。 C.增加体内肝糖原储备 D.不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 32.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水肿,主要由于()
A.血浆晶体渗透压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过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 33.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呼出气 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 C.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肺泡气 D.呼出气、肺泡气、肺动脉、组织液 34.影响组织分化和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哪一种?( )
A.生长激素 B.性激素 C.肾上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35.下列关于胃机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壁细胞向胃腔内分泌盐酸 B.可分泌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C.约70%的淀粉在胃中被分解 D.可吸收酒精
36.下面关于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Na+既有主动重吸收,又有被动重吸收 B.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
C.葡萄糖、氨基酸等几乎被全部重吸收 D.某些药物分子可被分泌到管腔中 37.以下不属于鸟类的求偶行为的是()
A.行为炫耀 B.释放性信息素 C.改造环境 D.鸣叫或发出其他声响 38.大熊猫是食肉目动物中罕见的素食者,其食物组成的99%以上是竹子。在秦岭地区大量分布的可食竹种有两种:较低海拔的巴山木竹和较高海拔的松花竹。每年的夏末,部分大熊猫个体会从较高海拔的松花竹林下迁到巴山木竹林中开始它们的洞穴生活,它们洞穴生活的意义在于 ()
A.冬眠 B.产仔和育幼 C.躲避敌害 D.便于取食
39.黑纹石斑鱼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即所有个体都具有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它们总是在日落前2小时内结对产卵。产卵分多次进行,在每次产卵时,每条鱼交替充当雄鱼和雌鱼。即A鱼先排部分卵由B鱼来受精,然后B鱼再排部分卵,由A鱼来受精,如此反复多次。在生殖期间这种交互排卵受精的现象属于哪类利他行为()
A.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 B.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C.相互回报式的利他行为 D.亲缘选择式的利他行为 40.以下哪些行为不属于动物的防御对策()
A.蜥蜴的断尾 B.竹节虫的拟态 C.涡虫释放杆状体 D.黄鼠的报警鸣叫 41.对某种雀类的研究发现,在越冬地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饥饿和被捕食。因此,这种雀把活动时间分配给3种行为:监视捕食者,取食和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种内战斗。结群的大小会影响上述3类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优种群的大小会变大。()
A.日平均温度增加 B.生境中的隐蔽场所增加 C.增加捕食风险 D.食物供应量增加 42.半乳糖血症是人类的一种隐性遗传病,可以通过限制食物中乳糖和葡萄糖的浓度加以治疗。小苏和她的丈夫都是半乳糖血症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如果小苏己经孕有异卵双胞胎,她们都是女孩且都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A.1/8 B.1/16 C.1/32 D.1/64
43.(接上题)如果小苏怀的是同卵双胞胎,她们都是女孩且都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A.1/8 B.1/16 C.1/32 D.1/64
44.(接上题)在不考虑双胞胎的情形下,夫妇两个如果有4个孩子,他们都正常的概率是:()
A.19% B.25% C.32% D.75% 45.(接上题)4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患病的概率是:()
A.25% B .68% C. 75% D.81%
46.一位喜欢钓鱼的学生,一次从湖中钓到二条无鳞的草鱼,她想确定一下这种特殊的表型是否有遗传基础,于是做了一系列实验。她首先应该做的是 ( )
A.培养大量的野生型鱼 B.确定野生型鱼有鳞表型能够真实遗传 C.培养大量无鳞鱼,研究表型特征 D.用无鳞鱼和有鳞鱼杂交
47.(接上题)当她将无鳞鱼和纯合体野生型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型,有鳞鱼占50%,另50%的鱼在两侧各有一列麟片,由此可知:()
A.决定鳞片这一性状的基因肯定不只一个 B.决定鳞片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只有一个
C.有鳞片是显性性状 D.有鳞片是隐性性状 48.(接上题)这位学生又将单列鳞片的鱼进行互交,后代出现4种表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鳞片不规则覆盖于一部分表皮上),它们的比例是6:3:2:1。这样,决定鳞片表型的基因有:()
A.1个 B.2个 C.3个 D.无法确定
49.(接上题)她也将F1代具有野生型表型的鱼进行互交,后代中野生型与散鳞鱼的比例为3:1,那么决定这种相对性状的基因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法确定 50.上题中每个基因拥有的等位基因数目为:()
A.1个 B.2个 C.3个 D.无祛确定
51.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如果一位女士的哥哥患有此病,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A.0 B.12.5% C.25% D.50% 52.(接上题)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声DMD,那么她第二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A.0 B.12.5% C.25% D.50% 53.(接上题)没有DMD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一位患病男士(先证者),如果该男士和他的表妹结婚,他们两个的母亲是亲姐妹,那么,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A.0 B.1/4 C.1/8 D.1/16
54.真实遗传的弗吉尼亚烟草中,三个显性等位基因分别决定烟草叶子的形态(M0、颜色(C)和大小(S)。卡罗来那烟草三这三个基因座上都是隐性纯合的。三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在中央,MC的图距为6mu, CS图距为17mu.两种烟草杂交的F1代再与卡罗来那烟草回交,回交产生的子代中,三种性状都和卡罗来那烟草相同的占( ) A.50% B.39% C.27% D.25% 55.(接上题)回交产生的子代中,三种性状都和弗吉尼亚烟草相同的占:() A.50% B.39% C.27% D.25% 56.(接上题)回交产生的子代中,叶子形态与大小与弗吉尼亚烟草相同,而叶子颜色与卡罗来那烟草相同的所占比例为:( )
A.8% B.3% C.1% D 0.5%
57.广义的进化是指基因频率的改变。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Aa为2000,aa为60000.他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繁衍。开始时,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A.0.2 B.0.3 C.0.4 D.0.5 5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
A..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59.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最小生物是()
A.酵母 B.植物细胞 C.细菌 D.噬菌体 60.核仁组织区是核仁的中心结构,它的组成成分是 ()
A.rRNA B.rRNA和蛋白质 C.转录rRNA的DNA D.核糖体蛋白
61.微管是一类重要的细胞骨架,以下微管相关的细胞结构中,哪一组微管的结构模式是相似的()
A.鞭毛和基粒 B.鞭毛和中心粒 C.纤毛和基粒 D.基粒和中心粒 62.以下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A.脂膜由脂双层构成,内外表面各有一层球状蛋白质分子 B.脂膜由脂双层构成,中间有一层蛋白质分子
C.脂膜由脂双层构成,蛋白质以不连续的颗粒形式嵌入脂层,脂分子可以移动,蛋白质不能移动
D.脂膜由脂双层构成,蛋白质以不连续的颗粒形式嵌入脂层,脂分子和蛋白质均呈流动状态
63.胰腺细胞分泌很多与消化作用相关的酶,下列哪种胰腺细胞中酶分子的“移动”路径是正确的( )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 B.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
C.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 D.内质网→高尔基体→膜泡与质膜融合 64.小肠上皮细胞间的哪种结构能够防止营养物质从细胞间隙进入血液( ) A.桥粒 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 D.胞间连丝 65.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
A.癌细胞不能合成DNA B.癌细胞被锁定在细胞周期中的S期 C.癌细胞能持续分裂尽管彼此紧密相接 D.癌细胞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 66.在细胞周期中,蛋白激酶CDK的活性呈周期性的变化;CDK活性的增加是由于()
A.核糖体合成更多的CDK B.失活的CDK与周期蛋白cyclin结合后活化 C.通过磷酸化将非活化的周期蛋白cyclin变成活化的CDK D.失活的CDK经过切割被活化
67.我们的肌肉细胞不同于神经细胞主要因为()
A.它们表达了不同的基因 B.它们具有不同的基因 C.它们采用不同的遗传密码 D.它们具有统一的核糖体
68.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链,序列多变,结构信息丰富,甚至超过核酸和蛋白质。糖蛋白质中寡糖链的还原端残基与多肽链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
A.N-糖肽键 B.O-糖肽键 C.S-糖肽键 D.C-糖肽键
69.分子识别常表现在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上、细胞质、或细胞核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及答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