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住了 concert 这一主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语境设计明确而具体,有针对性,使学生思考方向明确,知道围绕什么来说,从哪儿开始说。
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样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撑。教师借助语言支架组织有效对话的意识很强。本课时,无论在开课的热身阶段,还是在呈现、练习等教学环节,教师围绕动词短语、句型结构、一般将来时的语法概念等都做了极强的辅助性提示,并提供了足够的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语言、丰富表达。比如, Listen and practice 部分的处理,教师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训练之后,依托介绍 Angela 的下周安排的活动练习本课时核心语言点“Sb. will do sth. next week”,既有效帮助内化了语言,又为学生在接下来的 group work 中能有话能说奠定了话语基础。
4 .结束语
会话教学中关注学生的 “听懂、会想、能说” ,并以此为途径展开教学,会促进学生会话意识和会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与理解所学对话,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实现真实的对话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能力是会话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下三点还需我们共勉:( 1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交流性的活动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提示学生说英语时要有目光交流。这样感觉更加真实,也更容易想象情景。( 2 )教师除了在理解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对会话做出事宜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会话活动外,还要能结合文本和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寻找一些话题,促进学生课堂语言的生成。( 3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还要巧妙地帮助学生改进语言的质量。
【案例二】
案例名称: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册 Unit 7 TV Shows (第二课时) 评析教师:王建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 闫赤兵(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
【评析文本】 一、案例描述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起点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7 单元 TV Shows 的第二课时,是一节侧重于培养学生会话能力的交际教学课。本课教学重点是运用本课所学的功能交际用语,如“What kind of TV shows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 I think it's/they're?”等谈论最喜爱电视节目。
以下为主要教学环节:
1.师生的真实交际: Do you often watch TV? Why not? 引入本课学习。 2.引出话题: Our favorite TV shows, why you like it?
3.视频,真实电视节目,边看边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有关电视节目的名称,以及对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
喜好及原因。
4.在学生表达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语言支持,如:同伴交流“Do you like?? Why?/Why not?” 5.对话学习过程: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交际语言的意思、交际功能和使用场景;强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学习对话中的主要功能交际用语。同时在语境中学习新词汇。
What kind of TV Shows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Natures shows, Peking Opera
6.同伴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复习、新句的操练,对话朗读。
7.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难点:自读对话,标注难点,全班解决。朗读指导:连读。
8.新句型操练的活动设计:鼓励学生参与,有限时间,揭开谜底——TV show 。同伴间的调查采访。 9.访谈活动:活动前,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丰富访谈内容。 二、案例分析
交际活动中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出真实想法,分享个人感受。本课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力求体现《英语课程标准》( 2011 版)中倡导的教学理念,着力发展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中集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1 .在语境中学习语言,鼓励、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和感受。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前一课时学习电视节目有关词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谈论电视节目的功能交际用语。教学内容围绕“电视节目”的话题展开,教师以第一课时所学习的 10 种电视节目引出话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呈现两个同学一起看电视,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对各自喜欢的电视节目进行沟通交流的录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感知新语言:从对对话整体意思的理解到逐步关注具体谈论电视节目喜好时所用的新功能句和词汇,再到在语境中对新语言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习了语言的形式,更体验了语言使用的场景和交际功能。新语言学习后的操练活动,如调查同伴喜欢的电视节目、电视访谈等,也较好地体现了在语境中学语言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结合情境感知、体验、学习、操练,最终能在掌握文本的基础上,迁移情境、应用语言。
2 .教学活动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层次性 :教学伊始,通过师生谈话自然引入本课话题。根据本课时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前一课时的词句进行复习,这就为本课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新语言学习中进行了三次视频观看,每次观看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关注新语言:( 1 )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 What kind of TV shows do they like best? (学习新词汇: nature shows, Peking opera ) (3) 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m? 操练活动较好地关注了学生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最终的语言输出活动以电视访谈的形式进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本节课及先前的已有认知经验,体验用语言做事。
趣味性: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如教学前期师生交流时,学生表示并不经常看电视,对京剧并不喜欢,
教师都采取了包容、理解的态度,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针对新句型的操练活动,教师设计了问答比赛和迅速找答案的游戏活动,既操练了语言的流畅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开放性: 本节课教师与学生的绝大多数交流都是真实的交际。教学所提的多数问题答案都是开放的,这就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以上是本节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思考与活动
一、右侧图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对话内容。在教材整体体系中,本版块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载体之一。请老师们认真分析本课时的对话内容,并思考:通过此对话学习,学生能用英语说什么?通过设计哪些环节及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实现这一目标?为什么?
二、分析以下环节的教学活动设计,从亮点或不足两方面进行点评。
三、从整体过程上分析此活动设计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上的优势,并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听英语的习惯 2.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巧用磁带练听说(PDF) 3. 如何培养小学生听的能力
4. 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策略(PDF) 5.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