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心里专题试题及答案 (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逝雪深,笑意浅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促进辨别过程的有效基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非样例”。

试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的优点。

①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们有可能对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②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性,具体到我们可以联系任何一种实际事务来确立任何一条分界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 论述J-分布的教育教学含义。

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势,它造成个体差异呈J型分布。联系学校教育,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J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捷地说,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试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 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①如果在眼下的一群人中,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的个体差异,那就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到-稍欠“。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算术成绩就可以这么做。②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于是也可以不取百分制分数而用等第分数。比如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科目的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于运用运用学校的设备、依靠专门的教师,向学生提供在平均水平上优于家庭教养的教育,那么只要学生上课时都活动起来了,就不必细究知识、技能表现上的各种差异,于是也就没有必要采用百分制分数,而只需列出二三粗大的等级就行了。③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来讲,可能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指定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不是查看个体差异的普遍性,而是查看普遍的共同性,那么百分制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比如测量学生的操行。

试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的关系。

在陈述C 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虽然任何一项行为指示子都不能100%地对应于使用“理解”之类抽象词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学习者表现出越多的指示子行为,那么人达成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我们就有一个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策略,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去收集多项在不同程度上指示“理解”的可观察行为,由此形成我们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格式。

教育心理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二、名词解释 (答案参见期末复习指导) 1、基因的显性效应。 P3 2、最近发展区 P7 3、依恋 P8 4、儿童社会化 P9 5、观点采择 P10 6、学习 P14 7、辨别学习 P15 8、潜在学习 P20 9、命题抽象性 P24 10、精制 P26 11、序列行动 P28 12、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 P32 13、行为指标子 P37 14、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 P36

15、测量 P33 三、选择题。

1、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 (D) A、WW B、Ww C、 Ww D、ww 2、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D)

A、动作表征 B、映象表征 C、命题表征 D、符号表征 3、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C)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巴莆洛夫 4、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 C )的问题。

A、条件性免疫反应 B、条件性味觉厌恶 C、条件性情绪反应 D、系统脱敏 5、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A)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6、(B)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A、柯勒 B、廷克利泡夫 C、托尔曼 D、班杜拉 7、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D) A、图式 B、命题 C、意象 D、产生式 8、“男”和“女”属于(A)

A、名义分数 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 D、比率分数 9、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C)

A、 最小基本行为目标 B、行为发展目标 C、非行为发展目标 D、以上都不是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D)好 A、信度 B、表面效度 C、内容效度 D、一致性效度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参见期末复习指导) 1、 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P5 2、 简述攻击性影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P20 3、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四点形象的描述。P24 4、 A、B其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P37

5、 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P23

6、 简述促进精致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P27 7、 正态分布如何表明个体差异?P32 8、强化四式的特点是什么?P17

9、塞尔曼提出的儿童友谊发展的五个阶段。P9 10、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缺点。P29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参见期末复习指导)

1、 论述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 P6 2、 论述惩罚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P19 3、 论述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P24

4、 论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标子的关系。P39

5、 论述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P11 6、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辨别学习的?P15参见教材4-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小教专业 教育心理专题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2分,共20分)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 )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A.16 B.17 C. 18 D.19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 )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 B.鲁克森伯格 C. 华生 D.霍尔

3.“发现学习”的概念是( )提出来的。 A.皮亚杰 B. 布鲁纳 C. 维果茨基 D.柯尔伯格

4.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 A. 阶段1 B.阶段2 C. 阶段3 D. 阶段4

5.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 )。 A.无条件刺激 B. 无条件反应 C. 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 A. 重复促进成绩 B. 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 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7.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 )。 A. 斯金纳 B.托尔曼 C. 柯勒 D. 班杜拉

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9.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 )人口。 A. 13.59% B.34.13% C.50% D.68.26%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 )。 A. 名义分数 B.顺序分数 C. 区间分数 D. 比率分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和——这两个特点。 2.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刺激。 3.“知识的——”一语讲的是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4.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是——律,——律和效果律。 5.命题由论点和——两个成分构成。

6.陈述性知识学习分知识的——和——两个方面。 7. ——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基因的显性效应 2.依恋 3.程序性知识 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8分) 2.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8分)

3.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8分) 4.简述大一统产生式的长处和短处(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5分) 2.试论促进概化的基本做法。(15分)

试卷代号:117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小教专业 教育心理专题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1月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教育心里专题试题及答案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教育心里专题试题及答案 (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40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