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水漾月微醺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政收入所支持,但是动用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收入的任何分配和调节都是属于再分配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2.价格和价格体系。国家可以合目的地通过价格体系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虽然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是由市场自行决定的,但是国家仍然可以影响到具体价格的最终确立。所以,国家可以利用价格体系对价格进行调整,影响由市场交易价格连接起来的买卖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一部分国民收入重新在某些地区、部门、企业、个人之间进行转移,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比如,国家提高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或者是减免农业的某些税费,这就会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从而实现了国民收入在工农与城乡之间的重新组合,即完成了再分配。再比如国家规定某些行业的最低工资水平和福利状况,将企业收入在业主和雇员之间进行转移、调配,充分保障了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

价格与价格体系的再分配功能的实现过程体现的是生产经济的价值规律、优胜劣汰。

3.银行信贷。银行信贷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是因为银行拥有聚散资金的功能。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指向广大的银行储户的,即银行可以将企业、个人与各类单位的闲散资金吸收到银行来,变成巨大的货币资本。这比款项在银行业务可以周转的范围内任由银行主张。银行就可以利用它开展资产业务,即银行将它吸收的存款按

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再发放出去。在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实际上已经对国民收入进行了暂时的重新分配。资金,就在这吸存放贷之间,经过银行的中介,暂时地从存钱的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借贷的使用者手中。当然,银行信贷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与手段,除了吸存放贷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再分配的过程以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存贷款的差别待遇进一步对国民收入做出再一次的分配。银行可以通过选择贷款对象、控制贷款金额、运用差别利息率等调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规模、过程和结果。

4.劳务费用。这主要是针对服务性行业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的需要以外,也要享受一定的服务。劳务费用就是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向人们提供了服务性活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从而取得的服务报酬。劳务费用本身是从一部分人群向另一部分人群转移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也就是说,劳务费用的支付本身就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特定时期里面,服务性行业的具体单位在得到全部劳务费用以后,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员工的工资,用以支持员工的生存、生活与发展;一部分留作单位的提留基金,保证单位的正常运做和进一步的发展;一部分支付各种管理费用;一部分以利税的形式上缴给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力改善和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转移服务性行业成为劳务收入的国民收入也将越来越多。这就显示,在这个层次上而言,国民收入的再

分配将越来越倾向于服务性行业。

总之,我们主要借助于这四种途径或手段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相对于初次分配而言,再分配是着眼于社会的整体利益的,它力求协调的是整体社会的利益关系。如果说初次分配里面主要表现的是效率问题,那么再分配则主要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平的考虑——或者说再分配强调的是基于社会公平之上的社会整体效率。在再分配领域,税收的地位与作用尤其重要。简单地说,再分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预算,国家财政预算里面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主要依据,而财政收入又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于是成为了重中之重。我们将在后文涉及税收、再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

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一次分配)与再分配(二次分配),如果按照分配结果的最终用途来分,形成了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用于积累与消费两个方面。其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又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个人消费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但是,“劳”这个要素在现阶段还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不能简单地归到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去。所以,我们将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大方面论述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1、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在分配个人消费品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个人消费品,就是指各个生产要素按照各自的贡献参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生产要素的贡献,是指各个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模式与规范投入生产经营之后分发生了作用,产出了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产品、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益,然后给它们的所有者与生产经营者带来了经济回报。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金(资本)、技术、信息、组织与管理、风险与机会、房地产等。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表现为按劳动分配、按资金(资本)分配、按技术分配、按风险分配、按组织与管理分配、按风险与机会分配、按房地产分配等等。

我国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在按劳分配之余还需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与客观依据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按生产要素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各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与投入—产出等,都应该遵守市场经济的规范与原则进行。于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经营者在获得与享受生产要素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向它们的所有者支付相应的代价。这是对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做出贡献的报酬。同时,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有了相应的经济收益。从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形成。

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需要在按劳分配的同时结合非按劳分配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个人

消费品的分配。由于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分配制度的所有制结构还远远没有像马克思等人所设想的那样单一而单纯。实际上,除了公有制经济之外,还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并行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就不可能采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了,它们将按照谁所有、谁取酬的原则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具体分配,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再次,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也需要在按劳分配的同时结合非按劳分配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两权分离原则,所有权与经营权要适当“脱节”,参照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比如规模、技术特点、生产经营态势等等,分别实行国家经营、集体经营、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各种具体的经营方式。在这些不同的经营方式中,各个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职能与贡献是有差别的,从而其获取收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按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也将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情况参与经济收入的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 正是出于以上这些客观必然性的考虑,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劳动分配。按劳动分配,就是依据劳动的贡献索取经济收入。这是不同于按劳分配意义的按劳动分配。在这里,劳动是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43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