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言习得
早期的SLA研究
一、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产生的原因
二、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三、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范围 早期SLA产生的原因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实证调查研究。 60年代后期,学者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产生 极大兴趣。原因有二: (1)对比分析面临挑战;(2)改进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 对比分析面临挑战
按照对比分析假说,如果学习者的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将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如果二者不同,将阻碍第二语言的习得。这种观点认为,学习者产生的偏误主要是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
乔姆斯基(1958)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批判以及母语习得的研究结论,给对比分析假说提出严峻挑战。 对比分析面临挑战
母语习得研究的结论表明,儿童母语习得并不是母语习惯获得的过程,而是构建母语的“心理规则”的过程;
证据是:儿童母语习得并没有表现出与父母言语的一致性。这不符合行为主义刺激——反映的学习理论;
这些挑战创造了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实证研究的氛围。 改进L2教学的需要
按照听说法或情景教学法,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按照编排好的语言结构,向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
此外,要严格控制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以减少学习者的语言偏误。
但是,儿童、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自然习得并没有这些严格的控制,仍然能够成功地获得第二语言。
于是,学者们试图弄清楚下列问题: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怎样在自然环境获得第二语言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了哪些策略?
1
为什么有的学习者成功获得第二语言,有的学习者则不能? 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实证调查研究。 早期SLA研究的起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学者们大都把以下两篇文章看作是这个学科建立的标志。
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Selinker(1972)“Interlanguage”
如果我们把Corder和Selinker的文章作为这个学科的发端,那就意味着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包括“对比分析”。
Lightbown (1985:173)曾经指出:“这个研究领域是一个新领域,如果我们排除50年代和60年代所作的工作,即所谓?预防性对比分析?,那么,这个领域的历史还不到20年。”
我国学者王初明(2000:F14)认为:“对比分析研究语言的外表差异,即外部语言,严格说来,不是当今研究者们所定义的二语习得研究。”
我们认为,“对比分析”不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对比分析”不关心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早期SLA研究的范围
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是关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 Ellis(1994:43)认为,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 学习者的偏误研究;
学习者语言发展模式研究;学习者的语言变异研究;学习者语言的语用特征研究。 对比分析假说 错误分析假说 中介语假说
“对比分析”虽然不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范围,但是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这一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对后期理论的深刻理解。 SLA研究现状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Larsen-Freeman & Long
2
1991)。在过去40年中,二语习得研究的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对该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SLA研究的理论框架SLA研究的领域和方法 SLA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语习得研究涉及三大领域:(1)中介语研究;(2)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3)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每大类中又包含若干小类的研究对象,除了三个领域内的因素外,各大类之间的关系和各小类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的重点。 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课堂环境 教学方法 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 语能/智力/年龄/性别 普遍语法 母语水平 二语水平动机 策略 风格 个性 动机 SLA研究的领域和方法 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研究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开始,主要涉及两类:(1)语言能力研究,(2)语用能力研究。 1.语言能力研究
早期对语言能力的研究,由于受乔姆斯基理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语法规则的习得上,例如Dulay & Burt(1974)的系列词素习得顺序的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人们开始重视词汇的习得,成果逐渐增多,例如二语作文中词汇知识的变化、词汇的丰富性的研究(Laufer & Nation 1995),被动词汇和积极词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Laufer & Paribakht 1998),阅读中词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的研究(Qian 1999)等;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学习者语料中单词的使用特点研究(Altenberg & Granger 2001)。以上各类语言能力研究均深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采用量化法。 2.语用能力研究
Kasper & Rose(2002)系统地描述了语用能力研究所用的不同方法。语用能力研究借用了多种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描述语言学、会话分析、互动社会
学习结果=中介语研究 语言能力 语用能力 3
语言学、人种志/微变化分析、发展语用学、认知——社会心理学、话语阐释和跨文化交际学。这些方法包容性很强,一方面运用逻辑实证主义倡导的实验法和问卷法了解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整体情况(如Rose 2000),另一方面运用构建主义所倡导的个案研究等质化方法来详细描写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语言交际行为(如Bardovi-Harlig & Hartford 1993)。 学习者内部因素
从研究目的来看,学习者内部因素的研究可分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强调研究学习者的共性特征,一个强调研究个体差异。揭示共性特征的研究包括基于普遍语法的研究、母语迁移研究和语内迁移研究。基于普遍语法的研究基本上采用实验法,运用语法正误判断测试来考察被试者的语言能力。母语迁移的主流研究方法也是以量化为主,最常见的是用相关分析来界定母语与目标语的关系(Jarvis 2000)。
个体差异研究集中在某一类学习者内部因素上,例如语能、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个性的研究;或某两类因素的关系上,例如研究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等;也可以集中在某类学习者内部因素对中介语发展的影响,例如普遍语法、母语、已学过的二语知识对二语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上说,上述各类研究中,量化研究占主导地位,如语能研究采用了典型的心理测量方法(Skehan 1998);动机研究通常采用问卷法(Masgoret & Gardner 2003);对动机与二语成绩关系的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如Dornyei 2003 );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有的采用心理测试,有的采用问卷法(如Reid 1995);个性特征(如焦虑感、容忍含混度等)的研究也广泛使用了问卷法与统计分析(如Horwitz, Horwitz & Cope 1986)。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方法的使用稍稍复杂。早期策略研究通过访谈、观察了解二语学习成功者的学习行为(如Rubin 1975),但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绝大部分策略研究都使用问卷调查学习者采用的策略,再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学习策略与二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如Hsiao & Oxford 2002),也有少数采用质化研究法,例如有声思维个案研究(如Vann & Abraham 1991)。 学习者外部因素
学习者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课堂环境和教学方法。从
4
现有的实证研究来看,单纯的外部因素研究几乎没有。人们对学习者外部因素的兴趣点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它们对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环境对学习者动机的影响,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者策略的影响;另一个兴趣点是探究它们对中介语的影响。有的研究某一类外部因素对中介语的影响;有的分析某些外部因素对中介语发展的综合影响;也有的考察交际情景对中介语变异的影响。Norris & Ortega(2000)总结了自1980—1998年以来教学方法对中介语发展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类研究采用的几乎全是实验法,即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判断某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交际情景对中介语变异的影响会更多地运用质化分析法,例如Tarone & Liu(1995)对一个中国男孩跟踪研究了26个月,仔细分析了这个男孩与教师、与研究者、与同学这三种不同情境中语言使用的变异情况。 SLA研究在中国
二语习得概念进入中国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分期与特点 二语习得概念进入中国
桂诗春(1979)把的乔姆斯基的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译为“ 语言习得机制” , 并指出“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许国璋(1981)介绍了美国的第二语言研究近况, 同时, 对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和作为外国语的英语进行了区分。他认为“ 凡是在英语为主流语言的环境进行的他语人英语教育, 即是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凡是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他语人英语教育, 即是作为外国语的英语教育。”
1983年《国外外语教学》第3期登载了一则简讯, 向国内通报了Krashen的著作《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这标志着“ 第二语言习得”首次完整地出现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
此后,胡文仲在《外国语》1984 年第1 期发表的“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评价Stephen D.Krashen 关于外语教学的原则和设想”一文,是国内学者发表的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
第一篇文章,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在我国的正式起步。他指出“ 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依靠两个途径, 一是下意识地自然吸收, 类似幼儿学母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语言。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二语习得1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