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复习题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萝莉的烦躁期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6、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1、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合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和工作岗位设计等多项内容;

2、从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具体形态来看:组织结构的设计又包括决策层、管理

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级的组织设计;

3、从企业组织的内部互联关系来看:组织结构的设计又包括各类管理和业务(生

产) 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和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

27、什么是组织的职能设计?

答:职能是指作用和功能,组织的职能设计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首要步骤。 28、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1、职能分析;2、职能调整;3、职能分解。 29、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答:1、基本职能设计;2、关键职能设计。 30、什么是组织的部门设计?

答:企业组织职能设计是组织部门设计的依据, 部门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 31、组织的部门设计包括哪些?

答:1、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管理幅度的设计和管理层次的设计);

2、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和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分); 3、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 32、设计管理幅度时的两种方法? 答:1、经验统计法;2、变量测评法。 33、管理层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答:1、按照企业的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

2、有效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3、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 4、对个别管理层次做出调整。

34、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部门结构的横向设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些? 答:1、自上而下法;2、自下而上法;3、业务流程法。

35、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部门结构的横向设计方法,除以上方法外,还包括什么? 答:1、按人数划分法;2、按时序划分法;3、按产品划分法;4、按地区划分法;5、按职能划分法;6、按顾客划分法。

- 6 -

36、一般来说,常见的部门组合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

2、以成果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 3、以关系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

37、在选择适合的部门结构模式之后,进行具体的职能或业务部门设计时,还应当解决好哪四个方面的问题?

答:1、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

2、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 3、执行和监督机构应当分设; 4、机构和人员应当精简。

38、组织结构服从战略,企业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主要有哪些?

答:1、增大数量战略;2、扩大地区战略;3、纵向整合战略;4多种经营战略。 39、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分别是什么?

答:1、与单一经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早期的层级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与市场和产品多样化阶段相适应的是分权事业部制; 3、与项目为中心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的是矩阵结构;

4、以产品为中心划分事业部的大型跨国公司,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多维立体

制结构。

40、进行组织变革的“343”是指的什么?

答:1、发挥企业内部三个系统的作用:即指挥计划系统、沟通联络系统、检查反馈系统的作用;

2、调整好四个层面的关系: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之间的分工与

协作关系;

3、遵循三项基本原则:①以系统为主,以功能为辅的原则②以效率为主,以结

构为辅的原则③以工作为主,层次为辅的原则。

4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答:1、组织结构诊断;2、实施结构变革;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42、组织结构诊断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答:1、组织结构调查;

2、组织结构分析; 3、组织决策分析; 4、组织关系分析。

- 7 -

43、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有哪些? 答: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

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

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

离职率增高等。

44、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

答:1、改良式变革;2、爆破式变革;3、计划式变革。

45、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答: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

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

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46、现有企业的结构有哪些不协调表现? 答:1、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 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协调。 47、现有企业结构的不协调,现象不严重怎么解决?现象严重的怎么解决? 答:对现象不严重的,整合可以在原有结构分解的基础上进行,或对原有结构分解仅作局部调整,重点放在协调措施的改进上;对现象严重的,应首先按结构分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重新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再作整合。

48、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是?

答:1、拟定目标阶段;2、规划阶段;3、互动阶段;4、控制阶段。 49、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 8 -

50、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包括: (1) 横向扩大工作。 (2) 纵向扩大工作。 2.工作丰富化。 (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这是进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三)岗位的工时工作制 (四)劳动环境的优化

劳动环境优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劳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于劳动者的生理心

理特点,建立起“人—机—环境” 的最优化系统。 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以下因素:

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 工作地的组织。 (2) 照明与色彩。

(3) 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具体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因素

51、为了使岗位工作丰富化,还应注重考虑达到哪五个方面的要求?

答:1、任务的多样化,尽量使员工进行不同工序设备的操作或者多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实现“一专多能”;

2、明确任务的意义; 3、任务的整体性; 4、 赋予必要的自主权; 5、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52、岗立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程序分析和动作研究);

2、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3、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 9 -

53、程序分析采用了哪些分析工具?

答:1、作业程序图;2、流程图;3、线图;4、人—机程序图,亦称联合程序图;5、多作业程序图;6、操作人程序图。

54、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答:1、岗位宽度扩大法;2、岗位深度扩大法。 55、岗位宽度扩大法的三种形式?

答:1、延长加工周期;2、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3、包干负责。 56、岗位深度扩大法的五种形式? 答:1、岗位工作纵向调整;

2、充实岗位工作内容;

3、岗位工作连贯设计:该种形式的技术难度要比其他形式大得多; 4、岗位工作轮换设计; 5、岗位工作矩阵设计。 57、岗位设计思路?

答:岗位的设计体现在三个维度上, 即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和员工维度上。 58、岗位工作的扩大化涉及的两个关键性要素? 答:1、要获得从上至下的管理系统支持;

2、岗位的设计与再设计再改进对提高员工的岗位满意度,调动各层级岗位员工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真正具有意义。

59、在进行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中,还应关注以下问题?

答:1、保持岗位工作任务具有一定变动率,岗位任务的变动率不宜太高或太低;

2、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技术内容和相对的完整性; 3、控制岗位工作的循环期,工作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 4、注意保持岗位工作的节奏感;

5、明确岗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考评标准,使员工逐步掌握岗位的操作技能技巧; 6、在基本作业之外,可将辅助性和准备性工作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7、建立岗位正常的晋升路线,对突出的优秀人才要提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 保

证岗位员工在掌握低技能等级工作之后,向高技能等级工作发展;

8、鼓励一专多能, 在员工掌握一个工序或工种技能之后,要使其向多工种多

职业发展;

9、在可能的情况下,员工既从事生产工作,又承担一定的组织监督管理的任务; 10、建立信息的沟通渠道,保证岗位信息的对称性,为岗位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 10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复习题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复习题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69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