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导论》读书报告
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终身教育导论读书报告
一、成书背景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剧变,人们从战争的伤亡中逐渐恢复了元气,渐而从衣食住行中解脱出来,闲暇不再是奢侈品,精神的充实正推动着人类对臻于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这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时代,每个人都被付之于全面发展的重任,从传统遗留的重重魅影中脱身出来;这是一个欲望浮夸的时代,新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光带来了物质的飞跃,还助长了人心的虚弥,浮躁;这又是一个天降大任的时代,在这里,世界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期望我们冲破束缚,做回自己,真正为人。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很多,我们从这里得到了生存和生活必要的尊重,如果说马斯洛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又无休无止的欲望贯彻到了人的灵魂,那么以生活求生存的代价就足可以被称为经历,以牺牲物质求得的精神就远比纯粹的精神更令人振奋,那个境界是否预示着终身教育的到来从此可以占据主导,我给出肯定的答案。
终身教育是一个正在引起很多人注意并经常谈论和争辩的话题,但自从终身教育提出到现在,其发展仍限于介绍概念和开拓思路,尚无人敢说已经做了更多工作,所以本书被谨慎的称为“导论”。
二、主要内容
《终身教育导论》是作者配合国际教育年所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5届全会上,把终身教育作为与国际教育年有关的思想和行为12大主题之一推荐给成员国。根据1975年伦敦版,1988年由华夏出版社发行,滕星等译。
“终身教育探索”谈及了终身教育的探索与形成过程,第一篇包括七部分: 现代人面临的挑战, 起作用的各种力量,终身教育的意义,内容、范畴和目的,关于终身教育战略的建议,一向共同的事业,结论;第二篇包括六部分:与终身教育相关的诸项目标,内容和方法,一种特殊情况:正规教育,着眼于职业管理的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石头与人,同作者的谈话。
这本书对终身教育的意义、范畴和目的进行了大量分析,最后,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某些战略思想,强调在思想和成就这两方面,要把适用于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必要性。
三、章节总录与名句摘抄
(一)终身教育探索
在本世纪30年代,文明陷入了危机,这恰恰表明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如此频繁的危机并非是新鲜事,我们曾处于极度的困境中,斗争的责任迫使我们不去注意我们的真情实感,机会到来时却又被显露出全部本质,对于那个时代的体验和反省很快把我们引上新的思索和行动的途径。
1.从未有人怀疑政治行为的重要和根本性的作用,我们回顾的那些进步,其实并非来自智慧和理性,而是政治利益与野心,要求与反抗的相互作用。(2)
虽说教育拥有独立性,但是其存在从未脱离过政治。从中央集权到现代民主,政治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人们怀疑的只是其形式和适应性,但是政治存在的绝对性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未曾有人能成功否定。背后的野心和利益欲望构成了最原始人的本质,政治的存在打压的正式那股原始的无理智冲动,就像政客们更偏爱正规教育以及正规教育用于智力训练的传统和方法一样,政治给予人权力,权力又压制了许多人。教育的进步未曾与政治撇开关系,但是对创造力的压制和科学界某些人悲惨的命运,政治欲望背后的野心也应承担很大责任。
2.我们无法相信,人一生的抱负会只限于达到一个特殊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可能是多么高尚或远大。(3)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不断充实的过程,毫无疑问,大部分人的理想会随着现实发生转化,这并不见得一定是现实的残酷性所为,那个最高尚最远大的目标如果无法企及,最多也只能被算作信仰,着眼实际才是我们开发潜能的首要心态。
3.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无论多么重要和必须,却仅仅是一种准备,一种真正的教育过程的不甚完备的预示活动。这种教育,只有在我们的同辈人,即成年人中实施时,才呈现其完整意义和全部余地。(7)
教育准备说为传统教育注入了很大动力,但是观其现实,其价值并非达到为原则下定义的程度,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抱着传统教育观念对下一代进行教育,我们从小被灌输了诸如:考上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找到好工作就可以放松了等等思想,他的可怕后果就在于使人们产生了惰性,人们宁可用刷微博,微信,逛朋友圈,酒肉应酬来消遣,也不愿意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去拖着疲惫的身躯谈上进,除
非是很有大志的人,否则借口总是多于行动。“教育只限于学校”还被很多人追捧,但是人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以前学的东西多还给了学校,我们唯一掌握的就是学习的方法和自信,其实这些够支撑我们立足,但需要以知识的持续不间断更新为基础。
4.如果有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一支由有各种才能的人组成的队伍,令人振奋的历史环境以及一系列来自积极的政治和社会集团的具体需要——将使法国的几乎前所未有的成人教育实验成为可能。(8)
成人教育的发展其实很曲折,当代甚至受到冷落,虽然这么说,但是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之大,只是很少有高学历的人愿意心甘情愿的步入市场实践,坚守在大部分非政府教育一线岗位的多是理论不扎实或者暂时人士,这就容易造成研究与实际脱节,在这个时候政策支持和背景环境尤显重要。
5.激发前几代人的热情和活力的大多数活动的脆弱性和与此相随的缺乏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理论上的谬误。我们的前辈已经是传统文化思想的囚徒,因此注定要失败。(9)
对这句话的观点我个人持批判态度,就拿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其存在的价值远非其语言表达的这么简单,从古人身上,我们看到很多智慧,正是这些精粹促使中国一直延续。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中断过血脉,甚至可以说现代的发展很大部分离不开古人的启发。激发前几代人的热情和活力活动确实具有某些脆弱性和缺乏持久性,但那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不合时宜,后来已经被纠正了,这种对前人类彻头彻尾的批判,只会让改革变得更加艰难。
6.一个教育工作者为其他任何人,特别是成年人所能提供的唯一的帮助就是使他们掌握各种工具,将其置身于各种环境之中,在那里,依凭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自己的各种日常经验、斗争、成功与挫折,他就能够建立他自己的知识体系,独立思考各种问题,并且逐渐地掌握住他个人品格中的各种因素,使这些因素充实起来,并赋予他们形式与表达方式。(10)
传统教育形式不绝对是消极的,其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只是还没有发挥最大效用,对于国情来讲,传统教育的地位被动摇的可能性很小,社会教育只是给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开的小灶,是个辅助形式,教育依托于政治,所以人们不能随心所欲,但是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得到全面发展。
7.儿童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关键是由于它对大众抱负作出了反应。每一个成年人,不管他自我发展的程度和意识的水平如何,都懂得和理解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14) 8.除非靠集体的意志力去巩固和支持,否则成人教育不会有生命力,也绝不会繁荣起来。人们无法避免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以往的教育体验并不是一个幸福的体验。难道不是这样吗?(15)
学前教育近几年十分火热,人们纷纷把对未来的期望投资到儿童身上,再加上普通教育的强制性容易使人厌学,越来越多的成人在不爱学习的基础上对孩子加大了监管力度,懒惰是一个原因,但也并不排除对自身不完全满意的可能,很多人得过且过终其一生,但他们至少是清醒的,他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前途,只是没有用到自己身上罢了,但是他们在体验到早年不快的时候并没有倾向于改革,而是寻求解脱并把这种压力压向下一代。
9.一旦消除了有关当局或家庭的压力和负担,或者一旦不再需要去习得一技之长,那么就只会有越累越烧的人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钻研。(16) 人都会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但是也并不否认很多人每天忙碌但毫无所得,我感觉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把精力用错了地方,如果每天都为不值得的事奔波,每天都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人身上,为了逢迎外界的兴趣而抹杀掉自身的个性,那么这个人其实也是蛮可悲的,教育需要补足人内心的空虚,帮助摆正价值观,需要让人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人们因为各种欲望所做的对自身不知情,毫无意义之事的时间浪费存在着很大的机会成本。 (二)尝试性综述
本章节试图展示在不同阶段中终身教育的合乎逻辑、有机的发展。首先指出人类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对于这些挑战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不愿意看到自己处于劣势的话,他就应该在智力、体力和情感上有所准备,但是仅仅认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问题的性质也必须有一个清楚的意识,必须有这样一些能够否决、辩驳、追求或决断的力量,本篇谈到了某些能够起这样作用的力量,它们的影响就是能够单独产生变化的动力
1.那些因命运不佳、缺乏愿望和意志、不能跨过文化历程的门槛的人,不会知道如何去运用可以由他们随意支配的闲暇,他们将会成为厌世的牺牲品。(28)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终身教育导论读书报告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