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但是在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中国的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在欧洲工业革命中,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印刷时代此时才真正来临。
印刷机的出现催生了近代报刊,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使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梦想变为现实,并使孟德斯鸠、卢梭的言论为人所知;它催生了印刷自由(即新闻自由,英文作press freedom)思想,成为自由民主思想的一大柱石;它还促进了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总之,由于印刷时代的到来,西方的思想面貌大为改观,进而在政治、文化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播学家史拉姆指出:“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与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的权利分配普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2] 史拉姆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印刷媒介的发展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的巨大影响。美国社会学家
库利认为“印刷意味着民主”,恩格斯则提出,如果没有印刷术,就不会有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印刷媒介的重大意义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它自己本身也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并迅速成为正在萌芽中的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
在20世纪,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2、电子技术——“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如果说印刷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当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时,摩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第一封电报,其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当然,这个奇迹并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不能不为这一“时空的超越者”和“闪电般的”通讯工具发出由衷的赞叹。在电报出现以前,信息的交流与物质的流通、人的流通是等速度的;换句话说,信息的交流也是通过交通工具进行的,书籍、报刊、信件的传输并不比人流和物流的速度更快。但是,电子通信工具的出现使得远隔万里、重洋阻隔不再成为人类沟通信息的严重障碍。1858年,当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宣告竣工时,接近于实时传播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已经成为现实。
早在电子传播技术诞生两个世纪以前,西方的探险家们就开始寻
求对地域的突破。到了十九世纪,多范围的跨国经济、大规模的殖民体系都已建立,不同地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人口的流动性也大为整加,因此,信息传播要求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速率,还要求克服印刷媒介在传播空间上的缺陷。电报的产生初步满足了这些要求。此后,随着电话、电视以及卫星通信的依次问世,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出现了质的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景象,给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上。由于地域屏障被突破,商家可以及时了解把握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同时对自身的调节控制也更为便利,经济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大大整强,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其次,电子传播技术在政治尤其是军事方面也有重大作用,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它都是相当于眼耳鼻舌的重要工具。而就个人生活来讲,电话、电视已成为几乎所有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位臵不容取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介还在别的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过去,无论声音还是影象,其本身都不具备记录性和复制性,以至于考古学家无法找到他们的“化石”。电子媒介出现以后就不同了,随着摄影、录音和录象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响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我们今天考察古代社会时,只能根据文字记录或考古发现进行想象和推测,而当千百年后的人们研究我们这个时代时,他们则可
直接聆听和观察我们的音容笑貌。这就使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一句话,它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3、新闻业——组织媒介的产生
在新闻业产生以前,媒介的外延一直局限于冷冰冰的工具和技术。新闻业使媒介拥有了另一种身份,开始作为活生生的社会组织而存在;媒介亦从此获得了信息传播的自主权。
新闻业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威尼斯。当时,由于经济特别是海上贸易的发展,威尼斯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收集贸易信息的人,他们把收集到的货价情况和船期情况汇编成册,以此牟利,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雏形。到了十七世纪,印刷术的发展催生了报业,以报社为主要形式的新闻机构由此产生。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报纸一直为社会中上层人士独享,直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廉价报纸问世才有所改观。廉价报纸价格便宜,内容浅显,很容易为中下层人民接受;而中下层人民又占社会的大多数,因此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由于报界的激烈竞争,控制多种报纸、多家报社的报团也纷纷崭露头角。在电报被发明以后,新的媒介组织——通讯社问世了。到了二十世纪,又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媒介组织可谓异彩纷呈。而在西方国家,许多早期的报团经过长期的经营,发展为跨国、跨洲并拥有多种媒体的超级集团,其主人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翻云覆雨的传媒大亨,对其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力。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介组织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种组织的媒介对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媒介技术或工具是由人来创造和使用的,创造和使用媒介的人是社会信息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小型的媒介可以由单独的人来驾驭,而大型媒介系统的活动只能依靠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来运作。媒介的技术和工具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媒介的社会组织属性则使媒介能够自主的生产和传播信息,决定着信息的内容。正因为如此,组织媒介可以利用技术媒介的长处,并大大发展技术媒介的弱项——监视环境和组织社会行动。
前文曾经提到,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调整个人与环境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要获得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农业社会整体比较松散,信息的产量和需求都比较低,人们基本是在自己周边的小环境、小群体内收集和交流信息。但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内部的紧密性大大整强,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交往和联系也极为频繁,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长,个人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些人专门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工作,于是,作为组织的媒介便由此诞生。反过来讲,组织媒介的核心任务就是主动的生产和传播信息。在所有的信息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各种变化的信息。组织媒介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传播,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周围的变化,适时的做出调整。这种监视环境的功能,一方面可以警戒外来威胁;另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种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此外,组织媒介往往还通过自身的言论发起社会行为,特别在革命时期,它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