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牵一发而动全身。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普遍冲击以及中国的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所起的巨大作用,就是最好的例证。
2) 政治全球化的加速
政治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地理政治向全球政治的变化。就前者来说,封闭的信息系统曾经是集权主义、专制和独裁统治存在的重要基础,但在今天开放的信息系统中,国内政治的几乎所有重要举措都被臵于国际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本国的事件往往会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而外国的事件也往往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映,这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特色。就后者而言,国家的地理位臵、国与国之间的边界距离的远近等曾经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决定性的变量。而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理距离的远近已经失去了决定性的意义。在过去,地区纷争演化为世界性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现在,任何一个小小的地区纷争在它发生的瞬间,就会引起全球的重视。除此之外,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等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的政治议题的出现,也加剧了人类政治全球化的进程。
3) 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在传统的社会里,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异民族的文化,而在今天,从亚洲到美洲、从大洋州到非洲,我们对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再有陌生感。交通和旅游事业的发达使我们在偏僻的山村也可以看见外国人的身影,充斥市场的外国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我们随处可以
接触到外国文化,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异国风情、习俗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因特网漫游世界。不同的思想可以凭借网络撞击火花,许多智慧的结晶也真正成为全人类所享有。 新媒介的发展也给世界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文化帝国主义、黑客等等;但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媒介的进步和全球化信息系统的形成,是现代人类世界发展和变革的基本动因之一,理解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4)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对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法国数据处理与自由委员会报告指出:“信息就是力量,经济信息就是经济力量。信息具有经济价值。拥有储存和处理某种数据的能力,也意味着对别国的政治、技术的优越地位。”[7]这个观点,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的共识。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建设信息社会的力度。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全国信息基础建设(NII)设想,并使之为“保障美国在信息时代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在1995年,美国又进一步提出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GII)设想。继美国之后,英、法、日和新加坡等国都提出了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规划。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1993年的”三金“(金桥、金卡、金关)系列信息系统工程,1997年提出国家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确产闻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两步目标;第一步,在2000年以前,初步形成一定规
模和比较完善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第二步,在2010年以前,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1998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发展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将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