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 图文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3 本文由萝莉病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而产生涡流,并将携带的砂粒堆卸下来,构成落沙坡,在落沙坡坡下逐形成马蹄形洼地。新月形沙丘刚形成时,落沙坡较小,弧形沙脊还没有与沙丘的顶部相吻合。随着迎风坡的沙粒不断向前搬运,落沙坡不断接受堆积,弧形沙脊不断增高,最后弧形沙脊的顶部与沙丘的顶部完全一致,成为沙丘的最高点,这时便发育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7.下图为多年冻土的地温结构剖面图,请注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tp: 年均地温 a: 多年冻土(永冻层)上限 h2: 永冻层厚度 h1: 多年冻结层下限深度 b: 地温年变化下限

8.河漫滩的沉积结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的砂砾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的亚砂土和亚粘土。 河漫滩是随着河床的侧向移动而产生的,其中滨河床浅滩的堆积起着主要的作用。河谷的发育都是从V形谷开始的,这时谷底几乎全被河床所占据,由于河流侧方侵蚀,岸坡受冲刷而不后退,在凸岸形成边滩。随着河谷的展宽,河床不断向凹岸方向移动,河床出现了弯曲,随着侧方侵蚀的发展,河床继续向凹岸一侧移动,同时凸岸边滩不断展宽、加高,在平水期大片出露,这时形成雏形河漫滩。如果河谷再继续展宽,洪水期在河床内和雏形河漫滩上的冲积物堆积条件有显著的变化。在雏形河漫滩上,洪水期由于水深比河床浅,流速慢,原来沿河床底部的推移质,不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而只能把一些粉砂和粘土搬运到这里堆积下来,因此在原来雏形河漫滩粗粒物质上又盖上一层细粒物质,即河漫滩沉积物,从而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的砂砾层,上部为河漫滩相的亚砂土和亚粘土。

9.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是由风沙流对地表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地貌。

石窝: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凹坑和洞穴,其口径由几厘米到十几厘米 风蚀蘑菇:水平产状的地层经风力剥蚀,残留的石柱呈蘑菇状。

风蚀谷:风沿着地面的裂隙或沟谷剥蚀而成的谷地。谷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谷壁陡峭并常有石窝发育,长可达数十米,多沿主风向延伸。

风蚀洼地:在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由风吹蚀形成的浅洼地,常成群分布,其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直径达数十米,深常不足一米,呈浅碟状。

风蚀残丘:在风蚀作用下,风蚀谷不断拓宽扩大,谷间高地不断缩小形成的一个个孤立的残丘。

风蚀城堡:指水平产状的沉积岩基岩山丘,经风沙流长期吹蚀形成的貌似城堡的地形。 风蚀脊:在干涸的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上,定向风沿地面裂隙吹蚀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垄

槽地形。维吾尔语称“雅丹”。

10.喀斯特地区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发育的制约作用. 垂直渗透带:落水洞,漏斗。喀斯特发育 季节变动带:洞穴发育

水平流动带:地下河发育地带

深部滞留带:因水流动性差,喀斯特不发育

11.波浪折射及其地貌意义.

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这种过程是通过波峰线力图采取与海岸平行的位置来实现的。在曲折海岸,当波浪向海湾与岬角交错的曲折海岸传播时,由于每一波峰区间都力图平行于相应的海岸段,结果产生在岬角处波峰缩短,在海湾内波峰拉长的现象,即波能在岬角处集中,而在海湾处扩散,使得岬角处发生侵蚀,海湾处发生堆积。

12、简述水下均衡剖面理论。

假定有一平缓的水下岸坡,它由粒度相同的泥沙颗粒组成,在整个范围内坡度相同, 波浪成直角向海岸推进。在1/2波长深度的地方,波浪开始变形,同时表现出波浪对海底泥沙的作用。在水下岸坡下部波浪变形较弱时,水质点向岸运动的前进速度超过返回速度的情况尚不明显,可是由于颗粒处在倾斜的底部,波浪后退力还要加上重力沿坡分力的作用。结果颗粒顺坡略微向下移动。但是在靠近海岸的地段,波浪运动速度的不对称性越来越明显,在某一点上水质点的前进速度造成的推力完全相当于返回速度造成的后退力加上重力滑坡分力的总和,结果在此点上的颗粒只能时而顺坡向上,时而又顺坡向下的往复运动,它们既不移近海岸,也不离开海岸。这样的点叫中立点。水下斜坡上各中立点之连线,称为一定粒的泥沙的中立线。在中立点以上,更靠近海岸的岸坡,水质点的前进速度超过返回速度,而且超过了返回速度和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在这里便形成物质顺坡向上运移的地带。因此,整个说来在中立线以下形成物质顺坡向下运移的地带,泥沙便在水下岸坡的下部堆积下来;而在中立线以上则形成物质向上运移的地带,泥沙在岸边堆积下来。只有中立线上的物质处于动力均衡状态中立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上下两个地带的泥沙移动和堆积将引起底部倾斜坡水深和坡度的变化,从而引起中立线的移动和扩大。最后,两个运移带都出现中立线的状态,整个海岸剖面包括水下岸坡呈较规则的凹形曲线,这样的剖面称为水下动态平衡剖面,因为在它的每一点上都能达到这样的底部坡降,即坡降抵消了前进速度超过返回速度的差值,使泥沙颗粒处在类似于中立线地带内的那种即不向岸也不离岸的动力均衡状态。

13.根据物质组成,河流阶地的主要有哪些类型?

1)侵蚀阶地 阶地主要由基岩组成。其上很少或没有河流冲积物覆盖

2)基座阶地 阶地由两类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冲积物,包括河床相冲积物和河漫滩相冲积物,下部为基岩。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大,超过了河流的堆积。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是一种构造成因的阶地。

3) 嵌入阶地 阶地仍是由两部分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相堆积物,下部为基岩。但是,

下部的基岩常常由于下一级阶地的冲积物或河漫滩物质所掩盖。

4)堆积阶地 阶地仅有河流相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①内迭阶地 形成阶地的下切与堆积冲积物前的下切基本相同

① 上跌阶地 形成阶地的下切小于冲积物堆积前的下切深度,没有切穿冲积物 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一般比较候,超过了河流冲积物的正常厚度,一般由气候变化引起。

5)埋藏阶地 埋藏在地下的阶地称为埋藏阶地

四、填空题(每空1分)

1.根据地貌学的观点,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形态都是 内力 作用和 外力 作用共同塑造的。

2.黄土地貌的沟间地貌主要有 塬 、 梁 、 峁 。

五、判断题(每题1分)

1.正地形是指高度高于海平面的地形。(× ) 2.坡面径流在山麓地带形成洪积扇。( × ) 3.峡湾是由波浪侵蚀而成的狭窄海湾。(× )

4.我国黄土的物质来源主要是西北荒漠地区的沙尘沉降。(√ ) 5.海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与大陆边缘相接地带。(√) 六、论述题( 答案略)

《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

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对地面射出的长波辐射则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地表辐射的热量留在了大气层内,起到类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料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温度,通常称为“温室效应”。

3.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垂直减温率。

4.气压梯度: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N)。

5.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

6.天文气候:天文辐射所决定的地球气候带。

7.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8.地面的辐射差额:指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9.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

10.逆温:对流层中某个层次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生高的现象。

12.反气旋: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称反气旋。

13.锋:冷暖气团的交绥地带称为锋,包括锋面和锋线。

14、距平:个别年(月)份气象要素值与长年平均值之差。

15、气旋: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称反气旋。

16、局地环流: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空气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的环流称局地环流。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面哪种关于梯度风的描述是正确的( B ) A.梯度风是边际层大气中空气的一种运动形式 B.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达到平衡时的运动形式

C.在北半球,高压中梯度风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D.在南半球,低压中梯度风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2.空气的非绝热过程是通过哪几中方式进行的( D ) A.传导、辐射、对流、升华和凝华

B.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华 C.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和凝结

D.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和凝结

3.锋的特征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的( A ) A.锋面坡度、风场、气压场和温度场

B.锋面坡度、垂直运动、气压梯度、温度分布 C.倾斜状态、锋面坡度、气压场、温度分布 D.等位势高度、风向、气压场、温度场

4.以气团源地和锋面活动为依据的气候分类法是( C ) A.柯本气候分类法 B.阿里索夫气候分类法 C.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D.桑斯威特气候分类法

5.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 A.常年受西风控制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D.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6.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季风 B.亚热带季风 C.温带季风 D.亚寒带针叶林

7.下列地球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C )

A.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B.深秋及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有夜里——大气逆辐射减弱 C.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太阳辐射减弱 D.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太阳辐射增强

8.有关气旋的正确叙述是( B )

A.中心气流下降 B.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C.中心气流上升 D.过境时多晴天

9.下列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C )

A.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 B.“清明时节雨纷纷”——反气旋控制 C.台风——气旋 D.冬季寒潮——气旋

10.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B\\D )

A.快行冷锋天气 B.慢行冷锋天气 C.反气旋过境天气 D.暖锋天气

11.未饱和湿空气块受外力作用产生垂直运动,若γ>γd,大气处于( A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 图文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 图文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83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