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心理学考试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3 本文由情字白头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填空(20个 20分)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心理是脑的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技能分工:额叶语言觉,颞叶 听觉,顶叶 运动觉,枕叶 视觉。

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6、知觉恒常性主要有四种: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7、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9、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感情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2大源头:①来自古代哲学,②来自古代的生物学和生理学。

11、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 ⑴“万绿从中一点红”----知觉的选择性

⑵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⑶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创造想象。

⑷读科幻小说,人们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听《梁祝》随之想象故事情节----再造想象 ⑸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⑹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⑺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⑻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⑼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要比赛,考试----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3、思维:是人脑以间接地,概括的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4、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7、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8、能力:是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10、过度学习:练习程度达到150%的学习。

1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2、根据遗忘规律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复习? ①及时复习

②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⑥掌握复习的量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4、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的新颖性 ②人的主观状况: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身心状态 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①合理发泄 ②转移 ③自我控制 ④自我安慰 ⑤幽默 ⑥升华 6、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 7、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9、怎样根据气质特征进行教育?P155-156(四条) 10、“狼孩”故事的分析 P14-15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6.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7.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8.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9..挫折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

10.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里活动的动力特征。

11.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12.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4.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填空、单选、判断

1、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 谈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第一信号系统;尝梅止渴——无条件反射。 6.“棉大衣久穿在身上而不觉其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

7.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判断) 8. 他人知觉偏差: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坏百坏)、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9.短时记忆特点:

时间很短 容量有限(7±2)个组块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10.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形象记忆(我们看一部电影后对主人公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我们对打乒乓球时一个接一个连贯动作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我们对受人辱骂的痛苦心情、对受人称赞的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逻辑记忆(我们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11.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12.遗忘理论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3.记忆术:

直观形象记忆法( 化学课中“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有位老师在教学时,在一个气球画了许多代表电子的圆点,通过讲授气球胀缩时圆点的密度发生变化而圆点数目不变的道理,讲清了电子云密度变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数目变化的抽象概念。) 歌诀记忆法( 如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编成:“京沪重津,蒙藏新,辽吉黑,云晋冀鲁豫,陕甘宁青,两湖两广台,苏皖赣闽浙。”)

特征记忆法(明朝灭亡于1644,可记为“后两个4相乘等于前两个数16) 谐音记忆法(光速为每秒29.979万千米,可记为:“二酒碘酒汽酒”)

比较记忆法(对形近的己、已、巳三个字和戍su、戌xu、戊wu、戎rong四个字,根据其笔画在空间上占有的位的不同进行比较)

重点记忆法( 胆汁质——急,多血质——活,黏液质——稳,抑郁质——慢) 自编提纲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

14. 此题更可能考心理现象解释(思维的种类)

15. 梦: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的想象活动。 做梦,是脑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 16. 人们看过《阿Q正传》之后,根据作者的语言描绘在头脑里可以想象出阿Q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

17. 鲁迅创作的《阿正传》中的阿、郭沫若创作的《女神》中的女神就是创造想象的产物。 18. 科学幻想是有一定科学成分的幻想。例如人们幻想登上火星、在海底建造城市。

19. 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例如,青年学生将来想当教育家、科学家或艺术家。

20. 空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的幻想。有人不干活又想发大财,有人想制造永动机,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21. 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区别;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2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感染功能(看电视感动到流眼泪)、迁移功能(爱屋及乌)

23. 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24.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25. 激情产生的过程十分猛烈、强度很大,并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案叫骂、捶胸顿足等,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言语紊乱。

26.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7.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28.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29.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30.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多重趋避式冲突。

31.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其中执行决定阶段为关键过程。

32.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加以认识。客观原因即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种。主观原因包括:个体生理原因(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情况、生理缺陷等)和个体心理原因(自我估计不适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33. 心理防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合理化作用、替代作用、表同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压抑作用、幽默作用,其中幽默作用是最好的心理防御方式。

34. 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个体在追求某一个目标失败时,通过夸大目标的缺点,否定目标的优点以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酸葡萄作用

35. 狐狸找到了柠檬便说柠檬甜。个体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甜柠檬作用 36.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盲从性和武断性 二、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轻率。 三、自制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四、坚持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顽固性 37.一目十行——注意的广度

38.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要看教科书、参考书,可能要看笔记或进行演算等。尽管他的行动经常变化,但他的注意却一直保持在完成作业这一总的方向上。——注意的稳定性

39.教师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学生边听课,边观看,边做笔记。——注意分配 40. 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稳定不是指绝对的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独特性和共同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社会性和生物性 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发展,而非跳跃式的。——波浪式地推进 2)当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其需要强度减弱,高一级需要强度增加。 3) 各种需要的出现及其强度与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 42.兴趣的分类

人的兴趣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 按兴趣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兴趣和低级的兴趣。

按兴趣的内容或倾向性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按兴趣的起因,可分为直接兴趣(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但他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种对学习活动的未来结果发生的兴趣就是间接的学习兴趣。)

43. 通常智商在130以上者就确定为超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则为智力落后者。 44.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 二、环境因素(是关键条件)和教育(起主导作用) 三、实践活动 四、勤奋(是保证)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心理学考试问题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心理学考试问题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93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