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外宣翻译 - 以上海世博会材料英译得失为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挽风听你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叶 岚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结合上海世博会对外宣传材料,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翻译过程,并提出外宣翻译可遵循的原文信息准确与目标受众得体两大原则。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外宣材料;传播;原文信息准确;目标受众得体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4-0192-02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宣材料的翻译活动应运而生,并得到空前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我国的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与外宣工作和翻译两者密切相关的传播学角度,结合上海世博会材料,探讨外宣翻译可遵循的原则。 一、翻译与对外宣传工作

从性质上说,对外宣传工作属于一种传播行为。为了避免“宣传”一词在西方带有鼓吹、煽动等负面影响,我国的对外宣传等同于“对外传播”。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对外传播工作者直接操纵目标语言,但现行的普遍做法是由编辑选定中文稿件,然后由译者完成整个信息的翻译过程。翻译无疑在外宣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提高外宣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而要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外宣翻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疑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关键一环,其中涉及的报刊、图书、标语、广播、影视、网络媒介的宣传材料翻译以及面对面交流都是世博会圆满完成并持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保障。这场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国际展览会涉及的内容比奥运会更加广泛,覆盖政治、商贸和旅游等各方面。无论是在上海世博会的申办阶段、筹备时期,还是举办期间,以及“后世博时代”,翻译都充当着传播中国文化\\让世人通过世博了解中国的重要角色。因此,选取与世博会有关的外宣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翻译的传播本质

纵观外宣翻译现状,一些学者主要对目前外宣翻译材料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或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提出翻译对策,“信、达、雅”翻译原则、“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关联理论、目的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等都直接套用于特殊的外宣翻译,相关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根源在于忽视了翻译的传播本质,特别是外宣材料的翻译具有更加鲜明的传播特性。 传播学是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五W”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卢因的把关人理论等都给翻译学的发展以很大的启示。国外的翻译学传播理论指出以往的翻译学研究忽视了翻译本身的许多特点,特别是有关信息传递性质的那些特点,并明确提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 在国内,吕俊教授是第一位阐发传播和翻译密切关系的学者,他明确将翻译学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基于传播过程的一般模式,提出了翻译过程模式,包含原文作者、译者、目标受众、包含信息的文本、渠道、障碍、反馈、目的和效果等要素。这九大基本要素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保证了翻译过程的顺利进行。翻译过程是原文作者、原文文本、译者、译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因为信息的传播而组成的一个系统,该系统与原语和译语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对翻译系统产生影响,形成噪音。整个翻译传播过程就是在一定目的指导下,克服噪音干扰,利用反馈的作用,尽量不失真地传播信息,实现翻译目标、达到传播效果的过程。译者只有充分了解并利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翻译工作,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鉴于对外宣传工作、翻译与传播的紧密联系,传播学理论对外宣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将传播理论应用到外宣翻译领域对翻译研究和对外宣传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指引译者将翻译看作是一项跨文化传播活动,需要考虑宣传材料的传播特性以及众多有可能影响到译本的因素。 三、上海世博会对外宣传材料英译原则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以“信息”和“目标受众”为两个基本点,才能顺利完成外宣工作的使命,这从上海世博会外宣材料的英译得失中可以窥见。 (一)从“海宝”说起

与世博会吉祥物一起的引世人瞩目还有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上海世博会的官网显示,本届世博会主题标语是先有英文“Better City, Better Life”,因为专家组认为“选择的主题要反映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且“主题是对各个国家展示,所以最好先有英文”,汉语译文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谓宾结构在形式上对原文改变较大,并在主语之后加上非常规用法的逗号起停顿作用,除了让句子具有类似诗歌的节奏韵律外,还将句中要阐述的主题置于句首,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

本文进一步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并提出外宣翻译应遵循的两条原则。首先,对外宣传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译文必须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其次,外宣翻译必须以目标受众为中心,受众有权评判译文质量的好坏并认定宣传效果。 (二)原文信息准确原则

对外宣传材料首先必须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原文信息准确原则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确切的译文表述。 上海市中心一则公益广告“争做可爱的上海人”,翻译为“Be a lovely people of Shanghai”。有英语基础的读者都明白“people”单数表示“民族”,此处指代上海人并不合适,可以确切表达为“Shanghainese”。上海曾大力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英文翻译为“Be a Courteous and Considerate Shanghainese”。“courteous”和“considerate”押头韵,朗朗上口,比“可爱的”直译“lovely”更能准确地表达原义,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人”字一词看似简单,翻译时可选择“people”,“man”,“human”,“mankind”,“person”等,这必须视具体语境而定。有时也不妨采用其他词汇表达,比如在介绍展馆团附近设有餐饮、购物、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人性化”系统时,用上述词语翻译都不能准确地传达出原文信息,布置这些设施是为了方便游客,因此这里的“人”主要指“游人”,采取“visitor-friendly”这一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主办方的热情好客、细致周到。 此外,一些外宣材料中公示语的错译、误译,也正是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产生误解导致的。例如将“小心碰头”翻译成“Attention to Your Head”“,小心滑倒”译为“Carefully Sliding”,这些望文生义的译文只是对原文机械的转换,连最基本的信息都没有传达到位,反而这些噪音使读者受到干扰,外宣翻译工作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语言转换。上述例子可以译作“Mind your Head”,“Wet floor”。

在翻译世博会外宣材料的过程中,译者一定要把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杜绝错译、误译,同时,还必须考虑交际意图以及读者的接受程度,注重传播效果即目标受众认可译文是否得体。 (三)目标受众得体原则

外宣材料英译必须强调原文信息准确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信”高于一切,准确不是绝对,更不是僵硬。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翻译过程,目标受众才是翻译工作的核心。外宣材料的读者即目标受众才是宣传效果的最佳评判者。

翻译外宣材料时,除了跨文化的信息需要增补删减或改译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本身表达的异同。如《世博概览》中有一句原文:“相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将会像一个百花园,中央花坛魅力无比,四周花草争奇斗艳各不相同,而所有的奇异美丽又都表达着同一个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用华丽的词藻和明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馆的主体作用。如果按原文逐句翻译,译文则会稍显拖沓繁冗,目标受众读后也未必能很快理解原文作者的本意,最终削弱宣传效果。

陆谷孙先生说过:“最好的外宣英文,应该把握两个原则。首先,以外国受众为主要考虑对象,让他们能接受。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点适当的‘中国味’。”因此,世博会外宣资料的翻译,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也可适当地传播民族文化,实际上是在交际效果与文化传播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对外宣传材料英译应遵循的第二条原则是目的受众得体原则,译者必须以读者为核心,使译文符合读者的习惯和需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宣传效果。 总之,从传播学角度看,外宣材料的翻译是读者接受度的问题,只有译文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并做到目标受众认可,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即宣传的效果。传播学理论和外宣翻译研究的结合,既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同时对对外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外宣翻译 - 以上海世博会材料英译得失为例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外宣翻译 - 以上海世博会材料英译得失为例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03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