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们的用人制度。曾经有位领导的孩子被推荐进了平安,第一年表现不好,考核得了一个“需改善”的评语,谁知第二年还是没有进步,他所在的部门只能按制度,配合人事部解聘了这名员工。在此我建议大家,如果有亲朋好友希望我们帮忙介绍他们的孩子到公司工作,千万要向他们说清楚公司的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进公司发展要凭真材实干、勤奋刻苦,否则你“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本来是好意相助,到头来却结下了不愉快,开罪了朋友。
第二个故事关于理赔制度。北京某家银行的领导,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亲戚车撞了,车是在平安投的保,北京分公司的理赔和修车的费用差了好几千元。这位领导希望我跟机构的同事说说情,通融一下给全赔了。我心下一想,如果我向产险领导说情,总公司领导就会通知北京分公司,北京分公司的领导还要吩咐理赔部门,这样层层往下传达,其结果,无非是以后但凡有领导要求通融赔付,谁都可以为人情破例,我们的制度就形同虚设。于是,我对这位银行领导说,我们公司的制度,我也左右不了。不如我个人给您的亲戚补上这些差额,效果也是一样的。这位领导一听很有意见,后来我们和该银行的合作项目整整拖延了一个多月,但这个代价换来的是我们制度的严格执行,是绝对正确的。大家如果有朋友想到平安投保,建议你们要告诉朋友,平安是一家非常注重信誉的公司,该赔的平安一定会照制度、照额赔付,但是如果寄望于平安因为人情而违规通融赔付,那还是请他另投他处。
第二,我们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平台。公司将按照集团奥林匹克工程的目标计划,加快建立客户平台,渠道平台,产品平台、后援平台。 同时,集团正在考虑构建全球化发展的平台。去年十月份,我接受三星生命社长的邀请到韩国参观,了解到三星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全球化发展战略。三星认为,一个企业发展应尽可能避免受到本国经济周期起伏的影响,建立起全球化资产组合,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水平的目标。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三星用五年半时间,使该集团的海外资产达到总资产的40%。我们由此受到启发,目前集团正在考虑走出中国,收购海外资产,实现资产全球化、发展全球化。
发展的全球化还可以为公司带来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去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PC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联想将该部门的生产基地移到中国,美国部分负责技术研发与市场管理等其它核心职级,联想的PC项目不仅是个很好的投资,还为公司引进了国际一流技术,而且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也许同事会问,这对平安来说,是不是想得太大、太多了?当然了不是!平安拥有的两大优势,为未来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我们的产险、寿险等业务,已经为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业务基础,集团化经营使平安能够实现充分的金融协同效应,向客户销售多种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服务;
二是我们通过海外上市,募集了近二百亿的富余资本,十八年来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积累了数千亿的公司资产和利润留存,这些资金成为我们大展全球化投资宏图的丰富资源和强大后盾,与其它行业比较,这也是保险行业经营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如果我们能够在发展“一个客户,多种产品”战略的同时,将投资和我们核心经营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大幅提升金融产品的竞争力,我相信,再过十到二十年,我们一定能够与汇丰、花旗在国际舞台上一决高下。
第三,我们要建立坚不可挫的业务平台。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平安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在业务上的“国际领先”是什么?像我们前面所讲的,那就是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最强的盈利能力,以及不可挑战、不受威胁、无法撼动的市场主导地位。
结合我们的万亿市值目标来理解,市值的领先是平安整体领先的重要指标。市值的领先需要规模庞大的利润,如果要实现万亿市值,按照市盈率为30倍计算,我们必须创造出333亿的利润;如果市盈率是25倍,则要有400亿的利润;当市盈率是20倍时,则需要500亿的利润。我们如果能一直坚持高达30倍的市盈率,那么十年后,我们的利润增长正好十倍。但要长时间保持这么高的市盈率是极为困难的,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利润规模远比333亿要庞大,如此巨额的利润,需要我们各个业务系列、各个分支机构都快速均衡发展,为集团做出最大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平安的发展并不平衡。
从业务系列的比较来看,2004年,寿险贡献利润占到集团总利润的92.2%,产险贡献为7.4%,信托、证券、银行三项业务的贡献合计小于0.5%;收入构成上,99%来自国内业务及投资收入。而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使寿险贡献利润占比落到45%,产险贡献10%,银行贡献32%,资产管理业务贡献10%,其它业务贡献3%。收入构成上,届时将有35%的收入来源于海外投资。 从分支机构的比较来看,以2005年寿险三级机构月均保费平台为例,全系列有87%(177家)的业务平台低于300万,75%(152家)的业务平台低于200万,40%(93家)的业务平台低于100万,这是非常危险的。我经常与寿险领导讨论,一个三级机构的FYP起码要达到300万,才能勉强算是一个较为稳固的平台。如果FYP仅有100万,一旦外资挺进市场,不出半年就会把我们远远抛在后面。
比如信诚当年在广州开设分公司,半年内就将业务平台从零,做到了每月1000万的FYP,后来信诚北京分公司也在半年内做到800万,形势逼人,这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如果外资在进入国内城市后,保证积极的投入,那他的平台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为此,近年来,寿险针对机构发展现状,提出提升三级机构业务平台的战略和计划,并统一制定了全公司的规范和制度,目前一些机构已经在向规定标准靠拢,但提升的速度还不够快!尤其是这两年,面对外
资拓展平台的步伐开始显著加快的紧迫性,我们的三级机构建设更要适当加快,才能在未来竞争更加残酷的市场上生存发展,保持领先地位。
我们所有的机构都要深入考虑,未来我们的平台在哪里,要如何搭建这个平台,我们需要怎样的资源和条件,提前制定经营计划,绝不能干一年看一年,走一步算一步。做经营计划不能只是拍拍脑袋,就报给领导一个目标数据,而是必须深入理解这个目标,透彻分析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建立怎样的行动计划加以落实,必须具备怎样的资源来支持计划的实现,而且要考虑未来2-3年要如何制定计划,如何经营。
领先平台,一把手是关键
平台的提升,一把手追求领先的欲望如何,搭建平台的能力如何是最关键的核心。如果一个机构的一把手,连竞争的勇气和赢的信心都没有,完全没有不服输的斗志,那这个机构的平台恐怕很难建立起来,这样的一把手还是趁早让位。
平安的机构经营文化必须尽快转变,每个机构一把手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所在机构的业务平台。在制定经营规划时,把“和市场比”、“和竞争对手比”作为首要的生命指标,并从一把手落实到机构每个层级。现在我们衡量一个业务干部是否胜任,要看他所负责的机构占据了当地市场多少份额。如果一把手不能胜任,那我们可以换人,让有能力达成任务目标的干部来当经理。如果机构经理丢了市场,就像丢了战场的军官,就不要回来了!我们如果在内部找不到合适的人,那就勇敢地到外部招聘合适的人才。平安需要有信心、有能力达成任务目标的人,要将追求领先和提升平台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去。
机构一把手第二个核心任务,是提升所管理的销售队伍产能。销售队伍是提升业务平台的关键。最近,产险提出了建立销售队伍“分值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这个制度将衡量销售队伍的指标定为“销售能力指数”,将队伍的产能、绩效按一定标准换算为分值,以此为基础确定机构一把手在培育销售队伍方面的业绩。比如我是一名机构经理,当我刚到任时,队伍的产能与绩效水平综合得分是10000分,当我离任时,队伍提升到了20000分,这就是成绩,就是对公司业务平台的重大价值和贡献。最好以后大家见面,打招呼就说“你的平台怎样了?”(笑)开个玩笑,大家听了一个多小时也累了。
领先平台和挑战新高
我今天的讲话核心,可以归结为四个字:“领先”和“平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如何实现、保持领先,变成为我们每年、每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不断在自己的岗位上,构筑起所在机构,或是所在部门的平台,包括制度平台、组织平台和业务平台。
当然领先地位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领先,我们必须不断挑战新高,挑战新的平台高度。为此,2006年公司的十六字方针,从过去几年的“品质优先,利润导向,遵纪守法,重在执行”,修改为“品质优先,利润导向,遵
纪守法,挑战新高”,也是鼓励大家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力争不断跃上更高的平台。平台就像一列在轨道上高速奔驰的火车,现在的轨道比过去踏实了许多,质量提高了许多,火车已经可以稍微提速了,希望每一位平安的干部和员工都能跟上公司的步伐和速度,与公司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理想!
最后,我留给各位三个思考题,会后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第一,如何让你的每一位同事和下属都认识和理解“领先”? 第二,如何建立你所在单位未来的业务平台? 第三,如何建立你所在单位未来的管理和制度平台? 各位在座的、电视机前的平安同事们:
早上好!(好!)不够响亮。早上好(好)。我们这个会堂空间太大了,层高应该接近有二十米,声音很难集中。再问一句,大家在我们平安自己的金融学院开会,感觉好不好?(好)肯定好(笑)。
开会前,我问一些同事,住自己的金融学院感觉如何。大家反映各方面都很好,只有一样,床太小。对不起,因为是日本人设计的。(笑)我们学院的装修设计请的是日本最大的设计公司“日本建设”负责的,每一方每一寸都很精确。这也体现出日本人做事的风格和精神。不过,学院毕竟不是大酒店,作为培训用的宿舍,床的这种宽度还是合适的。
前些天,我在学院附近的一个球场,陪几个国际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打球,谁知突然下起大雨。我建议到附近的平安金融学院参观,“离球场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啊,你们的金融学院就建在这里啊?”几位基金经理显得有些惊讶。参观结束后,几位基金经理一直沉默。我很纳闷,他们在想什么呢?我问其中一位在行内十分知名的基金经理,对我们的金融学院是什么感觉。他反问我,“汇丰和花旗来过吗?”我说还没有。“不能让他们来,一旦他们看了,马上会非常警觉,肯定会认为平安在今后十年到二十年内,成为他们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位曾在麦肯锡、高盛、所罗门美邦任职的基金经理继续说,“第二感觉呢,你们应该请一些国际投资者来看看,他们对平安将更加充满信心。”我问为什么,他说,“这么现代化的学院表现出公司对员工的一种承诺,以及公司对长期发展的一种信心。”我们敢骄傲地说,相信在座,和将来有机会来培训的同事,置身于平安金融学院,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回到今天我们讲话的主题。据说会前就有些同事在猜测,董事长今年的发言主题是什么,有一位资深同仁说:一定还是“我们别无选择”。其它同事问为什么,他说,“才讲了三集嘛,电视连续剧起码要播上二十集”(笑)。果然,被他说中了。我们今天讲第四集,(笑)我沿用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同一个理念,我们能够把这几年的关键思想和核心理信念,讲深讲透,达成共识,比讲任何其它内容都更重要。
今天我的讲话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与各位分享两件事情;第二部分,谈谈我们对国际领先四个字的理解;第三部分,谈谈我们的选择。
第一部分:两件事情
首先是两件发生在同一时间段,都给我们带来许多感触的故事。第一,是公司市值突破一仟亿元。一仟亿的市值来之不易,它让平安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里,名列市值最高的前二十位,与我们熟悉的和黄、长江实业站在了同一行列。而且,以当天收市价计算,平安股票的市盈率超过30倍,市净率是3.7倍,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全球保险业平均水平的2.5倍,在全球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也是最高的。其中,P/B(也就是市净率)3.7倍,这意味着什么呢?市净率是股价除以公司的净资产的倍数,说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增长可能性的看法。倍数越高,说明投资越看好。汇丰、花旗、AIG目前只有2倍,ING是1.8倍,而平安高达3.7倍,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平安的发展潜力都非常乐观。这个数字令人自豪,但也使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这说明投资者对平安的品质和素质,特别是对平安未来的增长信心十足。
当然,股市的起起伏伏,我们并不太在乎。但无论如何,这是平安的一个历史性突破。我们所有同事都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所有平安人的骄傲。可以说,我们用十八年时间和努力,创造了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我们用一千亿市值证明,平安过去所走的路是正确的。
回顾平安的历史,在座的一些同事应该还有印象,1995年的时候,我曾向公司1000名员工赠送了一本书,每本书里都附了一封短信。今天我抽取信中的一段和大家重温一下:“在这个处于社会重大变革的非常时期,聚集在平安旗帜下的,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比国泰人寿更壮观的奇迹。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希望同样的历史,由平安人来创造。”这本书的名字是《亿兆传奇》,讲的是台湾国泰人寿创业发展历程。国泰用三十年时间,成长为台湾最大的保险企业,总资产达到近3500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相当于1000亿元左右)。十年前,国泰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平安的资产才只有76亿。时至今日,平安总资产已经达到3000多亿人民币(折算成新台币是1.2兆)。国泰2005年总资产大约是4600多亿人民币,但这包括他们所收购的数家银行的资产,如果单纯按保险业务计,剔除银行资产后,国泰的总资产是和平安相差不多的;从公司市值看,国泰是1155亿人民币,平安在上周五攀升到了1105亿,相差不大。今天,站在平安金融学院的讲台上,我回想起《亿兆传奇》中讲的一个故事。20多年前,国泰在其注册资本只有2000万的时候,举资3000万建立了国泰培训学院,这等气魄令人叹服。对员工培训给予这么大的投入,充分表现出国泰对员工的承诺之重,眼光之长远,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和影响。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崭新美丽的培训学院。平安金融培训学院的使命和第一要务,是将知识转化为员工的价值,成为成就我们共同事业梦想的平台。
十年前的梦想和希望,我们终于实现了。对于未来,我们还有更高更远的期望和抱负。立足于现有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目标,我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一定做得到,我们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马明哲在平安金融学院的讲话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