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溶白醋的溶液显酸性,与酚酞不变色,食盐水溶液呈中性遇酚酞也不会变色,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遇酚酞会变红,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的溶液中吹气时由于氢氧化钙不断转化成碳酸钙而消耗,红色会逐渐消失. 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色;红色逐渐消失,溶液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3.(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2分)
(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被吸附体积也最大;氯气的沸点最高,被吸附体积也最大。故可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 (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表中提供数据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1)有大量晶体出现(2)检验气体的纯度(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4)氧气的含量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当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晶体蒸干;(2)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3)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4)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未见钢丝棉燃烧,然后将钢丝棉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钢丝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分析影响这个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氧气的含量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 乙烯+水 25.二氧化碳+氢气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其文字表达式
一定条件?? 乙烯+水。 为二氧化碳+氢气 ???考点: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的书写。
点评: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认真分析所给信息,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C;(2)CO(3)CO2+C
2CO,吸热。
一定条件【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甲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两种不同的物质,并且甲是常见的黑色固体,说明甲为炭,乙和氧气反应生成丙,所以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又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丁是碳酸;
联系地址:北京市房山区星城北里综合办公楼(学科网) 邮政编码:102413 电话:010-58425255/6/7 传真:010-89313898
第 11 页
(2)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乙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找准解题突破口,然后利用顺推或逆推或两边向中间推的方法得出答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1)CaCO3+2HCl==CaCl2+H2O+CO2↑ (2)烧瓶;(3)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①85%; ②7.3%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和化学计算的综合题,通过图示可知,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溶液中,理由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5和图7装置相比.利用图5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主要的不足是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表格分析可知,5g的盐酸能反应掉碳酸钙0.5g,所以原来的石灰石是2g,杂质是0.3g,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7g/2g×100%=85%,第一次反应消耗碳酸钙0.5g,据此代入方程式计算即可。
(1)CaCO3+2HCl==CaCl2+H2O+CO2↑ (2)烧瓶;(3)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①85%; ②设第一次反应中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0.5g x 100/73=0.5g/x X=0.365g
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65g/5g×100%=7.3% 考点:实验室制取、净化、收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联系地址:北京市房山区星城北里综合办公楼(学科网) 邮政编码:102413 电话:010-58425255/6/7 传真:010-89313898
第 12 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河南省信阳市羊山中学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巩固训练题:碳和碳的化合物(含解析)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