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帝王野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政管理学

1、行政学的历史演进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

(2)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

(3)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管理内容增加,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 (4)管理科学的产生为行政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5)英国文官制度(merit system)、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

2、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 (一) 传统管理时期(1900-1930) “科学管理”、“X理论时期”

(1)1911年: F.W.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以效率为中心。

时间动作分析;

工作定额:单位时间里工人完成的工作量;

标准化管理:将计划和执行分开,成立“计划室”,完成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

职业培训: 计件工资制;

职能分工:管理阶层的出现:所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精神革命

(2)1916年:法国“管理理论”之父,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理论; 法约尔管理14原则:

A.分工:减少浪费、增加产出,培训人员;

B.权力:实行正式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强调权责一致;个人权力,个人的智慧、经验、道德品质、领导能力等;

1

C.纪律:建立以服从和尊重为基础的组织和雇员间的关系,有力的领导,有明确的协议、审慎的制裁;

D.指挥:每个下属只能有一个上司,双重领导对权力、稳定、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

E.指导:组织只能有一个计划、一个目标、一个负责人;组织应集中精力,协调力量,统 一行动;

F.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消除无知、野心、自私和懒惰等人性弱点; G.报酬:合理报酬机制是为了体现雇员的价值以及增强其积性;

H.集权: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权力最终归属最高领导者;集权并不表明制度的好与坏,具有相对性;

I.等级链:权力线,组织从上而下形成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渠道;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传递信 息的途径。跳板原则:允许横向进行交往和联系,但各方都需同意且上级随时了解情况才可以,兼顾纵向统一原则和横向联系原则;

J. 秩序:工作应严密安排,形成有序工作规范;

K. 平等:人格平等而非职位平等,以此构建人际关系的基础 L.稳定:制定稳定的用人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M.主动性:诱导和劝告组织中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N.团队精神: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凝聚力;

法约尔组织原则:15名员工需要1名管理人员,往上各级则均以4:1的比例为基础,如60人需4个管理人员和1个上司;管理幅度和层次问题; (二)行为科学时期(1930-1960) (1)1927-1932年:哈佛大学E.梅奥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行为科学核心内容:人际关系学

A.行为科学的由来: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福特基金会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研究计划 B.行为科学的发端:

1927-1932年: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实验”

a.第一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和云母剥离室实验。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工时

2

长短、身体状况等)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原因,工人的情绪; b.第二阶段:访谈实验。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参与管理是提升士气的关键;

c.第三阶段:绕线机组实验。证明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 行为科学三原理:

1、人是社会人,而非仅仅是经济人。 2、企业中普遍存在非正式组织

3、领导能力在于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社会需求之间实现平衡。 (2)1940年:A.H.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理论》1943年 (3)1952年:赫茨伯格: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4)1960年:D.麦克雷戈:的“X-Y理论”:反映了人性论的基本问题 。《企业的人性面》

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好逸恶劳、不负责的,应以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Y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并非都是天生厌恶工作、而是勤劳和负责的,关键在于引导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5)威廉.大内: Z理论;(人性善与恶)

A.“X理论”和“Y理论”各有千秋,但都失偏颇; B.人既非绝好也非绝坏人是人性和兽性结合体; C.管理方法应权变,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6)卢因:团体动力学; (7)弗洛姆:期望纪律模式理论 (8)斯金纳:强化理论; 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的特点:

A.侧重行政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忽视外界环境对人员的影响; B. 注重个别具体的事实研究,忽视整体和系统视角研究; C.把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行政学,重视人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三)系统理论时期(1960-至今):“Z理论时期”

(1)孔茨:1961年〈管理理论丛林〉,“丛林混战”,有关管理的术语、定义、

3

假设漫天飞舞,造成了理论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混乱,为整合各种理论,出现了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 (2)1964年,伊斯顿:

《政治学的革命》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同等重要,反对价值中立,主张后行为主义。

(3)1937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

整合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偏颇,用动态、开放、联系的思想和方法取代之,倾向于“原则性”而非“技术性”。

(4)菲德勒:权变理论,“权宜通达,应付变化”。

在承认系统论的基础上,否认存在“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切取决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5)如下的生态行政学。

3、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合理合法化权威) “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科层组织;

(一)官僚模型:表明组织设计的规范和特点:完整的组织结构、分工与权责体系、职位稳定、人员公开选拔、人员绩效管理、非人格化 (二)组织的基础:权力

(1)传统权力:世袭而来,来自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个人明确而特殊尊重,如英、日的皇室;

(2)超人权力:个人奋斗而来,来自领导者的意志和强制性权威;政治领袖;宗教领袖

(3)法定权力:选举而来,来自法律和社会契约; 这种权力构成了官僚组织的基础

4、生态行政学(行政管理是生态行政学) 生态系统,政府和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

(一)高斯(首先提出):1936年《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947年《公共行政的政界》

4

(二)雷格斯1961年《生态行政学》:生态模式集大成者 划分各国行政模式, 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 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

绕射型的工业型三类,各国应结合国情选择;

5、菲德勒:权变理论,“权宜通达,应付变化”。

在承认系统论的基础上,否认存在“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切取决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6、中国近现代的行政理论

孙中山:“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7、 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生态学基本思想)

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性质、结构、功能及运行方式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其内容包括: (1)行政环境是指对行政系统产生各种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2)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3)行政环境的具体性和差异性。 二、行政环境的特征

(1)广泛性 :气候、资源、人口、民族,阶层、传统、科技; (2)复杂性 :要素之间交叉,关联复杂; (3)差异性 :国家间、地区间、部门间的差异; (4)多变性 :行政系统内外部各种要素变化;

8、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一、行政生态学研究范围

(1)探讨各国特有社会文化及历史因素如何影响和塑造该国的公共行政;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11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