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透析室工作制度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九夏微凉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污染物 钙 镁 钠 钾 氟 氯(自由态) 氯胺 硝酸盐 硫酸盐 铜、钡、锌 铝 砷、铅、银 镉 铬 硒 汞 锑 铍 铊

1透析用水

允许的最大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 2(0.1mEq/L) 4(0.3mEq/L) 70(3.0mEq/L) 8(0.2mEq/L) 0.2 0.5 0.1 2.0 100.0 每种0.1 0.01 每种0.005 0.001 0.014 0.09 0.0002 0.006 0.0004 0.002 透析用水的水质情况每年测定一次,需符合AAMI标准;每天检查反渗水电导度(允许范围<10us),以上检查结果要登记并保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要提高检测频率;如果确定水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要停止使用。 2透析液

透析液必须由浓缩液加反渗水配制。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A液不得自行配置;B液必须由专人负责配置,现配现用,一人一用,且有人员进行核查,并签字登记;在线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B液必须用干粉。 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要求

(一)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二)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三)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四)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五)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接触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流感、炭疽、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脑、白喉、百日咳、腮腺炎、风疹等。

一般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做好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隔离工作

2、进行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做好个人防范。

3、正确使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不可将口罩折叠,放在工作衣口袋再次使用。

4、注意病房自然通风对流,保持室内、外空气交换。

5、给每个病人诊、治前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及不同部位护理操作前后均应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进行操作。

6、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洗手,使用液体皂。

7、无人情况下,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min.有人情况下,可进行空气动态消毒。

8、呼吸机治疗装置在使用后应及时清除污染物,预处理后清洗干净再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二)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常见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有AIDS、HBV、HCV、HDV、HGV、TTV、EB病毒感染等,一般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对血液、体液采用标准预防。

2、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3、皮肤有可能与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粘膜或可能被上述物质污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

4、存在血液或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腔或其他粘膜时,应戴防护眼罩和口罩。

5、接触病人前后应采用非接触式水笼头洗手。

6、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7、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吃喝、吸烟。

8、凡与血液及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物表均应消毒。 9、个人防护设施离开工作场所应立即除去。

10、医务人员手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或操作时,不慎使皮肤被刺伤,应立即用水冲洗10分钟,并报告感染科,实时追踪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抗体检测一次。

(三)经消化道传播疾病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接触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轮状病毒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应早期发现病人、病原携带,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注意饮食卫生,接触每位病人每项操作前后洗手。

3、改善医务人员生活条件和营养条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必要时采取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 (四)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的携带与感染等。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按统一的规程进行监测,早期检出带菌者,医院应加强对新入院及易感者的检查。

2、病人收入隔离室,同种菌感染病人可同居一室。

3、对医务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如带手套、穿隔离衣,注意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4、检查每一病员前后必须用消毒水洗净双手。 5、污染物品应消毒后弃去。 6、每日严格进行病室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1、医职员工必须接受院感科举行的安全知识培训或各科自主举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2、工作期间,按规范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渗透围裙、胶鞋、可能发生喷溅或进行动脉穿刺时戴面部防护罩。

3、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针头使用后禁止套上针帽、折弯、损坏或者用手摆弄针头、刀片;用过的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必须毁形或丢弃于耐刺,防渗漏的收集盒内。

4、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粘膜有破损时须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

5、掌握洗手指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安全处置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分类、处置,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须戴厚质乳胶手套,穿防护衣,胶鞋,必要时戴护目镜。

7、护理人员在进行化疗药物配制或接触其他化学性废物时,应戴纱布口罩外戴一次性口罩,戴双层手套,必要时穿围裙;割安瓿时使用纱布围绕安瓿颈部;抽取药液时,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在瓶内进行排气后拔针;如药液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接触化疗药物的一次性用具,统一放置并焚烧处理。

8、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处理,防止污染扩散。

9、正确掌握锐器伤HIV、HBV/HC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伤口旁端轻轻挤压)→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粘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0.5%碘伏、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体跟踪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用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

锐器伤HIV、HBV/HCV正确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伤口弯端轻轻挤压)→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15分钟(粘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0.5%碘伏、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体跟踪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用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

医院职工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1. 医职员工在工作期间应严格穿戴,实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加强自身防护。

2.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3. 遵照六步洗手法严格认真洗手。

4. 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分类、运送、处置医疗废物。 5. 在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性物质时,按相关规定执行。

6. 保持身体健康,必要时进行健康检查。出现严重感染疾病时,应受到工作限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透析室工作制度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透析室工作制度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16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