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5.4 添加好友、删除好友、修改个人资料模块 .................................................... 20 5.5 发送和接收消息模块 ..................................................................................... 21 5.5.1 聊天流程 .................................................................................................. 21 5.5.2发送和接收消息 ........................................................................................ 22 5.6 关闭客户端 .................................................................................................... 23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25
6.1 系统测试案例 ................................................................................................ 25 6.2 测试结果和分析 ............................................................................................. 25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29 参考文献 .................................................................................................... 30 致 谢 ....................................................................................................... 31 附 件 ....................................................................................................... 3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目前已经处于信息时代。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了多种途径。不仅可以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还可以借助于一些先进的工具如电话、网络等实现远程交流。人们最为熟悉的QQ就是实现远程交流的应用典范。针对企业的专业化即时通讯也迅速成长,具备安全性和多用途的互动办公通讯软件平台随之诞生,它们大都集成文字、声音、视频、屏幕、即时邮件、文件共享与下载的诸多功能,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并且即时通讯技术有将无线通讯融入计算机网络的趋势,其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本课题研究的是支持内部网络交流的系统——网络即时通讯系统。
1.2 课题研究背景
即时通讯系统是一种非常便捷的网络通讯技术,利用互联网建立起网络虚拟环境,通过计算机键盘或无线设备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信息交流,成为一种提供公共通讯、商务通讯及商务合作的新媒介,同时也弥补了传统通讯形式的不足,尤其是电子邮件及语音通信方面的不足。即时通讯工具在实现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文字交流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它还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工作中各种信息进行处理。随着即时通信普及,全球即时通信用户的数量也不断增长。
目前即时聊天系统种类众多,功能也较为齐全,但MSN、QQ等公共消息系统,由于聊天对象及内容的不可控,若在企业内部使用,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本文所研究的即时通讯系统的应用目标定位于企业内部网络,将自己的服务器端安装在企业内,并且人员的创建是由系统管理员来完成,因此很好的解决企业或单位的信息沟通及协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在该系统中,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利用该通讯系统随时随地发送文字消息,系统包括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支持局域网和Internet。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可以在内部网覆盖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即时交流,帮助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工作。
即时通讯带给了更大的互动性,人们在交流彼此的看法、意见时,发现采用你来我往的方式达到的效果最为明显。这就体现了互动性。通过使用及时通讯系统,大家不需要借助其它额外的工具,
1
安康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就可以在线实时地交流工作,即时通信软件是网络软件的一个重要应用,构造的成本低、实时性好、网上交流平台便捷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普及性,使其成为了在互联网上和他人联系的重要方式,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推动政府机构、大型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建设!因此开发该类型即时通讯软件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 系统开发语言选择
经过认真的讨论分析,最终决定选择纯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来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下面对Java语言作简要介绍。
Java是一种简单、多线程、安全、容易适用、可移置、面向对象、高性能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面向对象:面向对象技术可以提高模块化程度和重复使用率,缩短软件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
安全性:Java提供了许多安全机制,是一种能应用于网络和分布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
多线程:Java具备内建的多线程功能使各线程并发、独立执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平台独立:平台独立是指程序不受操作平台限制可以应用于各种平台。Java源程序经过编译后能够生成字节码文件,字节码和具体的计算机无关。计算机安装能解释执行字节码的JVM就能执行字节码文件实现了Java的平台独立性。
执行效率: Java程序的开发通常需要经过编写源程序、编译生成字节码和运行三个过程。这一编译过程同C/C++的编译有些不同,C编译器编译时,该代码是为在某一特定硬件平台运行而形成的,在编译过程中,编译程序通过查表将所有对符号的引用转换为相应的内存偏移量,以保证程序运行。而Java编译器却不将对方法和变量的引用编译为数值引用,也不确定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内存布局,而是将这些符号引用信息保留在字节码中,由解释器在运行过程中创立内存布局,然后再通过查表来确定一个方法所在的地址。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包括编译、下载、解释和执行几个部分。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Java的运行效率。
(2) 系统架构
经过分析,我采用的软件架构是C/S架构, C/S就是指客户机
2
第一章 绪论
/服务器模式,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完毕后,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服务器,形成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具体的讲,就是在主机终端模式中,把原来全部集中在主机部分的任务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仍然保留在主机上的负责集中处理和汇总运算,成为服务器;而另一部分是下放到终端的部分,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称为客户机。相对于以前的模式,C/S模式最大的改进是不再把所有软件都装进一台计算机,而是把应用系统分成两个不同的角色和两个不同的地位,一般在运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上安装服务器端程序,而在一般的PC上安装客户机程序,这样就可以把主机端的一部分工作放在客户机端完成,从而减轻了主机的负担,也增加了系统对用户的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的,是一种逻辑的联系,因此在物理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是易于扩充的。
(3) 信息通信技术
本系统实现信息通信主要是用Socket来实现的,Socket是网络编程中最常见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可以想象一条虚拟的电缆工作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两台计算机都有一个Socket,也就是端口,电缆插在两台计算机的Socket上,一台计算机上的Socket同另一台计算机通话创建一个通信信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信道在两台机器之间发送数据。用该模式编程时,服务器端有一个进程或多个进程在指定的端口等待客户来连接,一旦连接成功,便按设计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客户端向服务器端提出连接请求,连接之后进行通信。
1.4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是通过java语言以及局域网实现一个QQ聊天系统。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课题背景,阐述了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概述了项目设计实现所要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第二章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即时聊天消息的功能需求,即时消息的协议需求,即时信息加密和鉴别等通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第三章介绍了系统设计,即时聊天系统的实施原理,软件设计流程,功能模块划分;第四章介绍了数据库的概要设计;第五章详细设计,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注册处理模块,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聊天信息发
3
安康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送与接收;最后一章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指出了工作中的不足。
4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毕业论文终稿1-09级-电子信息程(2)班-李毅113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