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余永维 杜柳青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6期
摘要:结合我校新设专业及学生择业背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在校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以“伺服系统设计”内容为例,进行了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统一案例不同能力培养的教改阐述,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伺服系统;案例教学;机械电子工程;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96-02 一、课程背景与学生就业面向
伺服驱动及其技术是机床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相关机械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工业发达国家比较关注的关键技术。我国从1980年起,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迄今在伺服系统构建与设计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高校也纷纷开展了伺服驱动相关研究。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以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专业。学院于2010年,通过广泛调研,参考国内多所重点大学课程设置,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了《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2016年,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生新专业,开设了针对本科生的《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
由于重庆作为直辖市和全国汽摩产业重镇,庞大的人才需求和汽摩地域特色,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择业的主战场和优势领域是重庆地区庞大的汽摩产业和装备制造业[1,2]。因此,我校的《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无论针对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重点将向汽摩产业与装备制造业方向偏重,通过与企业工程案例紧密结合,以面向装备制造业和汽摩产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为企业服务,是本课程建设改革的重点方向。同时,结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同一案例不同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3]。
二、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比较
针对本科生的《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选用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钱平主编的《伺服系统(第2版)》,其在着重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的同时,注意实际应用;针对研究生的《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选用教材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张莉松主编的《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第3版)》,该教材曾获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