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之比较研究
第一章:语义对比分析
2.1 相同点
汉语动词虽然没有复杂的形态变化,但可以通过它后面的动态助词表示时态。 “着”、“了”、“过”都具有动态助词的语义特征:通常用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后面,表示动作的时态。如:
(1)小李在屋子里看着书。 (2)他吃了饭就走了。 (3)他去年来过北京。 2.2 差异
动态虽然跟时间有关,但并不从属于“时”的范畴。它主要表示动作的进程和状态的变化,说明动作和状态在某一时间内的种种情况。 表示动态的基本概念有两个:持续性和间断性。在语法上,前者称为“进行”,后者称为“开始”或“完成”。动作、状态的进程和变化基本上如下:
开始→进行→完成
虽然“着”、“了”、“过”都属于动态助词,但三者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其中,动态助词“着”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表示动作或形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状态。深入分析,三者的语义特征具体如下如下: 2.2.1 助词“着”的语义特征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持续。如:
1
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之比较研究
(4)当他救出10名群众后,得知有一名要参加高考的女学生还被困在一幢楼上,他立即撑着小船赶去。(中国青年报)
(5)二十六年元旦,是开征所得税中在存款利息所得的日子;其他营利事业所得,自由职业者及其从事各业者之薪给报酬所得以及公司债券股票之利息所得,都在准备着开征。(崔敬伯的《中国财政之划时代的展开》)
(6)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不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恰恰相反,生产力已经增长到这种关系所不能容纳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在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力一开始实行打破这种障碍时,就使得全部资产阶级社会陷于混乱,就使得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吴大琨的《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看今日美国的经济危机》)
(7)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量减少着,劳动生产率降低着,独占资本的总和削减着,惟美国则一切都大大增加,益形强大。(非昔的《美国经济危机的展望》)
“着”表示某种状态或方式。如:
(8)在当前的劳动报酬中,如果包含着过去劳动的报酬,那就是一劳多酬,这是同按劳分配原则直接相抵触的。(徐永禄的《按劳分配是否包括按过去的劳动分配》)
(9)《纽约时报》最近哀叹:“整个西欧虽然有物质繁荣,然而却存在着一股模糊的不安的暗流。”(张赓辰的《“繁荣”的另一面》)
“着”表示在动作进行中出现了另一动作。如: (10)我想着想着就懂了。
“着”还表示过去进行或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进行的动作。如:
(11)钱搂足了的走了,刮地皮的又来了??,新陈代谢,连续不断,永远繁衍
着,繁荣着。(邢院的《生女伶》)
2
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之比较研究
2.2.2 助词“了”的语义特征
与助词“着”的语义特征不同,助词“了”表示完成。如:
(12)孩子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孤儿,美帝国主义炸死了她的父亲!(吕继芳的《是朋友,是亲人!》)
(13)南京军区某军械仓库的官兵接到告急电话,立即组织了42名官兵和3台解放牌卡车,奔赴决口抢险,排人墙、运土石、装沙包、垒草袋,一切都是在摸黑中进行的,他们以子弟兵的忠心,夯实了决口,保卫了福州市。(中国青年报)
(14)一年来,我国数千万残疾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又有了新的提高,整个残疾人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人民日报)
“了”既表示完成,又表示变化。如:
(15)工人们议论开了,他们说,过去干活有咱,庆典哪轮得到咱工人,今天,厂长把咱真当成了主人,咱也不能含糊,干不好,别说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厂长这杯酒!(人民日报)
(16)而后又在区、乡干部的协助下,又继续奋战了六个多小时,把洲上群众在洪峰到来之前,全部转移到了岸上安全的地带。(中国青年报)
“了”还表示实现。如:
(17)南京军区某军械仓库的官兵接到告急电话,立即组织了42名官兵和3台解放牌卡车,奔赴决口抢险,排人墙、运土石、装沙包、垒草袋,一切都是在摸黑中进行的,他们以子弟兵的忠心,夯实了决口,保卫了福州市。(中国青年报)
(18)某报周末版在名人专访一栏里,记述了一位当今歌坛大红大紫日进斗金的女歌星,极翔实地描绘了她出生时的“盛况”。(中国青年报)
“了”既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又表示一种确定的语气。如:
3
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之比较研究
(19)水退了?? 2.2.3 助词“过”的语义特征
助词“着”表示进行态、“了”表示完成态,助词“过”却表示动作完结。如: (20)吴旦只有一个儿子,叫霖起,是康熙丙寅年的拔贡,做过一任江苏赣榆县的教谕,这就是吴敬梓的父亲。(吴小如的《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21)那次,他跟随一位中医老大夫来为总理看病,总理从床上起来迎接他们,问身边工作同志:\大夫他们吃过饭了吗?(赵淮青的《中南海畔海棠红》)
(22)仅念过三年小学,以后就失学了。(曾卓的《申信子》)
“过”还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或存在某种状态,但现在动作已不进行或状态已不存在。如:
(23)鲁迅从来没有像当时某些人那样,幻想过任何帝国主义会成为中国的\友邦\,他揭穿了一切\友好\、\帮助\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来到中国的真实目的:\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然彼不惮重茧,入吾内地,狼顾而鹰睨,将胡为者。(乐黛云的《五四以前的鲁迅思想》)
(24)梁先生对于这发掘报告,除了自己撰述几章之外,还对全部原稿都细加审阅和修改过,他又另撰《龙山文化》一文,是迄今为止的介绍龙山文化的最精辟的一篇论文(见著作目录第八种)。(夏鼐的《追悼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
(25)六年级甲班有个小诗人,叫李祥瑞,他的诗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朱布生的《怎样教育儿童》)
小结:虽然“着”、“了”、“过”都属于动态助词,都常用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或形容词后或可与时间副词连用后面,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动作的时态,但三者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其中,动态助词“着1”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着2”主要表示动
4
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之比较研究
作正在进行;“了1”表示动作已完成或实现,“了2”主要表示事态出现变化;“过1”表示动作完结,“过2”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状态但已不存在了。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之比较研究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