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年试验检测员考试习题集 (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30 本文由毕竟终归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记经过5S锥的入土深度h1,4改变接触位置,重复一次,得h2,取平均值,两次误差为0.5mm。5去掉锥尖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测定其含水量,计算含水量平均值ω。6重复步骤,对其他两个土样进行试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与含水量。结果整理:在二级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量ω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为纵坐标,点绘a、b、c三点含水量的h-w图,连此三点,应呈一条直线,如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a点与b、c两点连成两条直线,根据液限(a点含水量)在hp-w1图上查得hp,在以此hp再在h-w图上的ab及ac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a值连成一直线,当差值大于2%时,应重做。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多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根据液限,通过hp-w1关系曲线,查得hp,再由h-w图求出入土深度hp时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

击实的作用、适用范围、仪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击实是对土颗粒重新排列紧密,使土在短期内得到新的结构强度。击实试验求取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击实试验分轻型和重型两类。小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适用范围:细粒土,不适用于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仪器:标准击实仪,烘箱,干燥器,天平,台称,圆孔筛,拌和工具等。

(1)干法制样:将代表性土样风干或在低于50℃温度下烘干,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筛(筛号视粒径大小而定)拌匀备用。测定土样风干含水量w。,按土的塑限估计最佳含水量,并依次按相差约2%的含水量制备一组试样(不少于5个),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按确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称好的m0质量的土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预定mw的水量,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装人塑料袋内静置备用。静置时间对高液限粘土不得少于24h,对低液限粘土不得少于12h。

(2)湿法制样:对天然含水量的土样过筛(筛孔视粒径大小而定),并分别风干到所需的几组不同含水量备用。

试验步骤:⒈根据工程要求先轻或重型击实,根据土的性质选择干土法或湿土法。⒉将击实筒放在坚硬地面上,取制备好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击数 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第一层完毕后进行拉毛。然后在装入土于击实筒中,重复进行上述方法,完成其余各层击实。小试筒不高出5mm,大试筒不应高出筒顶6mm。⒊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版,擦净外壁,称量,准确为1g。⒋用推土器取出筒内试样,从中心处取样测含水量,计算到0.1%。

注意事项:1)对高含水量粘质土进行击实时,应采用湿土法比较符合实际。2)根据试验类型不同,合理采用干土法和湿土法准备试样。3)根据工程具体要求,按击实试验方法种类中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击实。4)土中夹有较大颗粒,试验规定要过38mm筛,用大筒试验,近似的用公式校正,最佳含水量校正时不考虑细吸水率。结果整理 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pd。以干密度pd为纵坐标,含水量w为横坐标,绘pd-w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当试样中有大于25mm(小筒)或大于38mm(大筒)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25mm或38mm颗粒,并求得其百分率P,其百分率不应大于30%,把小于25mm或38mm部分作击实试验,对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与土的击实试验有什么不同?1)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超过40mm2)试验浸润后才加水泥,并应在1h时内完成击实试3)试料不得重复利用4)含水量的测试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测试方法5)备料过程包括做矿料配合比设计6)击实过程含水量递增视情况而定“当稳定粗、中粒土时含水量递增约为(1.0-0.5)%”

室内CBR试验1)试样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用木碾捣碎,但应尽量注意不使土或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土团均应捣碎至通过5毫米的筛孔。用38毫米筛筛除大于38毫米的颗料,并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数,将已过筛的试料按四分法分成4份。每份质量6千克,供击实试验和制试件之用。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2称试筒本身质量(m1),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将垫块放入筒内,并在垫块上放一张滤纸,安上套环。(3将1份试料,按规范规定的层数和每层击数,求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4)将其余3分试料,按最佳含水量制备3个试件,将一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按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拌匀后密闭浸润备用。制每个试件时,都要取样测定试料的含水量。(注:需要时,可制备三种干密度试件。如每种干密度试件制3个,则共制9个试件。每层击数分别为30、50和98次,使试件的干密度从低于95%到等于100%的最大干密度,这样,9个试件共需试料约55千克)(5)、 将试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按规定的分层和击数进行试样的击实,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每层试样的击实,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筒高10毫米。(6)、 卸下套环,用直刮刀沿试筒顶修平击实的试件,

表面不平整处用细料修补。取出垫块,称试筒和试件的质量(m2)。7)泡水测膨胀量的步骤如下:(1)在试件制成后,在试件顶面的放一张好滤纸,并在上安装附有调节杆的多孔板,在多孔板上加4块荷载板。(2)将试筒与多孔板一起放入槽内(先不放水),并用拉杆将模具拉紧,安装百分表,并读取初读数。(3)向水槽内放水,使水自由进到试件的顶部和底部。在泡水期间,槽内水面应保持在试件顶面以上大约25毫米,通常试件要泡水4昼夜。(4)泡水终了时,读取试件上百分表的终读数,并计算膨胀量。(5)从水槽中取出试件,倒出试件顶面的水,静置15min,让其排水,然后卸去附加荷载和多孔板、底板和滤纸,并称量(m3),以计算试件的湿度和密度的变化。8)贯入试验:(1)将泡水试验终了的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调整偏球座,使贯入杆与试件顶面全面接触,在贯入杆周围放置4块荷载板。(2)先在贯入杆上施加45N荷载,然后将测力和测变形的百分表的指针都调整至零点。(3)加荷使贯入杆以1--1.25mm/min的速度压入试件,记录测力计内百分表某些整读数(如20、40、60)时的贯入量,并注意使贯入量为250x10-2毫米时,能有5个以上的读数。因此,测力计内的第一个读数应是贯入量30x10-2毫米左右。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采用10mm~20mm的颗粒作为标准试样,并在气干状态下进行试验。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试样中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约3kg的试样3份备用。试验步骤1 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筒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正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离盘底的高度应控制在100mm左右。2 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块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块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在3min~5min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称其质量(m0),用孔径为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m1)。 碎石或砾石的压碎指标值按式Qa=(m0-m1)/m0x100计算,准确至0.1%。对多种岩石组成的砾石,如对20mm以下和20mm以上的标准粒级(10mm~20mm)分别进行检验,则其总的压碎指标值Qa按式Qa=(α1Qa1+α2Qα2)/(α1+α2)x100计算。 常;(2)称取试样25g,置于负压筛中,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开动负压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筛盖使试样落下;(3)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水筛法:(1)筛析试验前,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位置,使其正常运转。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宜控制在50mm。(2)、称取试样25g,置于水筛中,先用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在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待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水泥净浆标稠的试验步骤(维卡仪法)准备工作:(1)试验前必须做到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2)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3)搅拌机运行正常(4)净浆搅拌机的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

水泥砂浆的拌制1)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拌制,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2)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3)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测定步骤:(1)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以置于玻璃板上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2)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竟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3)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 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4)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5)以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6)拌合水量为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7)重新调整用水量,若距底板大于要求,则要增加用水量;若距底板小于要求,则要减少用水量。(代用法):(1)水泥净浆的制备。先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用湿布湿润,倒入拌和用水。然后称取500g待测水泥,在规定的5~10s中加入到锅内,小心防止有水或水泥溅出。将搅拌锅安置在搅拌设备上,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伴15s,再高速搅拌120s后停机。(2)代用法水量多少可通过调整用水量法和固定用水量法两种方式来确定,如发生争议时以前者为准。(3)在采用调整用水量方法时,水泥称取500g,先按经验确定一个水量。按标准方法拌好后,立即将水泥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保证水泥浆装填密实,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调整试锥锥尖正好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固定螺丝。稍过片刻,突然放松螺丝,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当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mm。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4)以试锥下沉深度为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时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和水泥质量的百分率计。如下沉深度在要求范围

之外,则需另称取水泥试样,改变用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试锥下沉深度达到28mm±2mm时为止。(5)采用固定用水量方法时,水泥用量不变,仍是500g。而拌和用水量固定采用142.5ml。按上述调整用水量法操作步骤测定之后,根据试锥下沉深度S(mm)按下式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P=33.4-0.185S。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用水量法测定。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检测方法:1.试件成型(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2)胶砂组成:水泥与ISO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每锅胶砂材料组成为水泥450g,ISO砂1350g,水225ml。(3)胶砂制备:将水加入锅中,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并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2个30s开始的同时将砂子加入。停拌90s。在停拌中的第一个15s

结果。如不足6个时,取平均值。试验程序 (1)抗折强度测定将试体—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2)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试验用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 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工作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其使用范围1)坍落度法:适用于集料粒径不大于31.5(40)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和物. (2)维勃稠度试验:适用于集料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值小于10mm的塑性混凝土、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以及维勃时间在5S-30S之间的干稠性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1)砂率过小,砂浆数量不足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产生离析和流浆现象;(2)水灰比;(3)单位用水量;(4)原材料特性

水泥砼试件成型与养护方法: l.试件的成型 (1)将试模装配好,检查试模尺寸,避免使用变形试模并在试模内部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2)、在装入试模前,应取少量拌合物代表样,在5min内进行坍落度试验,认为品质合格后将拌好的拌合料在15min内装入试模,进行捣实工作。(3)捣实工作可采用下列方式: ①振动法。当坍落度大于25mm且小于

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坍落后的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5、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必要时,宜测坍落度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每次需换一次新的拌和物,如两次结果相差20mm以上,须作第三次试验,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上时,则整个试验重作。6、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并作记录。棍度: 上:表示插捣容易; 中:表示插捣时稍有石子阻滞的感觉; 下:表示很难插捣; ②含砂情况,按拌和物外观含砂多少而评定,分多、中、少三级。 多:表示用馒刀抹拌和物表面时,一两次即可使拌和物表面平整无蜂窝; 中:表示抹五六次才使表面平整无峰窝; 少:表示抹面困难,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现象。 ③粘聚性:观测拌和物各组成成分相互粘聚情况。评定方法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上锥体一侧轻打,如锥体在轻打后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则表示粘

不宜大于中限值OAC20.3%。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⒈准备工作:⑴在60℃下试验轮接地压强为0.7Mpa±0.05Mpa。⑵试件成型连同试模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不得少于12h。对聚合物改性沥青宜放置24h,但在室温中不得长于1周。⒉试验过程:⑴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60±1℃恒温室中保温5h ,不得多于24h,在试验轮不行走的位置上粘贴一个热电隅温度计,以检测试件温度。⑵将试件连同模放在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与试件碾压或行走方向一致。开动车辙变形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反复行走1h或最大变形25mm时为止,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

沥青混台料马歇尔稳定度准备工作①制备符合要求的马歇尔试件,一组试件的数量最少不得少于4个。②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用卡尺测量试件中部的直径,用马歇尔试件高度测定器或用卡尺在十字对称的4个方向量测离试件边缘10mm处的高度,准确至O.1mm,并以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度。如试件高度不符合63.5mm±1.3mm或95.3mm±2.5mm要求或两侧高度差大于2mm时,此试件应作废。③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试验温度,对粘稠石油沥青或烘箱养生过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为60℃±1℃。④将马歇尔试验仪的上下压头放入水槽或烘箱中达到同样温度。将上下压头从水槽或烘箱中取出擦试干净内面。为使上下压头滑动自如,可在下压头的导棒上涂少量黄油。再将试件取出置于下压头上,盖上上压头,然后装在加载设备上。在上压头的球座上放妥钢球,并对准荷载测定装置的压头。(2)试验步骤①将试件置于已达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保温时间对标准马歇尔试件需30~40min,对大型马歇尔试件需

45-60min。试件之间应有间隔,底下应垫起,离容器底部不小于5cm。②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

将自动马歇尔试验仪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或X-Y记录仪正确连接,调整好适宜的放大比例。调整好计算机程序或将X-Y记录仪的记录笔对准原点。(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将流值计安装在导棒上,使导向套管轻轻地压住上压头,同时将流值计读数调零。调整压力环中百分表,对零。③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加载速度为50mm/min±5mm/min。计算机或X-Y记录仪自动记录传感器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并将数据自动存入计算机。④当试验荷载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取下流值计,同时读取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及流值计的流值读数。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及步骤 表干法——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测定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②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5min,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蜡封法测定。③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ρf=(ma /mf-mw)xρw,取三位有效数字。蜡封法——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的测定⑴试验方法与步骤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当为钻芯法取得的非干燥试件时,应用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为空中质量,但不得用烘干法。②将试件置于冰箱中,在4~5℃条件下冷却不少于30min。将石蜡熔化至其熔点以上5.5℃±O.5℃。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浸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min,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③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将蜡封试件放入网篮浸水约lmin,读取水中质量(mc)。④用蜡封法测定时,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按下列步骤实测确定:1)取一块铅或铁块之类的重物,称取空中质量(mg);2)分别测定重物的水中质量(m’g)和蜡封后在水中质量(m’d)3)待重物干燥后,按上述试件蜡封的步骤将重物蜡封后测定其空中质量(md)及水中质量(m’d)4)计算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γp= md-mg/(md-mg)-(m’d-m’g).试件毛体积密度ρf=(ma /mp-mc-(mp-ma/γp)xρw,取三位有效数字。水中重法——沥青混合料表观密度的测定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O.5g或5g。②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待天平稳定后立即读数,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蜡封法测定。③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他试验时,也可用60oC±5 oC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ρa=(ma/ma -mw)xρw。

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方法(水煮法、浸水法)水煮法(适用于大于13.2mm粒径的粗集料)①将集料过13.2mm、19mm的筛,取存留在13.2mm筛上的颗粒5个,要求试样表面规整、接近立方体。用水洗净,在105℃的烘箱中烘干。用细线将试样集料颗粒逐个系牢,继续放入105℃的烘箱中加热待用。②石油沥青加热至130℃-150℃,将待用的集料试样浸入沥青45s,使沥青能够全部裹覆集料表面,取出并悬挂在试验架上,在室温下冷15min。③将盛水的大烧杯放置在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加热煮沸,在水微沸的状态下(避免有沸腾的气泡出现)将裹覆沥青的集料试样通过细绳悬挂于水中。保持微沸状态浸煮3min。④浸煮结束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集料颗粒表面沥青膜的剥落程度,并按提示的内容评定粘附等级。⑤同样试样平行试验5个颗粒,并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水浸法(适用于小于13.2mm粒径的集料)①集料过13.2mm、9.5mm的筛,取粒径9.5~13.2mm形状规则的集200g,洗净并在105℃的烘箱中烘干备用。②以标准方法取沥青试样放人烧杯中,加热至要求的拌和温度。③按四分法称取备用试样颗粒lOOg置搪瓷盘上,连同搪瓷盘一起放入已升温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5℃的烘箱中持续加热1h。④按每lOOg矿料加入沥青5g±0.2g的比例称取沥青,准确至0.1g,放人小型拌和容器中,放人同一烘箱中加热15min。⑤从烘箱中取出拌和容器,将搪瓷盘中的集料倒人拌和容器的沥青中,立即用金属铲均匀拌和l-1.5min,使集料完全被沥青膜裹覆。拌和完成后立即将裹有沥青的集料取20个,用小铲移至玻璃板上摊开,并在室温下冷却1h。⑥将放有集料试样的玻璃板浸人水温80℃±2℃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 min,并将剥离及浮于水面的沥青用纸片捞出。⑦由水中小心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的冷水中,仔细观察裹覆集料的沥青薄膜的剥落情况。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评定剥离面积的百分率,评定后取平均值表示。并以提示同样的方式评价沥青与集料的的粘附等级。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试样成型

1)准备工作(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①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沥青的运动粘度,绘制粘温曲线。当使用石油沥青时,以运动粘度为(170±20)mm2/s对的温度为拌和温度;以(280±30)mm2/s时的温度为压实温度。亦可用赛氏粘度计测定赛波特粘度,以(85±10)s时的温度为拌和温度;以(140±15)s时的温度为压实温度。②当缺乏运动粘度测定条件时,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适当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针人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高限,针人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低限,一般取中值。(2)将各种规格的矿料在105℃土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4-6h)。根据需要,可将粗细集料过筛后,用水冲洗再烘干备用。(3)分别测定不同粒径细集料及填料(矿粉)的表观密度,并测定沥青的密度。(4)将烘干分级的粗细集料按每个试件设计配比组成要求称其质量,在一金属盘上混合均匀。矿粉单独加热,置烘箱中预热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约15℃(石油沥青通常为163℃)备用。一般按一组试件(每组3-6个)备料,但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宜一个一个分别备料。(5)将沥青试样用电热套或恒温烘箱熔化加热至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备用。(6)用沾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套筒及击实座等;并置于℃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2)混合料拌制1)将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预热至拌和温度以上10℃左右备用。2)将每个试件预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适当混合后加入需要数量的已加热至拌和温度的沥青。开动拌和机,一边搅拌、一边将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1.5min,然后暂停拌和。加入单独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均匀为止,并使沥青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和温度范围内。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3)试件成型1)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用量(约1200g,当一次拌和几个试件时,宜将其倒人经预热的金属盘上,用小铲拌和均匀分成几份,分别取用2)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及套筒,用沾有少许黄袖的棉纱擦试套筒、底座及击实锤底面,将试模装在底座上(也可垫一张圆形的吸油性小的纸)。按四分法从四个方面用小铲将混合料铲人试模中,用插刀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10次。插捣后将沥青混合料表面整平成凸弧面3)插入温度计,至混合料中心附近,检查混合料温度。4)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的压实温度后,将试模连同底座一起放在击实台上固定(也可在装好的混合料上垫一张吸油性小的圆纸),再将装有击实及导向棒的压实头插却至室温后,置脱膜机上脱出试件将试件仔细置于干燥洁净的平面上,在室温下静置过夜(12h以上)供试验用。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及理论密度试验(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ma)(准确度根据选择的天平感量决定,通常为5g)。(3)挂上网篮浸人溢流水箱的水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使水晃动),浸水约1min,称取水中质量(mw)。4)计算物理常数(1)表观密度(2)理论密度 注: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在数秒钟内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于用此法测定,应改用表千法或封蜡法测定。

对于Ⅰ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表面较粗但较密实的Ⅰ型或Ⅱ型沥青混合料,使用吸水性集料的Ⅰ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对吸水率大于2%的Ⅰ、Ⅱ型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

冻融劈裂试验方法 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是将标准马歇尔试件分为两组,一组在25℃水温中浸泡2h后,测定劈裂强度;第二组饱水过程如下:常温下(约25℃)浸水20min,0.09MPa真空下浸水15min后恢复常压,-18℃冰箱中置放16h,60℃水浴中恒定24h,25℃水温中浸泡2h后,测定劈裂强度。测试劈裂强度时可在马歇尔仪上下各安装一根压条,压条宽度为12.7min,内侧曲率半径为50.8mm,压条两端均应磨平。将两压条对齐进行劈裂试验,然后按公式R=0.006287FT/h计算劈裂强度,

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和厂产品质量。此法也适用于旧路调查时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用此法抽提的沥青溶液可用于回收沥青,以评定沥青的老化性质。1)准备工作(1)在拌和厂从运料卡车采取沥青混合料试样,放在金属盘中适当拌和,待温度稍下降至100℃以下时,用大烧杯取混合料试样质量1000-1500g左右(m)(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用高限,细粒式用低限,中粒式用中限),准确至0.1g。(2)如果试样是路上用钻机法或切割法取得的,应用电风扇吹风使其完全干燥,置微波炉或烘箱中适当加热后成松散状态取样,但不得用锤击以防集料破碎。2)试验步骤⒈向装有试样的烧杯中注入三氧乙烯溶液,浸泡30min,搅拌使沥青充分溶解。⒉将混合料及溶液倒入离心分离器,用少量溶液将粘附物全部洗入分离器中。⒊称取洁净的圆环形滤纸质量准确到0.01g。⒋滤纸垫在分离器边缘上,加盖紧固,在分离器出口处放上回收瓶。⒌开动离心机,沥青溶液通过排出口注入回收瓶中,待流出停止后停机。⒍从上盖上孔中加入新的溶剂,数量大体相同,稍停3-5min后重复上述操作,抽提液成清澈的淡黄色为止。⒎卸下上盖,取下圆环形滤纸,蒸发干燥,放在105℃±5℃烘箱干燥,称质量。⒏将容器中集料仔细取出,空气中蒸发后,进行烘干,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质量(m1)⒐用压力过滤器过滤回收瓶中沥青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2013年试验检测员考试习题集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3年试验检测员考试习题集 (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72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