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三桂煤矿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 制: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2014年3月11日
会 审 记 录
部 门 编 写 签 名 时 间 会 审 意 见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风队 技术负责人 矿 长
探 放 水 设 计
第一章 水文地质情况及水情预测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安全条件分析
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水文地质资料
1、煤层开采范围与最低侵蚀基准面
该矿开采标高为+700~+1000m,矿区范围内C19煤层已基本采空, C23煤层在原三桂煤矿范围内3号勘查线以西及原利源煤矿范围内已开采完毕;C25煤层在原利源煤矿750m标高以上已基本采完,原华阳煤矿有局部已采;C15煤层仅原三桂煤矿范围内有局部开采。除上述煤层,其余煤层均未开采。
2、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之古蔺复式背斜北翼东段,地表地势总体为南东高、西北低,最高点为矿区东部岩垭口,海拔标高1160m;最低点为矿区北侧的滴水岩,标高+620.0m(为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达540m。矿井开采范围位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二)含、隔水层特征
区内含、隔水层相间出露,其含、隔水特征与区域基本一致,现就对煤层开采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含、隔水层特征叙述如下: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 (1)上亚段(T1f
1-2
1
)
多形成陡坡地形,分布标高420~1035m。该亚段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条件较差,主要受上覆飞仙关组二段风化裂隙水的渗透补给。据钻孔揭露,浅部以风化裂隙发育为主,深部溶蚀裂隙发育,但有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之势,富水性亦随之减弱。局部地段因补给条件较好,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富水性较强,并具有承压性。因此,该亚段为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
(2)下亚段(T1f
1-1
)
出露在反向坡上,标高425~1000m,受岩性和出露条件的限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能力较差。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并具有一定的
储水能力,深部揭露此段裂隙不发育,据勘探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冲洗液消耗量和回次水位变化不大。因此,总体上该亚段岩层富水性极弱,可视为隔水层。
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的顶板,呈狭长条带状展布在反向坡上,地表未见大的岩溶洞穴,以溶沟、溶蚀裂隙为主。据钻孔揭露,深部溶蚀裂隙及孔洞普遍发育,其发育程度受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据统计,侵蚀基准面以上钻孔见溶蚀裂隙、孔洞率达75%,以下达33%,且向深部减弱。
从简易水文观测和抽(注)水试验资料分析,长兴组地层裂隙大多不含水,其表现为钻孔回次水位下降,冲洗液全漏失,而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很小。因此,该组地层富水性弱。
综上所述,该组地层为煤系顶板溶蚀裂隙富水性弱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隔水层
由于受岩性的控制,浅部以风化裂隙为主,其发育深度10~15m,多发育在砂岩、粉砂岩之中,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中基本不发育。
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能力差,雨后大部分经地表流出,仅少量渗入地下储积于风化裂隙中。
据钻孔揭露,深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未见裂隙,简易水文观测,回次水位、冲洗液消耗量基本无变化;砂岩、粉砂岩偶有裂隙发育,回次水位有所下降,冲洗液消耗量略有增大。因此,该组地层基本不富水或富水性极弱,应视为隔水层。 4、二叠系下统茅口、栖霞组岩溶强含水层
该组地层岩溶发育,溶洞、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星罗棋布,峰丛、溶沟、溶槽、石芽、坡立谷、孤峰等岩溶地貌景观屡见不鲜。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沟谷水补给。地层浅部地下水以管道流的形式运动,深部富水不均,当溶洞、裂隙发育时,储积了
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而发育较差时,则富水性弱。
综上所述,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底板岩溶富水性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三)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主要断层为F9断层,该断层是区内切割煤系地层规模较大的主要断层,据钻孔揭露,该断层破碎带为1.5~6.0m,最大落差46m。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一般在见破碎带前后回次水位及冲洗液消耗量变化不大,但部分钻孔,如38~174号孔于断层附近冲洗液全漏失。因此,该断层富水性较弱,但具有一定的导水性。 (四)地表水
矿区内发育数条“ V”型季节性溪流,多为东南~西北流向,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流量变化较大,雨后流量猛增,雨后数日则干涸。
(五)地表、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后大部分地表水顺地形坡向排泄,汇集于冲沟之中,向矿区中部溪沟迳流,最后汇入石亮河。部分地表水沿岩层孔隙裂隙渗入地下,进入含水层,向深部迳流,部分沿导水裂隙渗入矿井。
(六)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顶板充水水源 长兴组灰岩含水层下距C13煤层20.30~26.80m,平均25.31m。C13
0
煤层平均厚1.51m,倾角<30,以“全部陷落”方法管理顶板,按下式计算煤层开采后冒落带(Hc)和导水裂隙影响带(Hf):
Hc=4M
Hf=100M/(3.3n+3.8)+5.1
式中:
Hc-煤层开采后的冒落带高度(m) M-可采煤层厚度(m) Hf-导水裂隙影响带高度(m) n-煤层层数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三桂煤矿探放水措施及专项设计[1]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