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引言??????????????????????????????????1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1 三 旅游形象策划理念基础分析???????????????????? 2
1自然、社会状况??????????????????????????????2 2地脉与文脉、人脉分析???????????????????????????2 3市场感应分析???????????????????????????????4
四 旅游形象策划???????????????????????????? 5
1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5 2人员形象设计???????????????????????????????6 3视觉形象设计???????????????????????????????7 4景观形象设计???????????????????????????????8 5市场引导形象 ??????????????????????????????9 6产业贡献形象???????????????????????????????9
五 旅游形象推广与传播 ????????????????????????9
1媒体网络传播???????????????????????????????9 2行政部门的办公和相关用品传播????????????????????? 10 3交通指示牌传播????????????????????????????? 10 4旅游纪念品传播????????????????????????????? 10 5专题活动传播?????????????????????????????? 10
六 三坊七巷具体宣传方案???????????????????????11
1活动主题?????????????????????????????????11 2宗旨与目标????????????????????????????????11 3基本活动程序?????????????????????????????? 11 4各项活动具体方案????????????????????????????11
七 活动经费预算????????????????????????????14 八 结论????????????????????????????????? 14
三坊七巷形象策划方案
一、 引言
旅游地形象也称旅游形象,是旅游地通过旅游产品(总体产品)呈现在游客面前或传布给世人的总体特征,是社会对某旅游地特点的概括和总体评价,也是公众的识别标志,要保证旅游地在信息、传媒造就的各种形象的汪洋大海中能够被识别和自我认同。潜在的游客是由“形象”做出判断进而产生前往旅游的兴趣的。兴趣的浓厚与否并不由优质的风景旅游资源所决定的,而旅游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往往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中国南方城市民居群落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三坊七巷有傲人的资本;但作为静态展示的不言不语的民居和名人故居,其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哪里呢?外地游客到三坊七巷看什么?
在寻访三坊七巷的过程中,失落感充斥心中,除了触目惊心的破败脏乱狭小给人带来的局促感外,名人故居内涵的空泛使人倍感失落。以一个福州人的肤浅眼光来看,这些文化遗迹的现状实在难以激起我们的兴趣,更何况外地游客呢?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
由于历史缘故原由,三坊七巷一度保护不善。据统计,直至2006年三坊七巷开端正式大范围改造之前,这块土地上竟住有3700多户、1.6万多人。 并且由于是旧时修建,没有任何现代市政配套,没排水、没厕所、没煤气;电线、德律风线更是恣意飞天横架,密如蛛网;本来以经营古籍、古董、古董为主的南后街,竟成了花圈一条街;每日清早,各个坊巷内家家户户门前,一溜摆放着马桶,臭气熏天。
其间,三坊七巷经营权还曾被转手给社会第三方,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末,福州市委、市政府收回经营权,其后又于2006年7月开端实施大保护修停工程,而第一难题便是搬迁布置。为此,福州市专门支出近30亿元,为三坊七巷住民寻找新故里,政策是每户至多可分得一套不低于45平方米的套房。搬迁工作由此顺利完成。
紧接着,是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和修建修停工程。到目前为止,又花费16亿多元。虽然三坊七巷于2009年正式对游人开放,但实际上另有10余处文保修建
- 1 -
和少量历史修建尚未修复。
今年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整片区域内看不见一根电线、没有一处积水,乃至在每条不敷4米的坊巷口处,还都装备了一种分外的、像四轮沙滩摩托车一样的小型专业消防车。
然而,旧痛刚去,又添新伤。在国家级文保单元“小黄楼”内,管委会花了几万元刚刚配置好的几整套古桌椅,只一个春节,便已被游人全部坐烂、拆坏。“能不坏吗?那几天每天20多万名游客,根本不听你的,管不住。”保安抱怨道。
收费了固然能限制一部分游客的到来,但是门票高了,便会适得其反,如何能进一步发挥三坊七巷的资源优势,对现有的资源加以提炼和提升,塑造三坊七巷的整体形象,对于拓展旅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旅游形象策划理念基础分析
(一)自然、 社会状况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二)地脉与文脉、人脉分析 1.地脉分析
(1)良好的地理区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南后街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西侧有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2)便利的外部交通: 三坊七巷周围道路共有近50条公交车线路,您可以根据您需要游览的地方选择乘坐公交车到达
- 2 -
① 南后街、杨桥巷(路):乘坐5、18、22 、27、55、61、66、80、128路到“双抛桥”站下车可到;
② 光禄坊:乘坐16、18、27、61路到“省电影公司”(白马路光禄坊口)站下车可到;
③ 吉庇巷(路)、宫巷:乘坐1、K1、8、11、20、66、76、77、80、101、117、121路到“道山路口”站下车可到;
④ 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乘坐1、K1、8、11、20、66、76、77、80、101、117、121路到“南街”站下车可到。 2.文脉分析
(1)悠久的文明历史:
三坊七巷,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明清,更盛于清末民初。对于福州来说,其巨大的文化代价,可以用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管委会卖力人林矗的评价来描述:“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修建的博物馆、近代名人的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
在这片40多公顷、680多亩土地上,以南后街为中轴线,光禄、衣锦、文儒三坊在西,宫、黄、塔、安民、杨桥、郎官、吉庇七巷在东。200多座现存修建中,有159座为保护修建,其中有9处国家级、8处省级、2处市级、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元。可以说,中国千余年里坊格式停顿于此,江南修建形式亦保存于此。
很多历史名人也从这里走了出来:黄花岗烈士林觉民,闻名头脑家、翻译家严复,近现代作家林琴南、冰心、林徽因??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来说,那便是“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2)浓郁的民族文化:
走进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三坊七巷,抬头仰望伸出宅外的翘角及参天古树的虬枝,三坊七巷,让我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她曾经的辉煌。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三坊七巷气势磅礴的布局,感受到其体现的和谐内敛的儒家风范,走进三坊七巷真是走进了一座巨大的思想文化宝库。三坊七巷在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英才,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与著述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产。古代的风云人物暂且不说,近代的名人大家堪称不胜枚举。第一个开眼看
- 3 -
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现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明朝抗倭名将张经、戊戌变法六君子林旭、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著名诗人黄任、陈衍、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等。爱国、爱家、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而取长补短,是三坊七巷近代名人的共同特点,他们分别在思想、军事、工业、教育、文化等方面为近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海外留学归来的严复,还是从小受封建统治的沈保桢,无论是试图通过改革保存封建统治的林则徐、想通过改良振兴中华的林旭,还是希望在革命中创立共和国的林觉民,开拓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报效祖国的精神、对外交流的精神无不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字,不断在我们耳边回响,此刻我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3.人脉分析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但当年的风姿和荣耀如门上的红漆,已随着岁月流逝而日渐剥落。同南后街的繁荣相比,坊巷甚为寂寥,游人少之又少;但看那势态,不管已在修建或者已被拆除,三坊七巷的重建已在紧锣密鼓中。诚然,名人早已化入尘土,故居也几易其主,但他们的风云故事却连缀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铸就了城市的历史记忆。重新打造名人故居,无非是为后人提供一处凭吊前人和追思历史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些依托,怀念如浮在水面上的油滴,永远无法深入心底;相反,游人就会驻足凝思,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感悟。 (三)市场感应分析:
知名度:①福州的旅游资源,以三坊七巷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品牌, 在福州地区知名度高, 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但仅限于三坊七巷这个地方的感知。 ②三坊七巷所涵盖的旅游景点作为单独的个体,皆具有一定知名度,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统筹规划和组合开发,旅游产业链也没有完全形成,造成在福州中心城区旅游的整体概念难以凸显出来。
美誉度:三坊七巷,一种内敛含蓄的美。它在喧闹之外,静静藏在那些似乎被人遗忘的街巷之中,显得那样孤寂。多少历史的风云变化人才辈出,多少小桥流水
- 4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三坊七巷形象策划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