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然美有着特定的内容
自然美侧重形式,但不是没有内容的体现。只是与美的社会存在类型相比较而言,自然美的内容主要是同其自然属性联系在一起的,即它不表现为某种深奥的思想和抽象的概念,而是自然物、自然现象内在的组成因素及其与人的关系。 (四)自然美具有象征性、多面性和不确定性。 五、自然美的意蕴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张潮《幽梦影》 北宋书法家米芾用 瘦、漏、透、皱,四个字评太湖石 六、自然美的两种表现形态 1、平和稳定的自然美
在古代历史条件下,自然美表达着人们依顺宇宙流韵、远离社会人生的空灵飘渺的倾向。更倾向于客观。
古代人更适应平和稳定的美 如优美、壮美 2、蛮荒原始的自然美
在现代审美活动中,人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执着的理想追求,是通过对自然美的观照来表达的,自然美是现代人主体精神的象征。
现代自然美是复合的情感体验和强力的情感扩张的产物。在迅速增加和剧烈释放的情感能量面前,古代人的自然美已经无法适应了。
崇高美:莽原、荒野、汹涌的大海、浩瀚的星空、暴风骤雨、电闪雷鸣。优美:客观、空间;崇高:主观、时间。 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vs“生态整体主义”
E.B.怀特:“因为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了,因此我对人类是悲观的。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它,使它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它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地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生”的哲学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易传》 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程颐: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朱熹:“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周敦颐:“绿满窗前草不除。” “与自己意思一般。” “观天地生物气象。 程 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祝允明:或曰:‘草木无情,岂有意乎?’不知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荡如,不可形容也。”
郑板桥: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 “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文艺美学讲义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