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
太谷中学 胡利云
一、高中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1、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
高中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对高中生的身 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乃至艺术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高中课程更复杂,高中学习要求更高,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千万别想着凭借那点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思考、整理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让这些环节成为习惯,你才有可能站到同龄人的前头。既如此,就请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2、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归结与自己的好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培养好习惯。”的确,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一生,体现孩子的良好品质。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更省时省力,还减少了错误的出现。 3、研究方法与途径
(1)各科课任教师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2)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 (3)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4、条件分析及保障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我校教学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恰好是全省新课改基地学校,同时我校也是一所有着良好教育教学传统的学校,学生学习习惯面貌良好。实践新课程理念已在我校实施有两年多时间,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是注重学校的生命力。 5、预期研究成果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新生就能很好很快的适应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与日俱增。投入的时间虽少,效果却很大。可称为事半功倍。用专业的语言说,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远距离迁移。
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实验报告 1、问题的提出及调查目的
现在的高中学生面临的一些学习习惯上的问题主要是在学习上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平时懒得动手和脑筋,能够用耳朵听的,他们不会动手记下来;能够看到答案的,他们很少提前思考,平时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很少有主动思考或向老师请教的,在课堂讨论时没有形成互相讨论,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调查对象级方法 高二年级的全体学生
方法: 优生榜样示范法 调查研究法 总结归纳法 集体教育法 3、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学习习惯差还表现在很多学生在处理和对待小问题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审题不清、书写不规范等。尤其在学习上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当一些学生要同时面对十几门课的时候,往往不会把时间合理地分配好,学习主动性较差,缺乏学习上的自觉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部分同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的被动学习状态,成绩直线下降,出现逃学和厌学情绪。 4、研究的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我校教学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需要。 5、研究步骤及措施 (1)教师的学法指导
(2)利用班会及课余时间的学法交流 (3)优秀学生经验总结 三、学校阶段性实验成果
高中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努力,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培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将是他一生享用无穷的巨大财富。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唯一途径,唯有学习才能由不知道到知道,由弱到强。高中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只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高中的学习。以下是我在校期间思考总结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给与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可以说,预习其实就是一个勾连新旧的枢纽,查漏补缺的探测仪,还是一个
向前飞跃的弹跳板。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其结果当然是在借高息贷款——利息滚得比本金更快。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快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
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高中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