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初步应用;领略“递推”的思想方法.
2.通过公式的探求,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类比、猜测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教证明、教猜想,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及其一般形式的探求. 教学过程设计
师: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是怎么定义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怎样证明? 生1:定义是: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公差,用d表示.
(生1语言表述,老师代为写出)an-an-1=d,n=2,3,?. 生2:通项公式是an=a1+(n-1)d,n=2,3,?. 师:作为“通项”公式,应对所有项适合,是这样吗?
生3:当n=1时,左边=a1,右边=a1+(1-1)d=a1+0=a1,适合.所以通项公式为an=a1+(n-1)d,n=1,2,3,?.
师:哪位同学能证明?
生4:(板书)在an-an-1=d中,命下标取2,3,?,n-1,n,得 a2-a1=d a3-a2=d a4-a3=d ??
an-1-an-2=d +)an-an-1=d an-a1=(n-1)d 所以an=a1+(n-1)d.
生5:也可采用“连续代入”的方法:(生5口述,师板书)由an-an-1=d,得an=an-1+d=an-2+2d(注意下标与d的系数的关系)=an-3+3d=?=a1+(n-1)d. 师:非常好!这就是严格的证明了.请注意,把定义改写为an=an-1+a就是“递推关系”了,它有“顺次递推”的功能,生5的证法就是巧用了这个功能. (这里,“复习”不是单纯地对“知识”的回顾,而是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反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反复运用的类比打下了基础,这里,通过对教材的略加变通(一是检验了n=1的情形;二是严格推导),把教材中原本仅是猜想(但学生常误认为是证明)的东西,给出了严格的证明,而且获得了“错位相消”和“连续代入”两种重要技巧)
师:请同学们观察如下两个数列(投影仪打出): (Ⅰ)5,25,125,625,?
有什么特点?它们是等差数列吗?
师:共同特点是什么?可仿“等差数列”来描述.
生6: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商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师板书) 师:好,上述两个数列都具有很好的特点,它和等差数列一样,是一类重要的数列,谁能为这样的数列起个名字吗?
生7:叫“等商数列”.
师:可以,但“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商”应说成“每一项除以它的前一项的商”.还可怎样说?
生8:可以说成“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噢,那就叫“等比数列”. 师:好!两种说法都正确,请完整地叙述一下
生:如果一个数列( )从第2项起( ),每一项( )与它前一项( )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 )叫做公比.
(在学生叙述时,老师板书,并有意识地留下了空隙.学生说完之后,同大家商量着在空隙中依次填上{an},n=2,3,?,an-1,an,
师:等比数列的定义还可以用怎样的数学式子来刻划?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定义可作为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依据.
请考虑如下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投影仪打出):
②1,2,4,8,12,16,20,?;
④1,1,1,?,1; ⑤a,a,a,?,a. (生口答,师板书)
师:你能求出a1999=?
师:好!谁来回答④和⑤?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13:④是等比数列;对⑤,当a≠0时,⑤是等比数列;当a=0时,⑤不是等比数列.
师:很好!由此联想到什么?关于等比数列的项和公比有何限制? 生14:an≠0,q是非零常数.
师:有没有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 生15:有,就是非零常数列.
(让学生自行通过观察、类比、综合得到定义,自行命名,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通过讨论定义,把普通语言译成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特点,手把手教将数学“符号化”的能力,这非常重要;通过实例尝试,而不是通过“嘱咐”让学生认识等比数列是非零数列(an≠0,q≠0),这样做效果好)
(绝大部分学生在加紧演算,但似有难色)
生16:求a6,a7等是可以的,但a1999不可能很快求出.
师:前面③中的a1999这么容易求出,而这里的a1999却不易求出,原因何在? 生16:③中已给出通项公式,而这里未给出通项公式.
师:看来,要很快地求出本题中的a1999,首先要探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怎样的呢?能否试着求出a2,a3,a4?从中能否得到某种启示?
生17:a2=a1q,a3=a2q=a1q2,a4=a3q=a1q3,猜想an=a1qn-1.
师:生17提出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猜想,让我们用本课开始时给出的两个等比数列加以验证。
生18:对(Ⅰ),按此猜想应有an=5·5n-1=5n,则a1=5,a2=25,a3=125,a4=625.正确!
师:通过上述二例的验证,进一步增强了猜想的可信度,但要肯定它正确,必须证明.哪位同学来证明?请上黑板.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等比数列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