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多发性肌炎诊治共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芊茗静语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垡挫丝型苤圭!!!i至!!旦箜塑鲞筮!!塑垦!i!』塑婴型:盟!!!塑!型!!!!:!!!:塑:盟!:!!

中国多发性肌炎诊治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组

概述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和皮肌

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lBM)、免疫介导坏死性肌

病(IMNM)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2o。欧美报道IIMs

的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依据Bohan和Peter标

准),其中PM最为少见,但日本的报道则以PM最为多见,我国各类IIM发病率不详,但其中PM并非最少。

P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即CD8T细胞攻击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MHC.I)的肌纤维,说明其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性肌病。

临床表现

PM主要见于18岁以上的成人,儿童罕见,女性多于男性。疾病呈亚急性或隐匿起病,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最常受累的肌群为颈屈肌及四肢近端肌,表现为平卧位抬头费力、举臂及抬腿困难,远端肌无力相对少见。严重的可累及延髓肌群和呼吸肌,出现吞咽、构音障碍及呼吸困难。PM很少累及面肌,通常不累及眼外肌。约30%的患者有肌肉疼痛。

PM除骨骼肌受累外,尚可有疲乏、发热和体重

下降等全身症状;有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等关节表现;有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等肺部表现;有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脏表现;还可有消化道受累和肾脏受累等表现以及周围血管受累的雷诺现象等。骨骼肌外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11,004

通信作者:崔丽英,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mchcuily@sina.corn;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eq30128@sina.cn;卢家红,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Email:lujiahong@yahoo.tom

.标准与讨论.

PM可以伴发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硬

PM未经治疗通常不会自行好转,其病程大部

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肌酶

PM活动期血清肌酶(如肌酸激酶、LDH、ALT、二、自身抗体

IIMs的抗体包括MSAs和肌炎相关抗体

(myositis

associated

antibodies,MAAs)两大类,前者

(OJ)、甘氨酰tRNA合成酶(EJ)、天冬氨酰tRNA合白(U1一RNP)抗体和Ku抗体等。

对于MSAs,最新的荟萃分析发现PM中抗合成受累较多见于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阳性的患者。

化、红斑狼疮等,称为重叠性肌炎(OM),少数伴肿瘤的称为肿瘤相关性肌炎(CAM)。

分为单相,但亦有少部分在治疗好转后复发,总体预

后较好。

AST等)均升高,其中肌酸激酶最为敏感,可高达正常上限的5—50倍,甚至更高。随访肌酸激酶变化可部分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是否复发,但肌酸激酶的增高程度并不完全与肌无力程度相平行。肌酸激酶改变常先于肌力改变。急性期可出现红细胞沉

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包括各种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抗体[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苏氨酰tRNA合成酶(PL-7)、丙氨酰

tRNA合成酶(PL一12)、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

成酶(KS)等]、Mi一2抗体、信号识别颗粒(SRP)抗

体、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一140)抗体、p155/

140抗体等,后者包括SS.A抗体、PM.Scl抗体、核蛋酶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9%,其中Jo.1抗体阳性率

为21%,临床常有发热、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现象和“技工手”(手指的侧面、掌面皮肤过度角化、变厚、脱屑、粗糙伴皲裂,类似技术工人的手)等特点,称为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抗合成酶抗体并非PM所特有,皮肌炎中阳性率亦高达20%[y51。

生堡益丝型苤查!!!!生!!旦筮塑鲞箜!!翅鱼!i!』盟!!塑!:盟!!!坐!望;Q!!:!!!:型:型!:U

三、肌电图

针极肌电图显示患者存在活动性肌源性损害,

包括:(1)静息时插入和自发电活动增多,有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偶尔有复杂性重复放电;(2)轻收缩

时,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多相

波百分比增加;(3)重收缩时,出现低波幅干扰相。常规的神经传导检测通常正常,在严重弥漫肌无力患者中可出现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

除辅助诊断外,肌电图对于PM治疗过程中肌

无力加重是源于疾病本身还是药物所致的类固醇肌

病具有鉴别价值,若肌电图发现较多的异常自发电活动通常提示疾病本身加重。另外,随病情减轻自发电活动会减少或消失,MUP参数也会随之改善,肌电图表现可以正常。

四、肌肉病理

肌肉病理是PM最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

据,应在免疫治疗前完成。PM的病理显示肌源性损害。苏木素一伊红染色示肌纤维大小不一、散在和(或)灶性分布的肌纤维变性、坏死及再生,肌内膜多发散在和(或)灶性分布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酸性磷酸酶红染。此外,尚可有一些非

特异性改变,如核内移、变性肌纤维氧化酶[琥珀酸

脱氢酶(SDH)、还原型辅酶I四氮唑还原酶

(NA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局灶性减

低,以及提示线粒体异常的少量破碎红纤维,但苏木素.伊红、改良Gomori染色无镶边空泡。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炎性细胞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其中CD8T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另外还有部分吞噬细胞。PM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纤维膜有MHC.I异常表达,CD8T细胞围绕在形态正常的表达MHC—I的肌纤维周围,或侵入和破坏肌纤维。

五、肌肉MRI

肢体(常规大腿和小腿)肌肉MRI的短时问反

转恢复序列像可见因炎症所致的弥漫或灶性水

肿‘6I。

六、其他检查

PM,特别是MSAs阳性的PM常伴随其他脏器受累,所以需要常规进行肺部CT、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另外,尽管PM伴发肿瘤的机会低于皮肌炎,但略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有必要进行肿瘤筛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目前大部分临床医生对于PM的诊断仍然沿用

1975年Bohan和Peter的诊断标准,此标准简单、操作性强且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不够,会把IBM和部分肌营养不良纳入。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

(ENMC)在2004年提出的IIMs分类诊断标准是目前较为公认的o7I,但MSAs以及部分病理染色并未在全国广泛开展,因此,我们建议对于PM的诊断依据如下诊断要点:(1)起病年龄大于18岁;亚急性

或隐匿起病,数周至数月内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对

称的肢体无力和颈肌无力,近端重于远端,颈屈肌重

于颈伸肌。(2)血清肌酸激酶升高。(3)肌电图提

示活动性肌源性损害。(4)肌肉病理提示肌源性损害,肌内膜多发散在和(或)灶性分布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肌纤维膜有MHC—I异常表达,CDsT细胞围绕在形态正常的表达MHC.I的肌纤维周围,或侵

入和破坏肌纤维。(5)无皮肌炎的皮疹;无相关药物及毒物接触史;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病史;无肌营养不良等家族史。(6)肌肉病理除外常见类型的代谢性肌病和肌营养不良等非炎性肌病。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年龄小于18岁、进展过缓、平卧抬头肌力好、肌酸激酶正常、肌电图无异常自发电位(未经激素治疗)、激素反应过快或标准治疗后完全无效的患者,均需要审视PM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PM需要和其他特发性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imb

girdlemusculardystrophy,

LGMD)、药物性肌病、横纹肌溶解、内分泌肌病和风湿性多肌痛等鉴别,具体如下。

1.皮肌炎:皮肌炎通常有典型皮损,如眶周淡紫色水肿、关节伸面的Gottron疹和Gottron征、暴露部位皮疹(V字征、披肩征)。典型的皮肌炎皮损常先于肌肉症状出现,所以容易鉴别,但对于无皮损的皮肌炎则很容易与PM混淆,此时,病理检查是鉴别

两者的主要手段,皮肌炎表现为束周萎缩和束周炎

性细胞浸润,而PM表现为肌束内的炎性细胞浸润。另外,皮肌炎可发生于青少年而PM罕见于20岁之前;皮肌炎可以伴关节挛缩、肢体水肿而PM通常不伴有;皮肌炎急性期肌酸激酶可以正常而PM的肌酸激酶总是升高情一。

2.slBM:slBM的起病年龄相对较大;起病过程相对缓慢;肌无力分布有其自身特点,即上肢远端特别是屈指和下肢近端尤其以伸膝无力明显,两侧可以不对称;肌酸激酶升高不明显;肌电图除肌源性损害,可以伴神经源性损害;病理除炎性细胞浸润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中国多发性肌炎诊治共识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中国多发性肌炎诊治共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809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